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渐行渐远的中国军舰100毫米舰炮

2019-11-24 13:10 作者:江南拱桥夜  | 我要投稿

现在,中国海军已经形成了以76/130毫米为主舰炮口径体系的发展路线,而一直是中国海军制式装备的100毫米主舰炮越来越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种微妙变化的出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随着中国海军舰艇的大型化,以及海上作战体系的日益成熟,100毫米主舰炮的角色已经显得越来越尴尬。而在现代海战中,100毫米舰炮就变得高不成、低不就的装备了。曾经作为很多战舰主炮的100毫米舰炮也就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野。

在人民海军的历史上,先后装备了五型100毫米舰炮。其中包括四型单装100毫米舰炮,以及一型双联装100毫米舰炮(有两种改型)。

1949年,人民海军成立之初,大部分舰艇都是接收的老旧的,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的,二手日制舰艇。这些舰艇,最初装备的主炮是旧日本海军的“十年式”120毫米(45倍径)火炮。但是,这些年代久远的“老炮”不仅缺少零部件,与对岸的127毫米主炮相比也显得威力不足。于是,在1951年开始,这些舰艇都换装了苏联的B-13型单管130毫米(50)倍口径舰炮。这些最大射程达到24600米的主炮,可对对岸海军装备的日制120毫米、127毫米以及美制76.2毫米、127毫米舰炮形成压倒性的优势。B-13型火炮主要装配在101鞍山号驱逐舰、102抚顺号驱逐舰、103长春号驱逐舰、104太原号驱逐舰上(均已退役)。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B-13型火炮的重量偏大,全重可达12.8吨。对于这些排水量仅为1000吨左右的舰艇而言,有些不堪重负。于是,新中国再次从苏联引进了B-34型100毫米单管舰炮。这款二战时期定型的舰炮最大射程为20公里,射速为8-12发/分钟。但是B-34型100毫米单管舰炮是当时中国海军性能最好的舰炮之一。所以,这些引进的B-34型100毫米舰炮引进之后,立刻用于其他的中小型舰艇的改装中。于是,在人民海军早期的老式护卫舰中,除了两艘装备苏制B-13型单管130毫米舰炮以外,剩下的全部装备的是B-34式100毫米舰炮。

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再也没有从国外直接引进舰炮。这一方面,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在武器引进方面受到了苏联和西方国家的联合打压,不得不依靠自力更生,来发展自己的武器装备。而且中国想要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国,在国防安全方面绝对不会停留在简单的对外采购方面。

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西方关系缓和,中国有机会再次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其中,法国的武器深受中国的青睐。于是,法国T100C紧凑型(COMPACT)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也就在那个时候被引进到了中国。不过,此时的中国一方面正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对外的武器采购。这款对海最大射程17.5公里,对空最大射程8公里,射速高达90发/分的100毫米火炮,中国海军于1987年引进了2门,其中一门被安装到了“四平”号护卫舰,另一门则用于逆向研制。从此之后,除了4艘“现代”级驱逐舰之外,中国海军的舰艇再也没有从外国引进的主炮。

61100毫米单管舰炮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的是“快潜飞”的近海防御战略,那么在国防安全方面也不能寄托于对外采购。所以,自力更生的建设我们的海军成为必然。虽然,结合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和科工技术,自行研制武器装备,似乎有些强人所难,当时仿制武器装备还是可行的。

在舰炮方面,中国首先就是利用B-34型100毫米舰炮的技术进行仿制。很快,中国就研制出61式100毫米单管舰炮。这款舰炮与B-34型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采用工手动操作的舰炮,人工装填炮弹,自动化程度很低,战斗中水兵们必须在甲板上手动操作,实战效能并不是很强。但是,61式采用了一体式全金属弹壳炮弹,射速比之B-34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达到了12发/发。同样这也使得该炮的弹道性能好,射程和威力都比较可观,可以将重达15.9公斤的弹丸,发射到22.5公里处,对空射高也可以达到14公里。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能够仿制并有效改进出这样一门火炮,绝对是难能可贵的事情。所以,这款舰炮几乎装配了当时中国所有的护卫舰,包括6601型“成都”级护卫舰,65型“江南”级,以及053H型“江湖I”级。不过,此后中国的100毫米舰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了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直到H/PJ-87式100毫米单管舰炮的出现。

H/PJ-87式100毫米单管舰炮

H/PJ-87式100毫米舰炮,据称是基于法国T100C紧凑型(COMPACT)100毫米单管自动舰炮进行研制的。因为引进了实物,法国人提供的资料也挺齐全,而且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整体工业实力已经有了一个较大提升,仿制的难度应该不大吧?但事实上,该炮的仿制难度之大,堪称建国后大口径舰炮之最。据说成功仿制这款舰炮用了16年的时间。这款火炮的仿制时间虽然长,但是火炮的性能却是相当过硬。这型火炮在性能指标与原型相当,而且因为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国产新技术,技术水平有相当的提高。所以,H/PJ-87式100毫米单管舰炮研制成功之后,立即成为了054型护卫舰、052B/C型驱逐舰和051C型驱逐舰的不二之选。只可惜,这是100毫米舰炮最后的辉煌。此后,再也没有新型舰艇装配单管100毫米舰炮,同样双联装100毫米舰炮也同样被放弃。

79型双联装100毫米的舰炮

其实早在61式100毫米舰炮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不久,就针对该型火炮的不足,开始为护卫舰研制新一代舰炮的工作。这型研制工作由船舶系统工程部抓总,七一三所负责设计,海军四三O六厂和上海长城电梯厂负责生产,另外其他各个子系统也有不同的单位参加。这项款旧型号名称为712-1型的舰炮在1970年开始研制,1973年开始对新生产的样炮进行各种测试,1982年2座新生产的样炮在海军试验基地进行陆上设计定型试验并顺利通过测试,1983年参加了海上定型试验,终于在1985年获得了定型。这款火炮定型名为H/PJ33型,但是被习惯称为79型双联装100毫米的舰炮,而且在79型的基础上先后衍生出两个改进型号。

这款全重37吨的舰炮,典型的外观特征就是钢质后掠式流线型防盾,采用全封闭结构、自动供弹机,可进行全自动瞄准。这款火炮的最大射程已经达到了22.5公里,射高也达到了15公里,双管射速为50-60发/分。但是,由于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等问题的影响,自动化水平依然还有不足,所以出于系统备份的考虑,该炮的炮塔的侧面和后面都保留了人员进出的口,以方便改为人工操作。那么操作人员达到15人,分别是炮长、左炮闩手、右炮闩手、左装填手、右装填手、俯仰瞄准手、旋回瞄准手、定距装定手、定偏装定手、左弹鼓手、右弹鼓手、弹药手(2人)、电工兵(2人)。不论如何,H/PJ33型双联装100毫米舰炮的性能绝对代表了当时国产武器的最高水平,所以研发成功后就立即装备到了053H2G“江卫”I级、053H1“江湖”级等等几乎所有的护卫舰上。

虽然,H/PJ33型装备了数十舰艇,但是有不足就需要继续改进。在H/PJ33型的基础上,中国先后改进了H/PJ33A型和H/PJ33B型。这两种型号,除了基本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之外,最大的改变就是外观与最初的H/PJ33型不同,H/PJ33A型采用了比较圆润的外观设计,而H/PJ33B型则采用了多棱角设计的隐身设计。此外,在自动化方面,这两型火炮也比H/PJ33有了极大地提高。这两种舰炮先后装备在了053H3型“江卫”级护卫舰、052型驱逐舰、051B型驱逐舰上。

结语

目前,中国海军很明显已经确立了以76毫米和130毫米组成主舰炮装备体系,前者侧重防空,后者侧重对海、对陆攻击,而放弃了一度成为了驱护舰共用的装备的100毫米舰炮。当然,那些曾经在人民海军中占有重要地位的100毫米舰炮,依然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保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渐行渐远的中国军舰100毫米舰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