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创小说] 阑珊

2020-08-02 02:33 作者:再来六个硬币  | 我要投稿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海德格尔



        我居住的小城过元宵节时,虽谈不上“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壮观场面,但也有个别地方颇为热闹。就比如,城北山脚下的那座影视基地,逢年过节时经常举办些庙会、灯展之类的活动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那是两年前的寒假,当时的我尚且能在元宵节时出来走走,于是便独自前去逛灯展。在夜的衬托下,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附近映出的光。明与暗的交界处光影成波,云兴霞蔚,犹为出彩。走至近处,人语喧哗逐渐放大,惊叹声、赞美声也被灯火点亮,成为另一道风景。


      我一个人来参观,乐趣自然是少了几分。看这灯展除了新鲜以外也就图个热闹,而我被四面八方的光晃得有些眼花,周围的热闹便让我觉得吵闹。这时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来:人的悲欢……什么什么……并不相通,于是打算到街边买盏灯就回去。卖灯的小贩那里也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讨价还价的声音此消彼长,原价反而听不真切。在这里,这样的美被明码标价,任人挑选。我费了些功夫才挤到跟前,那一刻,纸糊的、塑料的,变色的,甚至还有可以一边转动一边播放音乐的灯一股脑地涌入眼帘,令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只听到身旁的顾客在大声讲价:

        “纸做的灯,你收我十五?太贵了!”


       “这个电动的有别的色儿没有?”


       “有没有暗一些的灯?”


        有些问题令我感到好笑:挑这种灯,都是越明亮越好看,怎么还有人会要暗一些的灯?不过这个摊位并没有我喜欢的式样。我又费了同样的劲挤出来,向其他商贩走去。已经买到灯的从旁边匆匆走过,尚未买到的又奔向我的身后。来往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人手中的灯更漂亮而驻足。他们默默地攀比,用不经意的眼神搜刮来的信息确认着谁的灯更大、更亮、更贵,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整场灯展的点缀之一。

       

        在第二个摊位上的情形也大差不差,仍充斥着令人头疼的喧嚷。那个要暗一些的灯的人,似乎也和我一样没找到想要的东西,我再次听到了那句”有没有暗一点的灯”。当我离开摊位时,看到了那人的面孔——是位学生模样的人,年纪大抵与我相仿。他站在人流中间不知所措,每次刚想动身时就会被路过的人挤一下,于是又站在原地,拿捏着方向。除了我和他以外,人人都提着灯;而我习惯了被别人的光照着,他却是完全不发光的那个。站着,只是沉默而迷茫地站着,像是河流中的一块小石头。


        我在下一个商贩那里找到了合适的灯:形状仿古,质感很好的纸包裹着一小节LED灯,纸上的花纹在持久的光亮照射下显现出华丽的花纹,再用一根小棍挑着,很是好看。我正准备离开,就听到身后交谈的声音:


       “有没有暗一点的灯?”


       转过身,之前的那个学生仍在不懈地寻找“暗一点的灯”。卖灯的小贩像是听了笑话,“没有那种货。我这儿卖咧,都是好的。”我听到的是很重的地方口音,“这儿的灯,蜡烛和电池都是新的咧。”


        他失望地走开了。我愈发好奇,就把他拦住,问道:“你说的这个‘暗灯’,是什么东西?”


        他一愣,然后停了几秒,像是在认真思考这个荒唐的问题。“就是,暗一点的灯。“他说着,四下看了看那些亮丽的、绚烂到令人流泪的灯。“字面意思。” 他补充道,这些还有卖的那些, 都太亮了。”


        我听了这话,倒真觉得周围更亮了。


        不过,亮……或者变得更亮,有什么不好吗?


       没再多说什么,我们各自分开,向其他地方走去。时间渐晚,场地上的人少了很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身边除了我手里的灯以外并无光亮。街上没车,人们在人行道上急匆匆地走着。也不知道这么晚了,他们还要到哪里去。他们有的手里拎着刚买来的灯,有的像一团黑影一样在路上穿行。莫名其妙地,不怎么真实的孤独感像雪崩一样涌来,以至于身旁的人影也融化在黑暗中,手里提着的那盏灯变成墨色宇宙中的最后一颗恒星。它开始在梦中燃烧、暗淡,接着在一阵近乎挣扎的闪烁后,灭了。


        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我转过身,开始奔跑。我要回到那灯展,把我手上这盏唯一的暗灯送给他。肋下开始刺痛,呼吸变得急促 ——没有停下,我顾不得那么多。 我看到周围逐渐亮起,我听到场地上人声鼎沸。我跑回两年前的那个元宵节的晚上,大喊着:

        “找到了!我替你找到了!"


       万籁俱寂,太阳在头顶闪耀。我的身边空无一人,只有我提着破旧且积了灰的灯,就那么站着,像是河里的一颗小石子。


[原创小说] 阑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