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俄石油公司从招标中剔除,向美国服软?

作者:刺客
由于受到来自西方的压力太大,印度近期不得不通过捅刀中俄的方式,试图缓解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日前,印度防长辛格在访问美国期间,就中印边境问题做出表态,叫嚣要让“伤害过印度的国家付出代价”。几乎在同一时间点,印度还宣布取消从俄罗斯采购48架直升机的计划,被舆论认为是向美国服软的举动。
然而,不管印度如何试图转移西方的视线,但他们仍将目光紧紧盯在印度对俄合作问题上。所以,在美、日、英等国领导人或者高官向后访印之后,欧盟那边又来人了。据财联社20日报道,印度外交部日前发布消息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4月24日至25日,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届时,冯德莱恩将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双边会谈。
在此之前,英国首相约翰逊也宣布,将于本月底对印度展开访问。显然,印度最近就像国际会客厅一样,频繁接待来自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层的访问。除了上述两名领导人之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和美国负责南亚事务高级代表辛格等人先后访问过印度。而美国总统拜登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近期也先后与莫迪举行视频峰会。
无论是已经到访印度的,还是即将到访印度的,这些国家高层人物不远万里跑到印度,实际上都有一个相同的意图,即打着谈合作的幌子,施压或者说服印度参与反俄行动。而且,从上述这些国家锲而不舍的行动来看,大有一种不达到目的誓不休的架势。这对于因俄罗斯问题而与西方关系日益紧张的印度来说,所要承受的压力就变得更加巨大。
上述这些国家之所以死咬着印度不放,是因为印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其在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印度是俄罗斯最主要的传统合作伙伴之一,对俄罗斯的态度,可以对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所以说,美国及其附庸在施压中国未果后,就集中火力对印度进行狂轰滥炸。而新德里出于自身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层面利益的考虑,不打算为取悦西方而放弃其对俄合作关系。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西方及其附庸对印度“给脸不要脸”的举动大为光火,在轮番上阵对新德里施加更大压力的同时,还辅以制裁威相胁,死皮赖脸地就是要将印度拉进他们的反俄阵营。
印度近期接连对中俄两国捅刀,并不意味新德里就敢于因西方施压而与中俄翻脸。新德里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试图借此向西方证明,他们与中俄的关系并非西方所想象中的那么紧密,以换取西方减少对其进一步施加压力。因此,据界面快讯日前报道称,印度国家石油已将俄罗斯马拉尔原油的原油牌号,从其最新的招标中剔除。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美国总统拜登与莫迪进行一个多小时的通话,承诺美国可以帮助印度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并警告莫迪继续进口俄石油“不符合印度的利益”。显然,印度国家石油公司随后决定将俄石油公司从其最新招标中剔除,从外交角度来看,印度此举是对美国做出某种妥协。
但就目前形势来看,不管莫迪政府捅了俄罗斯多少刀子,但美国等反俄国家显然并不打算买印度的帐。如此看来,西方是想要一鼓作气将俄印合作关系一撸到底了。因此,冯德莱恩和约翰逊两个欧洲大佬即将对印度展开访问,这对莫迪政府来说,必将还会有两场外交恶仗要打。
当然,莫迪政府当前的外交政策,已改变其上一任期倒向美国的姿态,向奉行平衡的独立外交方向转变。所以说,不管莫迪这时候捅了俄罗斯多少刀子,应该只是在做做样子糊弄西方政客而已。毕竟,相比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言而无信的“承诺”,莫斯科对新德里来说就要可靠多。所以,不管西方施加多大压力,但想要让印度牺牲自身利益与俄罗斯翻脸,可能性是有,但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