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被打断?工作学习中如何应对打断?

*封面元素来自 Cdd20 on pixabay
在你的工作或学习中,每天至少被打断多少次?
这几乎是每个人的痛,从前对我来说也不例外。但经过两到三年左右的改变和调节,我几乎完全摆脱了这种困境。如果这也是你的痛楚之一,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帮到你。需要提醒的是,部分做法可能影响你的人际关系,请谨慎选择。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当中,把日常工作分为深度工作(deep work)和浮浅工作(shallow work)两种。后者相当于机械工作,可重复、可复制、无创造性,前者可以提升技能、产生价值,并且某种程度上拥有一定的创造性。
浮浅工作一般来讲在大多干扰状态下都能正常进行,因为它一般不会耗费你多少的专注力,而深度工作在我看来却对你百般挑剔——你的工作环境、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你的能力水平等等。
人们常说被打断的,一般是指深度工作。在我看来,能解决问题的,包括以下三个方向:
001. 适应启动和重启
几年前跟风看《失控》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就萌生了 “人其实和机器可能没什么两样” 这种类似的想法,而且越是复杂的机器,启动和切换程序的时间就越长。这也就决定了:
第一,当一个普通人有某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或创造性任务时,他很难立刻进入状态。有的人可能需要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干净的桌台、干净的电脑桌面、一杯水(或者肥宅快乐水),有的人甚至会迟迟进入不了状态,一直在等待某个自己都不知道的契机,直到拖延成灾;
第二,当一个普通人专注在某个工作流中、特别是需要深度思考和创意的工作流当中时,一旦被突如其来的人、事、物打断,几乎等于宕机,重新启动也起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人们可能以为,如果在有打扰的环境下工作,相比没打扰的环境下工作,仅仅浪费掉了被打扰的时间,但似乎没有人来计算“重启时间”。至少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打扰三十秒,重启十分钟。调查研究显示,对一些人来说,1 小时内如果被打断三次,基本上有 30 分钟就废掉了。
所以,启动和重启的时间被远远低估了。
我解决自己的专注力的第一步,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启动和重启机制。比如我写一份策划案的过程中如果被打断后再回到工作状态,最短需要至少几十秒才能回去,最长可能超过 10 分钟。
我没必要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大脑机制决定的。我需要去顺从它、适应它,而不是强迫它。
以此为前提,当我正在做写方案、写报告这类事情时,一旦被打断已经成为必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放下压力,花时间重新回顾之前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断这样提醒自己。
然后我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变——关键词提示语。
在某个策划项目开始之前,或者在我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事先会花一点时间,比如十分钟,把跟我要写的方案相关的所有关键词都列出来,一方面可以在一开始尽快启动,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在遇到打断时,会因为有了这些关键词的提示,而更快重新启动工作流。
这就好比你第一次打开某个网站需要加载一段时间,所以相对较慢。但如果这个网站在你的设备上存储了一些 Cookies,再次打开就会非常快了。
关键词提示语就是可以帮我重新快速启动的的 Cookies。
002. 主动优化场景,还要主动切换场景。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一个独立办公室,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待在其中。有条件你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环境。比如有办公室的你,关上办公室的门,在专注时间段内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没有办公室的你在需要极度专注的时候,抱着电脑去无人打扰的休息区或会议室。
总之,在现有条件下,能怎么优化就怎么优化。但如果你只看到这个场景,可能还不够。因为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沟通交流的比重越来越大。微信、QQ、钉钉……凡是你能想到的所有可能中断工作流的软件都将成为杀手。
“在吗?”
“有空吗?”
“可以帮个忙吗?”
“哈喽?”
这些都是你的工作场景中可能出现的句子。
人们看到类似的消息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好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主动出击,抢占主导权,切换场景,尽可能主动掌控 5W1H (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谁?为什么?怎么样?)中所有的要素。
比如主动切换时间:
“抱歉我现在有点忙,三小时后再跟你沟通可以吗?”
“对不起,现在手上的事情有点多,你看明天什么时候方便,我们用二十分钟一起碰碰?”
或者主动切换线上线下:
“抱歉,我正在处理 XXX 方案,如果是因为 XXXX 的事情,微信沟通不方便,我们下午三点用半小时面谈吧!我们都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物料!”
事实上,当面的打扰有时候比线上更让人分心,所以你也可以主动把一些别人想找你面谈的事情改换为电话或语音等其他方式。没准儿对着电话你更能厚着脸皮拒绝很多当面不敢拒绝的事情。
003. 技术方案。
通过技术解决问题,主要有三种方法。
第一,在进行深度工作之前,关闭几乎所有的无关应用推送,包括电脑和手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被线上打扰的问题。
并且要关闭就可以关得彻底一点——关掉后台,甚至关机。各类软件让你大多时候无法避免被打扰的,不只是弹出来的消息或者出现的小红点,更可能是你明明知道某些消息即将弹出来,你明明知道微博或朋友圈又有了更新,你的心里因此有了期待。关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减这种期待。
第二,一定要使用番茄时钟,而且强烈推荐使用机械番茄时钟,甚至就是一只普通的厨房计时器。在可见的有限时间内,无论出现任何情况(非特殊情况),都不要放下手头上正在做的这件事情。
虽然番茄时钟的设计初衷是让人们工作的时候更专注。但它同样可以在受到任何打断或干扰时,提醒自己,不能停下手头的工作,时钟还没响!而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走过来想要打扰你,你可以指一指时钟并告诉他——
“抱歉还有 5 分钟,请稍等。”
理解你的人,不会因此怪你的。相反,他们会因此来适应和习惯你的节奏。
第三,就是给你的工作时间分区。常常能被打断的,都是深度工作。而如果浮浅工作那么扛得住,即便被打扰了也能尽快恢复,那么就尽可能把好好呵护深度工作,把它安排到不容易受打扰的时段。
在日常交流中,也要刻意引导大家,在某个具体时间段内,你是可以被打扰的,而在哪个时间段是不能被打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