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去星巴克和漫咖啡的不是一拨人? —— 客户细分

2022-02-10 19:16 作者:南望山望南山  | 我要投稿

去星巴克和漫咖啡的都是什么人

“客户”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个比较模糊的词汇,个体消费者(customer)叫客户,企业之间

做生意的甲方(client)也叫客户。移动互联时代,由于各种应用工具的出现,又有了用户(user)

的说法。你可能习惯这几个词随便用,但是很容易说着说着就混乱了,所以咱们今天先来做个统一说明,免得你听着糊涂。本周我们提到的“客户”,主要指的是 customer,也就是个体消费

者。

星巴克和漫咖啡已经快要占领我们的大街小巷了,但是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两家咖啡馆里

的人群大不一样。星巴克常常是开在写字楼和商业中心,主要针对那些“来如影、去如风”的商

务人士。但是漫咖啡则不同,它更愿意打造一个“我想静静,但是别问静静是谁”的地方。通常

杯咖啡、一台电脑、一本好书,一下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当然还必须有 Wi-Fi 和电源插口,

这两样东西在咖啡馆,跟空气和水是一个级别的,是像老路这样的咖啡馆钉子户维持生存的必需

品。由于风格定位不同,星巴克和漫咖啡的客户自然也就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百人百姓,千人

千面。

没有谁能让所有人喜欢

客户细分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他发现,只要有两个以上

的客户,需求就会不一样。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路一直说一句

话:在今天,不可能有一个品牌、一个人,能让所有的客户都喜欢你,你只能找到你的目标受众

(Target Audience),然后用尽全力去讨好他们,至于其他人,忘了吧,和你没什么关系。设

想一下,你跟广场舞大妈说:“你有 free style 吗?”不是你疯了,就是你把广场舞大妈逼疯了。

举一个商业中很有名的例子,很多年前,麦当劳为了增加店内奶昔的销量,让客户填写调查表,

回答下面这些问题:要怎样改进奶昔,你才会买更多呢?你想要这款奶昔再便宜点吗?再多点巧

克力味吗?但是并没有找出很有价值的答案,在尝试了降价和增加口味等很多种办法以后,这个

奶昔的销量没有任何变化。后来他们仔细研究,发现买奶昔的人都是每天要开很久的车去另一个

城市上班的人,在车里的两小时无比漫长,肚子会越来越饿,而如果奶昔能稠一点,这个甜甜的

奶昔刚好可以帮助人们在路上补充能量,缓解行车的疲惫。找准了这个细分客户的源头,麦当劳

果断调整奶昔的配方,当奶昔变得更稠以后,销量也就随之起飞了。

一句话理解客户细分

百人百姓,千人千面。

想要做到客户细分,你可以:第一,统计内在属性;第二,分析外部特征;第三,识别行为轨迹。

当年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从客户细分的角度,你觉得这句话有

道理吗?


为什么去星巴克和漫咖啡的不是一拨人? —— 客户细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