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V】美国工厂打工的见闻与心路历程

2021-03-27 12:24 作者:-大V-  | 我要投稿

    我说不清也道不明,但是无论是你,还是任何别的人,都肯定会想到有这样一种东西,或者有一个超越你自己的你存在。要是我已完全包含于我自身当中,那么创作还有什么用处?我在这世间最深重的痛苦,也就是“我”的痛苦,而且从一开始,我就将那痛苦点点滴滴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有时我想起从前的事,会不能相信已经过了这么久 。2020 年在我生日的那一周,我来到了这间膳食补充糖果制造工厂,至于我如何来到这间工厂,这篇文章我们只谈来到之后的事情,不谈其他。 这间工厂在生产质量上是属于安全优质食品最高级企业(SQF Level 3),所以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非常严格。我的日常任务就是在生产车间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以及指导安排工人完成日常生产工作。这也就决定了我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工人们待在一起而不是只坐在办公室里。因为生产车间里的工作几乎都是体力活,所以工人们大多都是老墨(墨西哥人),老墨的特点就是工作起来非常的卖力,各种粗重活都干得很好。工人们的工资是以小时计算的,根据工种与工龄的不同,一般食品类工厂工人的工资都会比法律规定最低工资高个20%这样。(图1)

图1. 当地最低工资告示

工厂每天开工的时间是早上4 点半,一共两班工人,晚班结束时间不固定,根据忙碌程度最晚可以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但这时已与我无太大关系。每天早上我4点钟起来就从住处去公司,这个时间非常的早,让我感到值得起这么早的就是早起能够观星了,虽然现在城市里不能像以前一样能直接观看到银河,但一些特别闪亮的星星还是可以看到。(图2)

图2. 不忍看辰宿列张

      

        早晨到公司最先做的事就是检查生产设备的清洁度与安全并安排必要的工人重组装与再清洁。这个清洁检查并不只是目测,还需要用到微生物荧光检测仪,原理就是用包含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试剂滴入待检测的样品中,再用仪器测量样品中ATP(三磷酸腺苷)与试剂反应后发出的微弱的光而得到的数值,这个操作还是比较容易的。而安全检查就是一些高温蒸汽管道与机械设备了。这些预开工事项有经验的工人都会处理的很好,我无需太过担心。 在所有预开工事项都完成之后就到了加料预煮糖浆环节,大部分糖果都是以玉米糖浆或者木薯糖做为糖底,然后加入果胶做为增稠剂,再加入柠檬酸钠来调节糖底pH,而甜度是靠额外加蔗糖来调节。这些制糖底工序全部都由工人来操作。此外一袋蔗糖约22.5kg,每一批次约用20袋,几乎每两小时就要轮换工人做这些重活。而我则需要按照配方指导工人如何操作,这个操作包括了各个原料的用量与添加时间,糖底浆的温度控制与搅拌速度,蒸汽水流阀门控制等等。

图3. pH标准溶液

        在制作完糖底浆之后就到了做膳食补充糖果中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加入有效营养成分,色素,风味与最终pH调节。营养成分直接决定了膳食补充糖果的种类,这间工厂生产的产品涵盖了市场上大部分的膳食补充糖果,种类包括维生素A,B6,C,D3,E…, DHA,钙,锌元素,褪黑素,生物素等等。每一样有效成分的添加量都有严格规定,并且产品最后会送到分析实验室测样品的有效成分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只有取得了分析合格证(Certificate of Analysis)产品才有销售价值。而色素与风味基本都是一同加入的,并且所有的风味都是由糖浆制成,不会有什么新鲜原料,还有平常奶茶店用的风味基本也都是这种。出乎我意料的是,制造糖果用的风味大多都是无色或者浅色透明的,颜色都靠色素来改变,例如草莓风味(图4),看起来就像很清澈的水只是多了点刺鼻的香味,而做奶茶用的风味则是自带颜色的。

图4. 一些色素风味

制糖果所用的食用色素只需加入很少的量,一般小于产品重量的0.01%就足够用来改变糖浆颜色了,常用的色素有胭脂树红,叶黄素,姜黄素这些。这里有个让我感到夸张的是,某产品要做淡蓝色与柔顺效果但因为蓝色一号太蓝了还要加入其用量20倍的白昔调节,当然色素的总用量也不会超过食品安全限制。最后就是pH的调节了,因为pH会影响到果胶的凝结效果,所以全部成分加入糖底浆之后还需要检查pH是否落入合适的范围内,而加入适量的柠檬酸与柠檬酸钠形成的缓冲溶液会把糖浆的pH稳定在一个小范围,这个缓冲液的知识高中化学应该有讲过,我就不在此解释原理了。以上各种原料的添加时机,还有温度控制,蒸汽流速等也是由我指导监督工人去操做,熟练的工人基本都无大问题。而我亲自动手的部分就是计算特殊溶液的用量以及各种文件签名。这里用到的原料有很多都是从中国采购的,箱子上面会有Made in China 标志与汉字的公司名称,有时看到觉得还挺亲切。(图5)

图5. 中国制造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

    

        以上步骤完成之后,工人会把做好的糖浆从釜里通过机器设备输送至下一区域进行糖果入模具定型。这个模具是由淀粉制成,而模具形状则是由不同的金属模版印到淀粉上形成的。在糖浆进入到模具后会有工人将这些模具托盘用叉车转移至干燥房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一般一至两天,周末或者节日没人开工可能会延长至四天。这里有一个让我感到巧妙的是,前一天干燥好的糖果在出模具时,模具淀粉会被半自动机器立即回收再铺平印形状成为今天糖浆要用的模具。这个工艺极大加速了这些糖果的制造效率,不过还是会有些小缺点,例如万一淀粉被污染或者有设备损坏则整套系统都会被影响,那么出模与新入模操作都会停止,再严重点就是大量做好的产品需要被召回。 在糖果出模具的过程中,会有工人在传送带旁挑捡一些残次品,因为不是重体力活,所以基本都是由女工来完成。在这个生产环节,我要做的就是设置干燥房的参数,监督食品安全以及糖果的样品检测。

图6. 糖浆在淀粉制成的模具里

          最后的步骤就是糖果的装瓶子与贴营养成分标签了,这些全是机器自动完成,工人只需要操作机器与抽检。瓶子在封装送走前还要经过金属探测器检测,这里和之后的环节则是由我的同事辅助完成了,这个同事是伯克利(UC Berkeley)营养科学毕业的小伙子,平时说话挺多挺活泼的。还有一些部门其他人但交集较少的我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

        在您了解了制造营养糖果的基本流程与我的日常任务之后,那么接下来我就要谈我所遇到的挑战与有重大意义的事情。首先我来到这间公司的时候是属于“授任于败军之际”,与我交接的员工只有一个星期就要离职了,但她只做了不到两个月。工作内容基本可以说无培训,我只有到生产车间跟着她去看工人怎么做事情。当时又是新冠疫情大爆发期间,大部分领导办公室人员基本都在家办公,而唯一比较懂配方的高级研发科学家也基本都不来上班,就连那些工人的标准操作程序(SOP)都还是老旧设备没更新的,所以我融入工作很多都是靠观察与现学。这个学习过程当然是令我感到不适的,生产车间里每个人都非常忙碌,不可能有人能停下来可以给我解释各种操作,而生产日常也不会因为我是新人就放慢速度,遇到情况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去解决,要是我处理慢了则全线都会放慢,所有人都在那里等我这种压力感还是会有的。而为了保证工作速度我在工作的第一个月手就因为急忙而受了伤。这里我先要详细说一下,每个进入生产车间的人都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PPE),这个PPE包括发网,口罩,手套,护目镜,降噪耳塞(可选),实验服(工人蓝色,我白色)这类。(类似图7)

图7. 乐观的工人

我手受伤是因为当时要测糖浆pH,我需要快速清洗一下那个手持仪器,而快速清洗要用的是热水软管喷枪,在我使用之前已经有工人用过一段时间了,所以那喷出的水非常的热至少80 °C,而我又贪快急着用,然后我在拿热水喷枪的时候方向弄反对着自己喷了一枪,在喷之前我还心想这个把手怎么紧的,喷出的热水一部分被口罩阻挡吸收,而另一部分被护目镜弹开然后顺着我的手进入实验服的袖口停留在了那里。因为这个袖口是紧贴着皮肤的,所以那些热水的热量根本散不开,我的手就直接被烫伤!这个伤在工厂里属于可恢复类伤,所以我就简单处理了一下,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出有伤过了。这次的危险也给我内心一个震撼,我一直认为自己做事情都很小心,但是在急忙的时候却很容易忽视安全。

图8. 部分热水系统

        在大约一个月后我已熟悉所有工作内容及公司运作流程,但在一开始对我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之后的工作根据每天要做的产品种类会有些许不同,复杂的产品会用到近三十种原料,简单的也有十多种,但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设备一运作工人要开工我就都会非常忙碌。(图9)

图9. 简陋的生产环境

在忙碌过程中一个很不能让我接受的是配方还有生产文件竟然会有很多错误,最大的错误例如有原料的重量单位磅(lb)竟然写成了克(g),而1磅可是约等于453.6克,好在那个原料是常用的柠檬酸钠,配方里写的10 克对比近半吨的糖浆实在太少,少到手一抖可能都全掉了从而被发现错误。这类错误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而另一类计算错误则不易被发现。例如某原料用量为120克误差+2%,那么用量就是120.0g to 122.4g,而配方可能会写成120.0g to 124.4g之类数字,一个配方十几种原料这么简单的计算我并不会花时间在看的时候再去给它全部验算一次,而且这些配方文件是要经过质检经理,车间经理还有高级研发科学家至少三人签字才能通过使用的,这么重要的文件可我却不能完全信任使用实在让我倍感压力。而且要是出错了我也会承担大部分责任,因为配方最后在我手上而我没有发现并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看得出来的问题还能直接解决,可文件混乱问题我可是无法直接解决还需要额外求助确认。例如一个产品配方根据原料供应商会有三个不同版本,而我不确定是用哪个版本那么只好电话高级研发科学家确认,但是工厂开工时间是早上4点半钟,那个时间她还没上班在睡觉,这么早打过去听到的都是她那睡觉的困倦声,我和同事都只好先说一些道歉之类的话,不过早点打扰她总好过出错误或者延迟全公司的开工时间,这也与她没有及时提供全部信息或者我不熟悉流程没有提前问清有关。有些东西原本就说不清,只看您怎么想罢了。

图10. 生产所需的部分原材料

        

        除了这些人为造成的困难,还有一些是固有的艰难。生产车间里到处都是机器设备,一旦运行起来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平时与工人交流基本都要提高音量,而每天又是各种情况不断。工人叫我的时候我都要先大声回复一句让他们知道了然后再过去处理,因为他们都是老墨,所以我这里也学会了一个常用的西班牙词来回复他们就是Qué pasó(什么事)。除了噪音外还有一个大困难就是高温环境,糖浆在釜中加工的温度一般都会保持在80°C左右,而这个加热过程又需用到喷射式加热器,那么整个生产区的设备及管道里几乎都是高温流体。在早晨5点钟刚开始开工时,产区环境温度就已经达到30°C这样了,到中午阳光强烈时生产区的环境温度最高可达到40.2°C。(图11)

图11. 生产区的温湿度计

而我还要穿着那些PPE白大褂就更加的热了。虽然工人要持续做体力活会比我感到更热累,但工人数量多可以互相调换而我不行。还有一点就是工人每天上班做够8小时就准时换班走,临时工的话会走的更早,而我最少也得做个10小时,因为除了这些生产车间技术工作之外还有一些办公室里需要写的报告以及每周会有的审计工作。我工作时间里的每一分钟可以说都是在忙事情,我看到网路上有些人谈论什么上班去划水还有摸鱼儿,我是想不到哪里会有空闲时间去做这些悠闲活动。一般在下午时候我就收工回去了,这个时候我的头脑已经非常疲惫,在开车的时候经过路口时我礼让行人的次数也变少了,因为头脑反应真的变得很慢,而且还会有延迟效应,就是我已经开过路口了然后还会在后视镜里看那个行人的距离然后再思考刚才是不是要等它先过。还有就是在有必要停车的停止标志(Stop)前我刹车时间的判断也不准确,经常刹车踩晚了最后导致急刹或者有点压线。这也让我想到了许多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的状态真的有密切关系,就算是一个平时很遵守交规的司机在状态不好时也会容易出事故。

图12. STOP标志前必须停一下车

            前面写了我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而接下来我遇到的则是一个更大的危机—新冠大爆发!在我进入公司大约两个月的时候有工人确诊了新冠,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此事,因为公司人事部把有工人确诊新冠的通知贴到了那些基本没人看的一大堆陈旧公告板的一个小角落,后来午间去喝水看到机械师在那里谈话叫我去看我才知道,但是这个公告贴出来的时间已经距离那个工人确诊新冠一个星期了。(图13)

图13. 公司首次新冠通知


工人新冠确诊没有会议或者全员通知而是贴这种边缘公告实在是乱搞。而工人一般都有劳动工会保障权益,在他们向工会反映了之后,人事部终于做出改进,在之后有工人确诊新冠都会及时贴出公告并且贴在很显眼的地方。(图14,这种公告至少5张)

图14.之后的新冠通知

除了贴通知之外,公司并无其他全员隔离及检测措施,而且公告上每次都说做了深度清洁其实也没有。去询问人事部得到的回复也是因为这食品工厂是属于基本必要行业,是不可能因为新冠而停工的,所有确诊工人都已回去隔离至少14 天,而且14 天后只要无症状,不管是否还是阳性都可以直接回来复工。这种政策您可能觉得荒谬,但的确是存在的。不过这只是这间公司的做法了,有些比较好的公司还是会提供全员检测以及安排患者在家隔离并且工资照付。而我则继续在这种有很多工人确诊过新冠的环境里工作,直到某一天我下班回去时开始感到身体肌肉酸痛以及劳累无力,睡前我的呼吸也逐渐困难,难道我也不幸得了新冠,到此为止了么?

……我一直都是孤身一人。自幼父母离异,我无法融入学校的生活,因此一直都在强忍孤独。身边经常一个人都没有,没有人跟我说话,也没人倾听我的心声。那时,向我伸出手的,是“我”自己,不管我曾经有多么恶劣,“我”都从未离开我。心里鼓励自己的话语,再也不是独自一人的世界,这是多么的温暖与幸福。

……我终于回想起来了,我要坚持下去,不管接下来会有多困难,我都要活下去!我想我只是太累了,我必须要振作起来。

           第二天,我紧急拿了两天假期回去休息了一下,身体与头脑明显感到变好了很多。同时我的心里也逐渐萌生了离职的念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于确诊新冠的工人越来越多,两个星期内超过三名工人确诊就已经使公司变成了新冠大爆发(Outbreak)点,这时因政策要求公司开始给全员提供新冠检测,在连续测了三个星期之后,我一直都是阴性结果。这并不仅是什么好运气,更多的是我平时都很注意个人防护。在工人集中爆发新冠的那段时间,工厂依旧正常开工,生产的膳食补充糖果在新冠期间更是销量倍增,而车间工人数量却一直在减少,在这种艰难环境下我每周工作时间将近65小时,并且还优化了设备以及领导剩余工人完成了所有生产任务。最终也推动了公司的某产品在亚马逊(Amazon)网购网站上获得了同类产品最佳销量的成绩。我也因此获得了公司发的月度员工奖以及一些奖金和专属停车位。(图15)

图15. 打工人的荣耀时刻

不过那个停车位置有一个老工人挺喜欢停那里,因为靠近台阶他喜欢坐上面吃饭,所以我也就让他停那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那个位置要车后倒入才好出来,我不太会搞。后来许多新冠康复后的工人都陆续回来做工,一切工作也都恢复如常。不过确诊了这么多工人,他们几乎都无症状,每个回去隔离的工人也都没有做治疗,回来的时候身体也不见得有变差。这可能与他们平时频繁的体力锻炼或者常吃公司营养产品有一点关系。但有些工人就会觉得新冠其实没那么可怕,不过一旦他们真有了严重的症状可能就会后悔这么觉得了。要是不后悔,也就不痛苦,该有多好。

           写了这么多不好的方面后,当然公司里也会有一些让我感到还可以的地方。主要就是我可以参与并了解到新产品研发的过程,并且能直接与高级研发科学家或研发总监共同合作完成新产品试验。这也是我在这间公司里可以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但这也促进了我做出离开的选择。(好吧,我又要写不好的方面了)在研发试验开始前,高级研发科学家会把这一次需要的原料单交给我去安排工人准备。

图16. 控制面板

这些原料与设备参数会比平常生产用的要复杂和精确的多,所以我一定都是要全程在场避免错误。试验开始时高级研发科学家也会在场观看并随时做改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与观察到的结果由我辅助来记录,但很多时候试验过程不够严谨。例如,在测糖浆固体含量的时候,应该直接从大釜里取样品,而不是去取经过喷射式加热器加热后的最终糖浆,因为这个加热过程会有额外的水分掺入糖浆中,而在实验室测数据的时候是没有用到喷射式加热器的,虽然只是很少的量,但她觉得这些变动不会对结果产生太大影响。我也知道这个变动不会对结果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出入模具时还会有几次检测,可做试验时就应尽量严谨,每个记录的数据都应可靠,若试验结果与真实相差较大那生产时候还要再做调整那会更麻烦。还有一个就是研发需要控制的数据比我想的要少,我所期望看到的是产品研发时候在反应速率与整个化学变化过程会有一个详细的分析,但这里的研发是比较偏食品与营养科学类的,整个过程并没有研究的这么深入,而她是从我这个位置开始升上去的,如果我继续下去以后可能也会做到相似的位置。可惜总是没有如果,人心中才会留下各种遗憾。

图17. 实验室冰箱一览

         

        我最终选择离开的原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公司领导高层对生产安全不够重视。为了能让您明白这个安全问题,这里我要先说一些与工人有关的内容。也许因为我对各种技术问题都处理的比较好,而且经常指导培训工人,这些工人老墨和我关系都还可以。在工厂做工的工人其实都挺朴实的,他们学历不高但并不是因为笨,我所认为的笨是可教育潜力低而不是受教育程度低。只要教育他们的方法对了他们还是学的很快的,就例如在教他们良好文档管理规范(GDP )的时候我只需要做好示范,让他们看我写错的字划掉然后在旁边签首字母名,还有格子不够时怎么做标识之类的,总之教育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示范。因为食品生产要注意的内容很多,工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文件内容都阅读掌握了再去开工,就算记住了也会有忘记疏忽的时候,而我在那里就像他们的老师一样,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看我是怎么做的自己模仿就能做好。想要得到工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自己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能力与足够的知识,并且在做事情时要公平公正。有时工人忙的时候会犯错误,例如加料的时候稍微多加了一点,那么他就会向我汇报问我怎么处理,有的工人怕麻烦就会和我说就多一点算了吧,这一点从外观上的确看不出来,而最终混合之后应该也检测不出差距,要处理的话也是我重新做计算把每一种原料的用量进行调整,如果这个数字太大超过容器上限,那么这一批次的产品将会全部报废。

图18. 浆满则溢

对我来说要做计算调整那么产线也会稍作暂停,整个进度就会变慢,慢了还要向上面解释情况,所以忽略错误看起来会是最省事的方法,而只要我与工人都不说也不会有其他人知道。但千万不可这么做,这么做的结果其实会给工人感觉我是一个可以不按文件规定做事的人,那么在他的心里即使这一次省事了会感谢我,可今后他并不会发自内心的完全尊重我,因为他知道我并没有做我该做的工作,或许下一次他觉得反正都是不处理那么干脆都不汇报了。这样一来,始终会有大错的时候,我是没见过有同事对错误做过忽略处理,但这件事只有两个选择,也许某个平行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正发生着这样的事情,到现在还没出大错实属幸运。以我的经验总结来说,教育工人需要的是以身作则,领导工人则需要强大的实力与公正的态度,当然这仅局限于领导小部分同类的工人,要是人数再多一点,组成更多元化,阶层更多的时候应会有所不同。

             您了解了我领导与教育工人的方法后,现在我可以接着写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一次的日常生产过程中,我发现某管道的接口处有一些蒸汽持续泄漏(高速喷出),管道与蒸汽泄漏的位置大约是在比地面高20厘米的靠墙处,正常活动的话不会有人靠近那里,可这些管道为了方便清洁,很多都是做成可拆卸式的,所有接口都是工人自己扭好固定的,万一有个松动或者哪里破裂造成到大喷发,很可能会造成人员受伤。

图19. 各种管道

而这个现象我之前都没遇到过也不确定严重程度,我就先向上面反映管道蒸汽有点泄漏,看看要怎么办。过了十多分钟都没有回复,想到之前我被热水烫受伤,而这个蒸汽又更加的高温,心里有些着急我就直接去问了生产主管,让他赶紧找安全员过来看看,这个安全员我是想不到他的工作重心在哪,平时几乎没见过人,而我一直在车间,各种安全我也都在看着。在等待的过程中,上面回复我说已通知机械师过来查看,这种回复毫无用处,因为我自己都可以去找机械师过来看。我更想知道的是,在等待过程中是否需要暂停设备或者可以做一些防护措施。再次询问之后便没了回复,也许上面也拿不准是否要暂停生产,因为他们几乎都没来过生产车间,车间里的一切情况都是靠看我每日写的报告来了解。这个时候我只能自己做出决定,让工人暂停生产等待机械师的话,那么全线可能会耽误半小时,而我也会受到批评,或者让工人们冒着蒸汽受伤的危险继续做工,我则可以继续保证生产进度,要是有人受伤也是公司责任。

……让工人冒着生命风险去保证生产进度,“我”会开心吗?再等一小会,机械师就会来救大家了。在这之前只要是能保护大家的事,就都有去做的价值。我知道工人们的亲人也一定都希望他们能安全回家。我本来进到这里打工就只是想锻炼一下赚些小钱,但我现在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您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保护我身边所有的人,在领导工人之前,我从没有过这样远大的目标,如果没有这些工人跟着我做事情,而“我 ”又会如何呢?车间是工人们的生存之地,我自然也要竭尽所能。这一次,我能保护所有的人!

         在暂停了产线约20分钟后,机械师过来查看说这个管道是做清洁时候用的,可以先暂时关掉,生产完成后他再过来检修。一段操作之后故障解决了,但是产线停了20 分钟车间领导就不乐意了,直接过来训斥一番说我没有权力去暂停整条产线,只有他才有这个权力。他的这一番话的确没错,我是没有这个权力,但他毕竟不是我的直系领导,所以我并没第一时间跟他说,而且就当天的生产目标来看,是绝对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生产的。也许是因为他不说几句就会觉得丢了领导面子,或是因为绝对权力被我动摇了而感到气愤,但我可能都想错了。真正原因可能是上层觉得这点安全隐患并不算大事。在机械师走后我上面才回复我说这个蒸汽管道是清洁用的不会影响到生产日常,可以继续开工不需要暂停,高层在担心的是蒸汽泄漏可能导致加热的温度不够而影响生产。当时我就搞笑了,因为机械师已经来检查并当场和我说明情况了,而后来机械师向上汇报给他们之后,上面看到结果才来告诉我怎么处理,然而事情都已经结束了。但上面回复的这个意思是很明白的,我看到的是安全隐患,他们只关心是否会影响生产进度。因为这些对话是在公司群里发的,后来下午交接的时候,同事还有那个活泼小伙子都在那里讨论说,我本来提出的是一个工作安全隐患怎么最后却变成了设备故障是否会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这间工厂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工人们大多都是老墨,而就我是中国人,其他的印度人,欧洲人都有。所以我的行为可以代表着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当然他们的行为也会代表着我对他们国家的印象。经常在一个多元化环境里学习或工作过的人这种感觉会来的更强烈一些。所以我在这里的行为对他人来说不仅仅是影响着自己,更是影响了他人对中国的看法。这里我并非是要写出那种资本主义里工人与资本家会有的矛盾,而是我觉得一个真正聪明的资本家是会避免这种矛盾发生的,而这间公司的上层绝对不够聪明。

图20. 蓝色糖浆

              最终在2021年的二月我选择离开了这间公司。在我离开的时候,几个同事还共同写了一张那种告别卡片给我,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公司里这么多人偷偷搞这种事我竟然都没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不过看了之后还是挺感动的。可在我离开前还是有一个小插曲。在我要离开前有一个要接替我的女生来了,工作经验和我一样不算丰富,在告诉她各种工作事项后,她有点担忧自己是否能做好,我只能安慰她说你要是觉得困难就把这些当作是一个挑战与练习就好了。本来我以为一切交接都会顺利的时候,她最后问了我一句“我以后是要和你一起做事嘛” ,我只能回答我要走了,你将会取代我的位置。那天之后她再也没来上班,因此我就多待一个星期等下一个交接人来了再离开。好在下一个交接人是个有十年经验的的雇员,一切还算正常交接。不过他有十年经验还是做我这个职位我就感觉到有很多工作了十年的人,其实他们只是将第一天的工作重复了十年而已。这里就体现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职位其实就算是我读大学之前都可以胜任,虽然我的学习是偏天文和理论计算化学与食品科学不太相符合,但基础科学知识可以让我明白自己和别人在做的是什么,工作之外我更有能力去想如何做改进与提高,在学校所掌握的学习与思考方法更是让我能够加快的学到这里的新知识并融入工作。所以坚持学习还是很重要的,若您还有兴趣看,我还可以出个大学的见闻与心路历程篇。

图21. 送别卡片

             以上就是我这半年里在美国食品工厂打工时的见闻与心路历程。您也许生而强大,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进工厂打工,也不会接触大量劳动阶层工人,不一定能明白许多人的困苦。至于今后我将要做什么,这里就暂不与您分享了。在完成这篇文章时,我特意像之前一样早早起来出门观了一次星,夜空还是依旧这么美丽,美丽的好像之前的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只是我眼前有些模糊,可能是眼泪吧。



【大V】美国工厂打工的见闻与心路历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