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百姓欢迎大军入城,将军却下令屠城

2023-11-25 11:17 作者:米粮微聊  | 我要投稿

百姓沉浸在胜利归来的喜悦中,将军目睹了一件让他愤怒的事情,从笑脸瞬间转为怒气满脸。他挥手下令,要求对整个城市的百姓进行残杀。攻城拔地固然重要,赢得人民的拥护更是关键,但屠城的行为却无法被接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出离经叛道的事件发生在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身上。元末农民起义浪潮涌动,常遇春最初投奔了怀远绿林大盗刘俊,但刘俊缺乏远大抱负,只会为寻求个人利益而横行霸道,常遇春意识到这没有前途,于是离开了。然而,这段经历却培养了常遇春那股匪气,自从他跟随朱元璋之后,每当他面对战斗时,都会心狠手辣地消灭所有敌人。比如,在他大破陈友谅的战役中,接受投降的士兵达到了近3000人,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会杀降兵,但他却将所有人都无情屠戮。而这一次,常遇春居然将欢迎他的老百姓也残忍地杀害。

时光回到公元1367年10月,徐达和常遇春率军攻打河南。当他们夺取了焦作的怀庆城后,城内的百姓纷纷走出城来欢迎他们。元朝统治下,汉人地位低下,负担着各种苛捐杂税,百姓饱受痛苦。人们得知这是朱元璋的军队,是汉人自己的队伍,而且他们纪律严明,不会对人民造成任何伤害,因此都从内心深处欢迎他们。

然而,常遇春看到百姓手中的欢迎牌时,神情顿时变了,他摆摆手向身边的指挥官下令说要屠城。原来城中的百姓对于元军和朱元璋的军队谁能取得最终胜利并不确定。因此,欢迎牌正反两面都写着标语,一面恭喜起义军,一面恭喜元军,无论哪一方获胜,都可以表示欢迎。

常遇春意识到了这一点,对城里百姓双面讨好、随波逐流的行为深感愤恨,因此下令屠城。然而事实上,老百姓并无选择余地。在动荡的时代,他们像漂泊的浮萍一样,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只能想出这样双面讨好的办法来保全生命。

常遇春只看到了百姓立场的不坚定,认定这是一种背叛。然而他无法体会到基层贫苦百姓所经历的艰辛,轻易地就杀人,也会损害自己的福报。《项羽本纪》中有记载:太过刚强易于折断。就像汉朝时的霍去病,也同样锋芒毕露,容易伤及自己,导致他在年仅24岁时英年早逝。常遇春性格冷酷,就如同一把利刃,固然强大,却也缺乏柔韧性,容易碎裂。与此同时,他过多地杀人也有损自己的阴德,常遇春在40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这与他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关联。


各位看官朋友们,如果你们作为一位统兵大将,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欢迎留言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百姓欢迎大军入城,将军却下令屠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