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物辩证法大纲》4.3.3.3 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

2023-11-25 11:2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78年 仅供学习参考】


3、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生事物的成长又是艰难曲折的。这个原理对于革命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必须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勇于支持新生事物。

  发现新生事物是不容易的。一则因为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它的优越性也不是一下子就表现得十分清楚,因而容易被人忽略;一则也因为腐朽事物往往披上新的外衣,鱼目混珠,因而使人难于鉴别。为了及时地发现新生事物,就需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需要有无产阶级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充沛的革命感情和敏锐的识别能力。否则,即令新生事物就在自己的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会使新生事物在萌芽状态中遭到埋没,延缓了它成长壮大的时间。同时,在发现新生事物以后,还要勇于支持。因为新生事物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不但力量比较弱小,而且不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而腐朽的力量则总是要抓住它的幼稚和不完善的地方,拼命地压迫它、扼杀它。如果革命者不给它以大力的支持,它就可能暂时被腐朽力量所压倒,在成长过程中多走一些弯路。因此,及时地发现新生事物,满腔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帮助它克服缺点,促使它尽快地成长,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具备的高贵品质。马克思在看到巴黎公社的革命家们勇敢地冲击资本主义的时候,立刻以极大的热情予以赞扬和支持;即使在公社失败了以后,他仍然充满信心地说:“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看到少数工人自动地在星期六进行义务劳动时,立即指出这是“伟大的创举”,是共产主义的幼芽。毛泽东同志在国民党反动政权还统治着中国的绝大部分土地时,就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名言断定了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导向全国的胜利;他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现了三户贫农坚持办合作社的事例时,立即肯定了这是“五亿农民的方向”。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的最高模范。

  现代修正主义者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们一方面极力吹捧腐朽事物,把资产阶级的最腐朽、最黑暗的东西都当作神物供奉起来,“虚心学习”;另一方面却极力咒骂、讥笑、打击、扼杀新生事物,把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当作灾难来加以反对。他们的这种态度,说明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革命者的起码品质,站到腐朽事物一边,站到革命的敌人一边去了。

  其次,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必须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所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要相信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任何凶恶的敌人一定能够被我们打倒,从而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这种思想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一切腐朽事物,哪怕它在一段时间内还似乎是很有力量的庞然大物,但是由于它已经成了历史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已经失去存在的合理性,已经成了走下坡路的东西,它们在同新生事物较量的时候是终于要彻底失败,归于灭亡的。因此,从整体看,从长远看,从本质看,它们都不过是“纸老虎”。就拿近几十年的事实来说吧,俄国二月革命以前的沙皇,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意、日法西斯主义者,都曾经凶横不可一世,可是最后都被人民的力量埋葬了。蒋介石在他的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曾经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统治过中国,他霸占了全国经济命脉,拥有几百万军队和数不清的特务机关,似乎强大得了不得,可是曾几何时,他的反革命王朝就在人民的铁拳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归于覆灭了。与此相反,新生事物哪怕暂时还很弱小,还不完善,但是由于它们符合于历史发展规律,它们是一定会在斗争中壮大起来,完善起来,最后战胜腐朽事物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新生事物必然成长壮大的写照。历史上一切革命的力量,总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是不可抵抗的普遍规律。毛泽东同志在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时候指出:“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1]毛泽东同志的英明论断,已经被实际生活完全证实了。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革命者之所以成为革命者,首先在于他们敢于藐视敌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那些畏惧敌人,不敢斗争,不敢胜利的人,只能是懦夫,只能是改良主义者或投降主义者,而不可能是革命者。

  但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必须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相结合。所谓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是要懂得敌人在死亡之前还有挣扎的力量,因而必须在每一具体斗争中克服轻敌思想,认真对付敌人。这种思想的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要经过艰难曲折的道路的原理,新生事物的最终胜利和腐朽事物的最终灭亡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必然性的实现却一定要通过新旧双方的曲折的斗争。在一定的场合下,腐朽事物暂时地打败新生事物是可能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反动派在面临人民的决死斗争的时候,除了“纸老虎”的一面以外,也有“真老虎”的一面,它会成百万成千万地吃人。[2]革命力量只有在每一个具体的斗争场合都高度地重视敌人,认真地对付敌人,讲究斗争艺术,能动地争取胜利,才能扩大战果,减少损失,为最终地消灭敌人创造条件。在革命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应当这样,在革命力量十分强大的时候也仍然应当这样。

  在历史上,一切成功的革命家之所以为成功的革命家,不仅因为他们敢于藐视敌人,而且因为他们在每一局部问题上、每一具体斗争问题上能够重视敌人,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一般说来,革命家、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犯冒险主义的错误,给革命带来损失,甚至使革命遭受失败。

  毛泽东同志说:“从本质上看,从长期上看,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从这点上,建立我们的策略思想和战术思想。”[3]

  现代修正主义者对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被历史和现实生活反复证明了的英明思想进行了疯狂的攻击。它们特别着重攻击的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思想。他们硬说,如果认为一方面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一方面又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那就是“两面态度”,就是“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4]

  为什么这些自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人会放出这么一大堆荒唐可笑的胡言乱语呢?这固然是由于他们对唯物辩证法一窍不通,他们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头脑根本不能理解新旧事物斗争的辩证规律,根本不能理解战略和战术的辩证关系,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却是他们害怕革命,反对革命。

  当前帝国主义内外交困,矛盾重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各国人民面对着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修正主义者被革命的风暴吓得坐立不安,他们赶紧出来壮帝国主义的威风,灭革命人民的志气,使人民在斗争中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以便延长帝国主义的寿命。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卖力地反对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的“秘密”。同时,当前各国人民在具体斗争问题上是认真对付敌人的,他们正以越来越成熟的斗争艺术把帝国主义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消灭掉,这也是现代修正主义者十分害怕的,所以他们又不得不拼命反对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现代修正主义者不但极力宣传这些荒谬思想,而且身体力行。他们的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表明他们已经完全堕落成了帝国主义的奴仆,没有丝毫革命者的气味了。


注:

[1] 毛泽东:《和关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091页。

[2] 见《和关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题解,《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088页。

[3] 见《和关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题解,《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088页。

[4] 转引自《红旗》杂志编辑部:《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08、115页。

《唯物辩证法大纲》4.3.3.3 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