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不难于违众,而难于违己。能违己矣,违众何难?

2023-07-27 20:57 作者:冰河云朵  | 我要投稿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其中有一段话,读来颇有启发:“人不难于违众,而难于违己。能违己矣,违众何难?”

 


其大致意思是:做违背众人意愿的事,还不是太难,做违背自己意志的事才是困难的啊!能违背自己意志的人,违背众人还有什么难的呢?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有时候,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难,难的是能否经受住周围人异样的目光。

活在周围人的目光中,是人生的常态与惯性。而无视周围人的目光,才是一个人需要依靠自我意志才能够维持的一种人生状态,也是一种逆反人性的行为。因为,从众是人性使然。

 

 

并不是为了特立独行而去做特立独行的事,而是做自己,本就已经是一件特立独行的事了。为了做而做,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真实质地,是一种对“特立独行”的模仿,是一种没有内在驱动力的行为,它的本质仍然是“从众”。而成为自己,是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活出自己、活成自己的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使什么也不做,从开始投入到这个过程中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构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场。这种状态是需要一定的心理能量去稳固住的,如果心理能量还不足以将这种状态稳固住,会使自身处于一种敏感、不安、退转、摇摆的状态。

不安,是因为内心无法安宁。难的不在于“违众”,而在于“违己”,而这个“己”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众人眼光中的那个自己,是使自己能够与外界和谐共处而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个“自我形象”,一个“人设”。要活出自己,活成自己,就需要背叛和推翻那个曾经的旧的“自己”,那个曾经的自己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演化出来的“角色”。

如果你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做到“违己”,那么,你也是做不到“违众”的,因为“违众”只是做到了“违己”之后的副产品而已。

当你有力量去打破那个旧的“自己”了,你就必定有力量去“违众”了,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到那个时候,“违众”就是一件水到渠成、无需内耗就能完成的事。能违己矣,违众何难?就是这个道理。

 


可能有人会说,和大家差不太多,这样活着轻松不累,不也挺好的吗?为什么要费大力气去大破大立,做一件吃力、可能最终也没什么太大好处的事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从个人角度出发——因为从个人角度而言,个人精神世界的发展、进化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只能自证——而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特立独行,或者说从集体行为中退缩这一行为,也许是一种族群进化道路上的对冲策略,以确保某些无法预料的极端情况下整个族群不会被灭绝。

观察自然界,集体行动无疑能够带来巨大好处(克服个体无法克服的障碍、抵挡来自其他族群的攻击与威胁等等)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瘟疫饥荒等等,族群就有可能面临大规模毁灭的威胁,甚至是整体的灭绝。而那些脱离群体的个体,这时候就有可能存活下来,并重新繁衍,从而将它的族群延续保留下来。

反观人类,人群中的特立独行者虽然本身非常地不符合“社会性”,但这可以使他们免于集体面临的各种威胁的伤害。活下来,才能将整个族群的人口与文明延续保留下来。

特立独行的个体,很可能是一种生物进化意义上的PLAN B:当大多数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奔跑、而这种集体行为又有出现问题的可能时,少数退缩的人能够保障整个族群的生存和延续。不得不说,这也许是人类这个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被刻在自身基因中的一种智慧,只是我们人类日用而不知,抑或没有想过要去认真研究一番罢了。

 


最后,以阿尔贝·加缪在其散文集《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中的一段论述作为结尾。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是一种人生态度。态度决定选择,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一切。社会需要特立独行的个体,因为他们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漫长的时光中,存在于我们国家的每一个民族都曾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是应该把适应社会发展的品德看得更加重要,还是应该把个人的良好品德看得更加重要。……

……

……当人们以独立个体的身份存在于社会之中时,往往会如水中浮木一般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勇气去尝试那些偶然出现在脑海中的、与当下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的想法。尽管头脑中的智慧已经告诉他们,这些想法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的。大多数人都心甘情愿地做时势变迁的旁观者和奴隶,而不是推动者和掌控者。他们就像是处在荒野中的羊群,对周遭发生的一切都感到战战兢兢,只能以沉默的顺从来保全自己。他们说这叫明哲保身,是一种正确的、明智的行为。

 

然而在我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倘若一个人一生都被动地做一个被选择者和一个旁观者,那么他将永远无法成为一个能够掌控命运的强者,不得不时刻被环境所摆布,并时刻因此而痛苦。正因如此,积极地参与到正在发展的事物中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它,使这件事物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困难的,毕竟旁观就意味着宁静,而采取行动则意味着将自己卷入动荡不安之中。但是对每一个渴望成功,相信自己能够拥有非凡人生的人而言,对一切可能的挫折和失败视若无睹,坚定地采取行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永远都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他们很清楚,做一个旁观者虽然能让生活保持相对的安宁,却无法满足他们摆脱环境控制、做自身命运主宰者的愿望。他们必须采取行动,即使知道这种行为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也不愿意放弃行动,做一个与自己所关心的事物的发展毫无关系的人。

 

不过,积极的行动者们也当明确,并非随意参与某些行动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呈现出人生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对当下的法国来说,那些想要主宰自己命运、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人,只有采取两种特定的行动才能达成所愿,第一种是改变那些占大多数的旁观者的思想,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着的自我生命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第二种是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周遭的大环境,从而获得更优越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因此,人们若想使自己的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独特光彩,其所采取的一切行动就必须以与人相关的事情为目的。因为尽管我们有时能获得一些令自己自豪和骄傲的成就,但我们终归不是无所不能的。诚然,每个敢于向人生发起挑战的人都拥有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也能凭借这些力量证明自身的强大和优秀,但是这些力量从本质上来说都来源于人和人所组成的群体,倘若我们不对人和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改变,使之成为我们所期待的样子,那么即使我们拥有极大的潜力,也无法对我们的生活和漫长的人生产生什么值得期待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行动必须以人为本,方能助我们实现自己心中的期待。

……

……只要我们能勇敢地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世事变迁的推手,采取那些以人为本改变世界和人们的行动,并且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这种行动,然后用智慧来指导这种行动,便可以摆脱无法用事实证明的那些困扰。即使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我们仍然能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一段随水漂流的无根浮木,变成森林中一棵能够抵抗黄沙侵袭的参天巨木。”


【以上引文摘自《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阿尔贝·加缪,刘霞(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7月】

阿尔贝·加缪


 


人不难于违众,而难于违己。能违己矣,违众何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