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の王道征途:ZIS-30及其他同类苏联自行火炮【翻译】
https://warspot.ru/7833-samohodnaya-artilleriya-na-traktornoy-baze
原作者Yuri Pasholok,发布时间2016/12/19
http://www.tankarchives.ca/2017/02/self-propelled-artillery-on-tractor.html
https://www.tankarchives.ca/2016/02/zis-30-distribution.html
英译者Peter Samsonov
个人授权翻译
拖拉机自行火炮
把拖拉机改成自行火炮底盘的观念源自30年代的苏联,他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制造了SU-2和SU-4原型车,但这些项目随后便停止了发展。另一方面,德国人的类似装备则有不同的结果:他们用缴获的雷诺UE牵引车生产了安装3.7cm反坦克炮的自行火炮。这种东西水平不高,但胜在廉价。一年后,苏联开始量产自己的第一款战时自行火炮ZIS-30。
你说我一个拖拉机,怎么就去反坦克了呢?
苏联在1941年春季开始认真考虑将拖拉机改成自行火炮的底盘。最开始考虑的是使用STZ-5牵引车,并改用更强的ZIS-16发动机以增强机动性、延长底盘以增加稳定性。建议是将目前仍在92号厂处于预生产阶段的ZIS-2用作该车的武器。
重型的伏罗希洛夫火炮牵引车也计划用于坦克歼击车的底盘,改装时会在该车的货舱里塞一门1939型(52-K)85mm高射炮。这两型坦克歼击车都会安装部分装甲。

1941年6月9日,相关原型车被提交会议讨论。除了使用拉长的STZ-5生产坦克歼击车外,提交讨论的还有在上面安装一门37mm 61-K高射炮的自走高炮方案。但这个方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会议期间,此类使用牵引车底盘的自行火炮方案因为装甲薄弱、悬挂超载、备弹量不足和续航力过低而被枪毙。同时,会议纪要还记录有以下内容:“安装在STZ-5零件组成的底盘上的57mm ZIS-4火炮可被视为自行反坦克炮。”
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爆发使得战前的计划瞬间化为乌有。现在的重点是增产现有的坦克而非捣鼓原型车。此外,牵引车的产量也下降了,这是为了将资源挪用到坦克的生产上。
第一个受害者是带有部分装甲的共青团员轻型牵引车。根据1941年6月25日的人民委员会命令,莫斯科的37号奥尔忠尼启则厂应在8月1日前停产该型牵引车。这款配备了GAZ-AA卡车发动机的轻型牵引车从未被视作自行火炮的底盘。GAZ-22牵引车在1940年便开始研制,这使得1941年夏所发生的事件更加的令人惊讶。
研制一款新型自行火炮的建议并非出自炮兵总局或汽车和装甲总局,而是出自人民武装委员会。D·F·乌斯蒂诺夫(D.F. Ustinov)下令,要求在两周内研制出使用牵引车和卡车底盘的自行火炮。设计自行火炮的任务落到了火炮的设计者头上:92号厂设计局。该项目由P·F·穆拉耶夫(P.F. Muravyev)领导,并在V·G·加宾(V.G. Grabin)的指导下进行。
新自行火炮的底盘选择范围很窄。STZ-5由于速度很慢且可能会超载而被排除在外,剩下的选择就只有卡车和共青团员牵引车了。最终的决定是使用GAZ-AAA和共青团员牵引车。

使用GAZ-AAA卡车车体的自行火炮被称为ZIS-31,其更像是一个备胎。一方面,卡车底盘比轻型牵引车要更加稳定;但另一方面,该车碰到了跟STZ-5相同的问题。
指标规定,座舱和发动机舱应有装甲保护,这加上火炮本身的质量给底盘添加了太大的负担。轮式自行火炮的质量达到了与BA-10相当的5吨。在公路上行驶时这还没什么,但当自行火炮离开公路时,情况就变得完全不同了。

共青团员牵引车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同样是5吨的车重,该车的履带式底盘使得其机动性要远强于ZIS-31。跟轮式自行火炮不同的是,把共青团员转化成ZIS-30无需太多的改动。一个倒U型结构取代了车组成员座椅,并在上面安装了火炮。弹药架位于车体两侧。根据92号厂的性能表,该车载弹量为30发(其他资料称是20发)。火炮的活动范围与ZIS-31相同:水平28度,垂直-5到+15度。
为坦克旅做出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ZIS-30的样车在1941年7月20日准备就绪。随车的备忘录记录称,如有必要,随时可以将主炮更换为最近刚造出样炮的76mm ZIS-3火炮。7月21日,国防部签署了“关于在共青团员牵引车上生产安装了57mm ZIS-2反坦克炮的自行火炮和在ZIS-2炮架上安装1939型76mm火炮(USV)”的命令草案。
这些计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在1941年的8月至12月生产3000辆ZIS-30。问题在于,加宾的计划与现实脱节:根本找不到那么多牵引车,更要命的是它还因为需要生产T-30超轻型坦克停产了。7月23日的252ss号命令的数字则要少得多。
1、命令人武部乌斯蒂诺夫同志在共青团员牵引车上安装首批100门57mm反坦克炮。
2、命令中型机械制造人民委员(NKSM)马雷舍夫(Malyshev)同志在1941年8月10日前向92号厂交付100辆共青团员牵引车。
3、命令人武部乌斯蒂诺夫同志生产使用GAZ-61作为牵引车的牵引式57mm反坦克炮。
4、命令马雷舍夫同志向92号厂提供足量的GAZ-61,以满足57mm反坦克炮所需。
5、保留92号厂57mm反坦克炮和76mm师属火炮的生产配额。
6、否决在GAZ-AAA卡车底盘上安装57mm反坦克炮的提议。
可见,该文件要求使用GAZ-61-416汽车作为ZIS-2的主要牵引车。至于ZIS-30,它们的生产情况可不简单,完成的原型车无法被立即投入量产。红军明智地要求该车应先测试再说。测试计划在1941年8月10日获批,并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完成。
结果是车辆的设计遭到了一些调整。最明显的变化是安装了支腿,这是为了平衡火炮开火时由于共青团员车身过短而产生的后坐力。安装了可翻转的额外底板,这改善了车组的工作条件。

自行火炮的量产工作受到了阻挠。ZIS-2的产量落后于计划,且牵引车的供应量也不够。37号厂在1941年年末将后者停产,因此不得不从部队中抽调现役的共青团员牵引车。
所有的这些导致第一批ZIS-30直到9月中旬才下线。这100辆车直到10月上旬才彻底宣告完工。这便是苏联在战时第一批实现了量产的自行火炮。值得一提的是,ZIS-30在出厂时都涂上了三色迷彩。

大多数ZIS-30被送往坦克旅:
致装甲和汽车总局副局长,技术部队少将列别杰夫(Lebedev)同志
莫斯科,国防部第二大楼
回复:关于ZIS-30自行火炮的反馈
1941年7月致8月,92号厂试制了一辆样车,随后使用共青团员牵引车底盘生产了100辆安装57mm炮的坦克歼击车,被称为ZIS-30。
所有的这些自行火炮都作为反坦克炮被送往坦克旅,即:

炮兵总局仍未获得这些自行火炮战场表现的相关信息。
我请求您命令上述单位的指挥员在今年3月10日前提供关于57mm反坦克自行火炮的表现和战术用途,以及对自行火炮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炮兵总局副局长兼炮兵委员会主席,霍赫罗夫(Hohlov)炮兵少将
炮兵委员会军事委员西德洛夫(Sidorov)
1942年2月13日
当然,还有一些ZIS-30散落在其他单位里。但研究它们的战史的主要障碍是,作为自行火炮,它们归炮兵总局管辖。因此,汽车和装甲总局对它们在战斗中的用途几乎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在相应的文件中,它们通常只被称为反坦克炮或共青团员牵引车。
红军仅在1941年秋冬两季使用这些自行火炮的观点与现实不符。ZIS-30不仅出现在了1942年夏秋两季的文件中——例如第二十集团军就有两辆仍在使用中——有些自行火炮甚至幸存到了1944年。

ZIS-30的战斗表现可在1942年4月南方面军的一份报告中窥知。该报告是基于第四近卫坦克旅(原第132坦克旅)摩托化步兵营对ZIS-30的使用情况而来。报告中提到该车的优势如下:优秀的瞄具、有效射程远(2到2.5公里)、机动性高。自行火炮能够很轻易地隐蔽起来,而炮盾的存在则保护了车组成员免遭破片的伤害。
一辆ZIS-30用13发炮弹在2km的距离上击毁了三辆敌军坦克并逼退了其余的坦克。这些自行火炮也被用于伴随坦克进攻,这时他们的目标就不只是坦克了,还包括碉堡。

与此同时,ZIS-30也收到了一些抱怨。ZIS-2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制退装置。履带式底盘的最大缺点则是在越野时表现差劲的发动机,这在雪地上尤其明显。薄弱的装甲也是一个缺点。报告中的最后一句话也很有说服力:“最好把炮安装在T-60的底盘上”。
巧合的是,就在这份报告的编写过程中,炮兵总局和装甲和汽车总局已经在研制使用T-60底盘的自行火炮了。
个人的奋斗
ZIS-30并不是唯一一款计划使用拖拉机底盘的苏联自行火炮,但却是唯一一个投入了量产的。其他的项目则是由各个设计局根据个人倡议研制的,这些多为人武部生产ZIS-30命令所带来的衍生物。

在183号厂设计的自行火炮就属于这一类。1941年7月1日,乌斯季诺夫(Ustinov)要求8号厂设计一款安装了85mm 52-K火炮的自行火炮,但这个项目事实上由183号厂在实践中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
一场关于自行火炮设计的会议在1941年8月27日召开。与会人员讨论了如下方案:使用T-34底盘的85mm自行火炮,这辆在1940年开始设计的自行火炮最终演变成了U-20项目;在A-42牵引车上加装85mm火炮的A-46自行火炮;两个使用伏罗希洛夫火炮牵引车的自行火炮方案。与会者对T-34自行火炮不感兴趣。至于A-46,它的优先级一开始是最高的,后来因为A-42从未投产而消失了。
与会人员对伏罗希洛夫底盘上的自行火炮另有想法。一开始的计划是在上面装一门85mm 52-K火炮,但183号厂同时还研制了另一个平行项目。不幸的是,该车仅有一段文字描述存世:全重23吨,正面装甲30mm,侧面装甲20mm,在一个能360°旋转的炮塔上安装一门配同轴机枪的76mm F-34或57mm ZIS-4。炮膛轴为2300mm,这要略高于T-34。等到会议召开时,这个方案的蓝图和模型均已制作完毕。

最终批准的方案安装了76mm F-34火炮。第一批25辆自行火炮将在1941年10月至11月使用伏罗希洛夫牵引车的生产配额制造。这一计划旨在对原型车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反馈调整后续车辆的设计生产。此外,还计划在该车的后续型号上安装一门85mm炮。这项工作将与8号厂合作完成,DDL为1941年9月15日。
炮兵总局在9月上旬下达命令,要求紧急启动安装F-34的原型车的生产工作。但183号厂还有更要紧的任务。坦克生产人民委员I·I·诺先科(I.I. Nosenko)以工厂搬迁为由拒绝生产这25辆自行火炮,而这也宣告了它们的终结。

与此同时,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ChTz)开始在斯大林S-2牵引车上研制一款自行火炮。这辆牵引车的特点和用途都与STZ-5大致相同,但重量却是后者的两倍。这辆车的命运很悲惨:即使是饱受差评的STZ-5都比它好。

考虑到现有的斯大林S-2并不适合作为自行火炮的底盘,车里雅宾斯克厂设计了一个加长底盘,仅保留了原有的驱动轮和托带轮,安装了扭杆悬挂并使用了KV-1诱导轮和负重轮的缩小版本。底盘之上是一个焊接车体,并保留了原有的车组位置布局。载员舱前有一挺DT机枪。
自行火炮的主武器为一门安装在后部的122mm M-30榴弹炮,随炮一起上车的还有原版炮盾。车体后部安装了一个足以容纳炮组和火炮的战斗室。

这辆被称作SU-S2的自行火炮于1941年10月进行了工厂测试。它的故事到此为止,因为比起一辆性能未定的改装拖拉机,红军更需要的是KV坦克。ChTZ-65和S-2牵引车被取消,以增加KV的产量。
尽管如此,疏散后的SKB-2设计师们继续进行着各种项目。例如,N·F·沙什姆林(N.F. Shashmurin)提出了一个被称作“人民的怒火”(Злоба Народная)的两人车组2.5吨级超轻型坦克,配有20到25毫米厚的装甲和两个S-65拖拉机发动机。SKB-2还在研制一款“强袭坦克”,即一辆最大速度达到了70km/h和拥有更大续航力的轻量化T-34坦克。这些项目都遭到了取消。

592号厂工程师E·V·西尼尔希科夫(E.V. Sinilshikov)和S·G·佩鲁鲁舍夫(S.G. Pererushev)设计的另一些拖拉机自行火炮则经过了更多的深思熟虑。在研制122-SG(即SG-122)期间,他们还使用其他底盘进行了自行火炮的设计。
这些方案中最强大的是在共产国际火炮牵引车上安装152mm榴弹炮的152-SG。该车拥有倾斜装甲和敞篷战斗室。根据计算15mm厚的装甲足以抵挡200m外射来的DShK机枪子弹。还有一种安装了30mm厚装甲的版本,但装甲能防子弹对于这些躲在战线后方的车辆已经足够了。
该车计划安装1903/30式152mm榴弹炮。车重估计为18.5吨,全车共5人。该车停留在图纸阶段,因为没有足够的牵引车和榴弹炮可供使用。

使用STZ-5底盘的45-SP(45mm自行火炮)的命运也与之类似。跟HTZ-16装甲牵引车不同的是,火炮被移到了一侧,使用了半开放式战斗室。前装甲为倾斜的20mm厚钢板。全车重8.5吨,最高速度为20-30km/h。这些估计较为乐观,因为同等质量下的HTZ开到发动机过热的最高速度仅为20km/h。汽车和装甲总局不再需要另一个拖拉机,特别是在火力与之相当的T-70坦克已于1942年4月投产的情况下。

最后的拖拉机自行火炮项目之一诞生于1942年的夏季。其名称简明扼要:“坦克歼击车”。设计者是A·S·希托夫(A.S. Shitov)和P·K·格迪克(P.K. Gedyk)。项目的开始日期为1942年6月29日,使用的是大改过后的斯大林S-2牵引车底盘。该车的一些设计元素无疑受到了BSG-5(SU-32的前身)的启发,例如安装在特殊底座上并带有铸造炮盾的ZIS-5火炮。
这辆坦克歼击车很矮,只有1800mm高。车组成员共三人:驾驶员、车长兼炮长、装填手。跟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其他自行火炮不同的是,该车拥有一个封闭式战斗室。但这个设计方案并未给汽车和装甲总局留下太深的印象。更优秀的SU-31和SU-32自行火炮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而斯大林S-2牵引车早在1941年11月便已停产,且其后续型号也从未进入量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