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宫课堂”开启科学探索之门

2022-10-13 11:41 作者:中兴财经  | 我要投稿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很高兴在问天实验舱与大家继续探索科学奥秘!”12日下午4时许,随着航天员陈冬的声音通过信号传至千家万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3名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如约与大家见面,正式开启“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科学之旅。

10月12日,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地面主课堂,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

这是“天宫课堂”首次在问天实验舱中授课,由蔡旭哲老师“掌镜”,陈冬和刘洋两位老师首先带大家仔细参观了这间今年7月才刚刚入轨对接的“新教室”。

“与天和核心舱不同,问天实验舱里的睡眠方向是纵向的。在地面我们没办法竖着睡觉,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任意方向睡眠的感觉都是一样的。”睡眠区、厨房、卫生间……刘洋边飞边展示介绍,“问天实验舱具备独立支撑乘组在轨生活的能力和完整的控制系统,如果核心舱遇到紧急情况,问天实验舱可以作为整个空间站的核心接管控制空间站。”

作为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里部署着功能各异的科学实验柜。能够提供密闭洁净操作环境的科学手套箱、满足-80℃储藏条件的低温存储柜和被称为“动植物太空旅馆”的生命生态实验柜等科学实验柜相继在航天员老师的镜头中亮相,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水是最常见的流体,也是太空授课的“老朋友”。这次,航天员老师再次用水开启了天地对比实验。陈冬将三根不同粗细的塑料管插入装满水的培养皿,几根塑料管中的液面先后迅速上升到管顶。陈冬说,这是因为太空没有重力束缚,表面张力作用会驱动液面迅速持续地上升。

“这个简单的实验涉及复杂的原理。科学家就是通过研究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利用背后的原理去解决问题。比如航空器的燃料贮箱、空间热管都利用了毛细作用。”刘洋进一步解释道。

毛细效应实验让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高一学生陈艺岭非常惊奇,“太空中的实验现象和地面上看到的大不一样,在地面上,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就停止了,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这给了我很大启发,也让我对追求精准的科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0月12日,学生在河南省科技馆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开启科学探索之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