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新21局-仙家(一)

2023-08-24 19:00 作者:爱讲故事的填词君  | 我要投稿

“我说是谁来我这个小院,原来是你这个死人,怎么有闲心往我这边来啊?”王崇放下手里的袋子,“给你带了点茶叶,带了两盆花,怎么,不欢迎?”王崇面前的老人慢慢回身,他穿着白色的老头背心,汗渍让大背心都发黄了,下身一条土黄色大短裤,脚上穿着破破烂烂的蓝色拖鞋,手里摇着一把破烂芭蕉扇。

老人咧开嘴笑了,“送礼的我都欢迎,老汉我来者不拒。”说着,他拿着扇子挥了挥,“我这个老四合院就这么大点,我也没什么家当,就这么两把椅子,你坐那儿吧,我坐这边。”两人落座,一只小猴子一下爬上了老人的椅子,几步就爬到了老人的肩膀上。

王崇笑道:“新猴子?”老人伸手搭在猴子脖颈上,一边摩挲一边说道:“嗯,猴子寿命不比我,何况我杀气太重,什么玩意在我身边都短命。这是我上个月新买来的,我给它起名叫来福。”王崇点点头,“好名字。”老人摇摇头,“王老弟,你总爱照顾所有人的情绪,老土就说老土,什么他妈的好名字啊,累不累啊。”

王崇笑道:“老姜,不同人有不同人的修行,我的修行就是如此。”老姜嗤笑一声,“你们这派的人都心大。我听柳如烟说了,你这个岁数才收了那么个关门弟子,传你衣钵的,怎么敢就这么放去东北了?”王崇说道:“我唤出的诸神,都是残魂,力量不足以跨过山海关,只能他自求多福了。”

老姜摇摇扇子,“我说的不是这个,我说的是你怎么舍得把那么个徒弟,还是风波命,扔到那边去。你和那边的几个老魔也不愉快,它们要是察觉到是你的弟子,不得玩了命地整死他。”王崇笑道:“那孩子不是风波命。”老姜舒了舒腰,“你意思是,柳如烟会看错?”王崇淡淡道:“柳老虽然活得久,见多识广,但也从没见过有先天灵气的人吧。”

老姜想了想,“确实,没听他说过。”王崇说道:“先师说过,身怀先天灵气之人是有望成神的,因此这世间的神魂都无形之中向他靠拢,神有善有凶,因此这类人时而有大气运,时而险象环生。”老姜打断了王崇的话,“你们一派不是不信命吗?怎么会支持这种宿命论的说法?”

王崇慢慢说道:“我们自然是不信命,但是我们的世界必然有运行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命。我们一脉的人做的是摸准规律,改变规律。我已经尽力帮那孩子成长了,我相信他在那边能克服一切问题,即使遇到凶险也能逢凶化吉。”

老姜摇摇头,“我理解不了,我要是有个传人,我肯定不会让他轻易去犯险。”王崇笑了笑,“我们的道不同。老姜,你那门手艺,没传给你的女儿,真的不打算传给你外孙女吗?”老姜叹了口气,“大不了带到棺材里罢,我身上这点零碎,不是她们妇道人家该学的。我担了一辈子的重担,就当体谅体谅我这个老同志吧,别让她们也掺和进来了。”

王崇点点头,“是啊,老姜你为了二十一局,劳苦功高。不过你的本事要是失传了,真的很可惜啊。”老姜颤颤巍巍站了起来,“我从三岁懂事起,就随着我的师傅也是我老爹,开始练祖传的本事。先练臂力,就练到了我二十岁,整整十七年。这条胳膊,这条小臂,这手腕,这手指,每一寸的肌肉我都能掌控到它们发力的点。”

老姜随手折断了一截花枝,截面齐齐整整,没有一点毛茬。“然后就是练我的心,我早上四点就要起床,学习插花。折断一枝花,截面得光滑,花上的露水不能落地,插出来的花要有意境,要最平和的意境,但是要最浓烈的杀气。”老姜将手中的花枝插进了身前的盆栽里,花瓣和叶子没有丝毫摇晃。

老姜又向旁边走了几步,步履蹒跚,“插完花,要插水。心如止水,手上也得止水。我要洗干净手上的泥,手要插进这水缸里,洗得干净,但是不能溅出水珠,不能荡起波纹。只有这样洗净的手,才能洗净手上的血。”老姜一边说,一边伸手插入身旁的水缸里,插进去,伸出来,缸里的水没有荡起一丝涟漪。

老姜伸手摸向肩头,把来福抱在臂弯里,“然后我要养猴子。我的杀气是越来越重,最初养的是大黄,它陪了我整整二十年,看到了我学有所成、看到了我初出江湖、看到了我娶妻生女、看到了我名震天下。然后是平安,它只陪了我十三年,我知道是我的杀气影响了它。它看到了我的老伴走了,看到了我退隐山林。之后是寿星,十年。小红,八年。四喜,五年。懒懒,五年。小乐,三年。我今年都八十四了,又养了来福。我知道我自私,可我离不开它们。我多少年来手上都得摩挲它们的脖颈,猴子的脖颈和人的最像,摸熟了它们的,我才砍得准啊。”

老姜坐在马扎上,身前是一块亮闪闪的长条石头,他继续说道:“养猴子是我大半辈子的事,不是我早上的事。早上插花、洗手,最后一件事就是磨刀。磨我手中的刀,磨我心中的刀。这杀气,磨一下就涨一分。这杀势,磨一下就涨一层。我的刀薄,我的心厚。我的心慢,我的刀快。”王崇淡淡道:“是啊,谁不知道,你杀人,从来不出第二刀。”

老姜笑了,“我们家,辈辈传的刽子手,杀人的营生。我有幸赶上过战争,能拿人提升修为。如今太平的世道,不需要我们这种人了,我们的本事,绝了也就绝了吧。”王崇沉默了一阵,然后开口说道:“老姜,我的徒弟,你觉得怎么样?”

老姜正在喝茶,一口喷了出来,“你真行啊嘿!徒弟你都能舍出去?”王崇淡然道:“吃百家饭的有好人缘,学百家艺的有好根骨。古代哪个大家不是学百家艺的,技多不压身啊。”老姜没说话,王崇起身,“我先走了,你慢慢考虑吧。”

王崇快要到院门的时候,背后的老姜发话了,“他要是活着从东北全须全尾地回来,我可以试试。不过他都二十多了,错过好年龄了。和谐社会也没有砍人脑袋的营生了,他的境界上不去,可别怪老汉我不出力气啊!”王崇回身笑道:“那都是他的造化了,多谢了。”

老姜目送王崇化作一阵烟离去,慢悠悠地磨起了刀,“出不了高手倒也无妨,好歹把我这门的东西传下去啊。我这门绝活不能烂在我的手里啊。嘿,这老小子,还真给我的心说动了。他妈的,这颗心多少年没激动过了,老了真没出息啊,这点念想有了盼头,竟然一下就心动了。磨磨刀吧,磨磨刀吧。”

四合院内响起了节奏轻快的磨刀声,对面街道探头探脑的小黄狗毛都炸了起来,小跑着蹿回了家。街口的苍蝇蚊子纷纷坠地,院墙外的银杏树又飘落了几枚叶子。四合院孤零零地立在这里,周边都是贴着出租的房子,四合院的大门上着封条,门口镇着两座石狮子。对面的游客指指点点,“哎,你说这地方怎么单独出来个四合院啊,还上的政府的封条?”“要价太高,没人买呗,可能政府等着到年头直接收地皮吧。”

白六十八在袁乾怀里探头探脑,打量四周,“就是这附近了!我能闻到气味!”袁乾抱着白六十八,也观察着前方的村庄。这片村子是个小堡子,土话叫白毛沟。这里一直以来对仙家的信仰都是一般,跟其他东北地区的村子差不多,就是有几个跳大神的,但是当地人也是遇着事了才求仙。

可是奇怪的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据说是半个月前,这村里有个叫赵老二的老光棍,摇身一变成了什么赵半仙了。按照调查结果来说,这个赵老二家里就他一个,智力有点障碍,平时在村里就是个混日子的傻子。村里有个二婶,算是他唯一的亲人了。这个人之前也没表现出有法力的样子,这个岁数和智力精神的状态,也很难说他是突然觉醒。

仙家在东北都设有堂口,每多出一个出马仙,堂口都要偷偷向3局作汇报,3局好进行备案。如今这个赵半仙,没人给提供备案,当地堂口的负责人现在也是一头雾水。按照他的说法,好像赵老二身上还真有点邪门东西,不过负责人的道行不够,看不出来。

袁乾这次来,一方面是帮白六十八成功回家,一方面也是看看这位赵半仙到底是何方神圣。戴爽上次给自己干虚脱了,还得疗养一阵子。刘志宗跟来了。戴爽高度重视(其实是不放心风波命),还派来了两个3局吉林局的同事一起来调查。

袁乾和刘志宗站在村子东头等着两位同志来集合,他们不知道的是,村子的西头,一位不速之客也接近了。


北新21局-仙家(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