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在修仙小说越来越黑了这档子事
曾经我们对仙人的了解,多来自于《西游》《封神》这些小说,再是道教神话和学说中,例如《庄子》。在这里,仙其实有两种形象,一种是暗喻社会现实,在凡人的内核上套层仙的皮,如西游。另一种则是与人不同的异类,本来就不是一类。 现在的修仙小说则造了一种新的仙人形象。现在的修仙小说最早是仙侠小说,仙侠前身又是武侠,在吸收了神话,游戏等元素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修仙小说。这个时候仙人形象已经变了。
修仙者在逐渐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受武侠小说影响始终是处于一种充满了冲突的环境中,现在修仙功法与武侠功法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功率大小不同。而武侠小说又是因为反映社会现实而描写了这样的环境。 但修仙本质上是一个变为异类的过程,所谓异类,实际上就是指一种超出人们经验范围的存在,因为不受经验的制约,又受到武侠小说“实力为尊”思想的影响,仙人的实力越来越夸张,甚至出现了个体可灭集体,可以灭世的情况。 于是最终我们看到,现在修仙小说是一群异类神奇的过上了世俗的武侠生活,又因为是异类,所以这种生活其实很荒谬,我们有时会感到主角就算毁灭到世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他仍然可生活下去。
因此现在修仙小说的环境其实是十分黑暗的,这不仅仅体现在生存环境中。比如原本产生武侠于正邪,现在是仙魔。如果把正邪功法的差异在现实中找个类比,就说工业发展,正统的工业发展是先轻后重,轻工业带动重工业,另类的是苏联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可发可不发,成效快威力大,两相比较,苏模式天才吗?天才。打仗强吗?强。但长久吗?不长久。如果不这样就解决不了一个根本上的逻辑问题,既然邪派功法作用大还副作用小,在“实力至上”的武林为什么正派功法能成为主流?但是现在修仙就不一样了,因为本身载体就是异类,只要你愿意写,修魔就没有负作用。之所以没有成主流,不过是曾经武侠小说的影响残留罢了。 早期修仙小说之所以故事还不太黑,是因为作者们还停留在武侠的世界观,没有体会现在修仙的黑暗。后来作者们水平不断发展,这些黑暗才越来越体现出来。于是出现了《蛊真人》这样的作品,但是因其主体是异类,根本不可能反映现实,有些人拿到现实中吹捧,根本没有弄清楚情况。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改变现在修仙的黑暗呢?有一种倾向是提升小说世界中秩序的力量,也就是天道的影响力。但是这又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天道也被迫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主角不如意,“天道不公”,所以要跟天斗,跟人斗,除我之外,一切都可毁灭。另一种是顺天,彻底顺从规则,成为秩序中的最强者,天道即吾,吾即天道。这样且不说黑暗的情况根本没有改变。还反映了我们至今对于秩序认识不够的情况,秩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封建社会是一种秩序,资本主义社会也是,秩序是可以被改良的,但我们似乎更乐于破坏秩序或者依靠个人权力,这似乎说明我们仍然受人治社会的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比小说更加重要。 以上仅个人观点,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