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县城乡镇不懂诗歌?拼多多不这么看

2021-12-28 13:40 作者:财经琦观  | 我要投稿


过去一周里,拼多多用一场“多多读书月”年末阅读周,给2021年的“多多读书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自今年4月“知识普惠”被确认为拼多多的长期战略后,围绕着书籍与知识的系列活动就不断涌现。

其中,大型知识普惠行动“多多读书月”在今年4月首次亮相,并于8月再度举行。

为此,拼多多成立了百人专项工作组,两次发起平台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知识普惠行动“多多读书月”,包括两次成立5000万读书基金、扶持作者的“众声创作者计划”,针对偏远地区的“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及联合出版社发起的平价正版公益联盟。

本次年末阅读周正是“多多读书月”的2021收官活动,同时也是“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1”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了解到,本次阅读周采用了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化方式,除了上线年度好书,还举办了“众声创作者计划”沙龙、发布“多多读书月”2021年度榜单,及持续走进贵州黔东南、江西宜春等偏远地区发起“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企业自身社会价值的权重意义,也越来越成为我们投资过程中所必要关注的重点维度。

拼多多作为拥有年度活跃用户8.7亿的新经济平台,愿意沉下心来为“全民阅读”出一份力,让我们看到了这家企业的愿景与担当。

同时,“知识普惠”战略之于拼多多的价值意义也同样不容忽视。

我们认为,以“多多读书月”为代表的尝试出现,意味着新经济平台从满足买家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的“扩列”。

随着图书市场的逐步打开,我们有理由期待拼多多向着“数字商品”的维度进一步扩充。

一直以来,拼多多基于自身平台定位,持续为消费者输出价值的决心从未变过。

这种平台与社会力量“共生向上”的关系,正是拼多多能够稳固成长的基础,亦是其向上发展的持久动力。

01 优质上游 

“这岛上,众声喧哗。”

——《暴风雨》/莎士比亚

迄今为止,上海书展已连续举办了十七个年头。

每年的夏季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爱书者前往赴约,徜徉书海之中。

因为疫情,2021年度上海书展线下展会因故延期,但读者依然可以通过云逛“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1”系列活动来品鉴年度好书,遨游精神家园。

据拼多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1”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多多读书月”年末阅读周也希望可以积极响应上海书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号召,联合出版界、作家界人士共同促进全民阅读,线上联动建设书香城市,助力知识普惠。

此次活动中,拼多多的好书专区上线了由上海书展办公室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三联书店等权威出版社推荐的300余本年度好书。

在上海书展办公室的指导下,权威出版社结合社内出版方向与经营特点,拼多多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推荐,超过九成书目均在2021年出版。

书目涵盖了文学、社科、哲学、艺术等多种类别,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要。

具体来看,《想象艺术博物馆》《发现破碎世界之美》《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手册》等优质书目悉数在列,还有《歌剧美学论纲》《追怀生命:中国历史上的墓志铭》等小众书目,更有《2021上海红色文化地图》《走进树德里》等红色书籍,为艺术、经济、地理、音乐与历史等学科专业爱好者们提供了精细兼多元化的选择。

经典、正版、平价、普惠,一向是“多多读书月”在遴选书目时的四大标准。

进入读书月补贴的书目,需要至少达到三条要求:1、来自国内外权威奖项及优质榜单;2、来自权威出版社或图书出版公司在拼多多的官旗;3、作者为国内外优质创作者。

除了在选品环节的精益求精,拼多多还深入到了内容的最上游。

自多多读书月推出以后,拼多多还化用了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句“这岛上众声喧哗”,同步推出了“众声创作者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流量倾斜、IP打造等方式,帮助优秀作家、优质作品找到更广大的读者,实现作家、读者与出版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

借由此,拼多多也与国内外最优秀的一批内容生产者建立起了良性联结,并持续向社会输出价值。

具体到此次年末阅读周的活动中,平台方便在相应基础上顺利举办了“众声创作者计划”沙龙。以清谈的方式,邀请了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著名作家孙甘露,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得主王小鹰,70后作家领军人物路内,作家、诗人兼书评人赵松,作家走走等出席活动,推荐2021年度好书及分享写作心得。

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提升了作家的影响力,一方面为社会公众普及输出了良性内容,同时也增强了平台自身的品牌认知和文化调性,可以说是商业多赢的典范。

在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即将满一岁的“众声创作者计划”宣布迭代,未来除了继续关注时代与创作的人文主题外,将更专注于社会公益责任建设,并邀请加入该计划的作家参与“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为偏远山区的孩子带去阅读和知识。

不难看出,对拼多多而言,“知识普惠”战略并不仅仅是“卖书”这么简单。

一方面,通过对优质书籍的门槛把控,希望在扶持正版平价书籍外,,又大幅降低了公众筛选书籍的时间成本,久而久之就会实现“多多读书月”这样的高信誉度,即“闭眼买也不会差”的消费信任感。

另一方面,通过以“众声创作者计划”为代表的上游布局,拼多多将真正深入到内容出版行业,与最优质的一批创作者建立联系,通过联合公益行动,为平台“知识普惠”的持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动力。

所谓“众声喧哗”,即是表达者的大鸣大放,也终将是阅读者的启迪回响。

02 普惠才是共赢 

“当一个人遭遇文学之后,一个不从事文学工作甚至没有阅读的人,他瞬间也会被点燃。好像一束光,突然照到了他身上。”

——贾樟柯谈《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据《2020多多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有超过4亿人次的读者通过拼多多“拼”知识,其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购买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80%。

得益于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畅通以及移动支付的便利,农产品进城的同时,知识正在跟着图书一起下乡。

2020年拼多多上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80%;来自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152%。

基于此,拼多多的图书业务可以直接惠及到下沉市场以及蓝领等用户群,在图书普惠中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年间,黄峥在接受采访时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如今在“共同富裕”被正式纳入中央财经委的核心目标后,再回头看这句话,更是颇有感触。

具体到知识普惠战略中,拼多多同样延续了这一精神。

今年4月起,“多多读书月”发起“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持续向全国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捐赠优质正版经典图书、教辅书籍及教学用具,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知识普惠贡献一份企业责任,增添一份企业力量。

官方信息显示,在2021年度,拼多多持续在四川、湖北、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陕西、安徽等地发起公益捐赠,累计捐赠图书超12万册。在春节来临之前,拼多多还将继续前往江西、湖南等地,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提前拥有自己的新春礼物。

在此前的几次“多多读书月”活动中,通过与出版商直连,设立读书基金,官方补贴权威出版社官方旗舰店,拼多多已经初步试水图书品类的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

在读书月里,通过官方补贴以最低的价格给读者提供书籍商品,根据数据情况迅速加印调整,从而在图书这一类目上具备了去库存、去中间商、以量定产的特点。

这也是“多多读书月”通过烧钱,实践知识普惠,进而向平价正版进发的底层优势。

面向未来,拼多多方面表示,明年平台将继续加大对正版好书的补贴力度,在2022年继续举办“多多读书月”活动,携手优质创作者迭代“众声创作者计划”,持续开展“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

通过多种形式,携手社会各界力量推动“消费公平,知识普惠”,助力缩小城乡阅读鸿沟。

在精神需求上,所谓的下沉市场其实同一线城市的居民并没有什么不同。

正如《简爱》中那位贫穷的家庭教师对富豪罗切斯特的剖白:

“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当你我走过坟墓,我们将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许多时候,所谓的“知识鸿沟”,更多的是一种渠道的距离,价格的距离。

而拼多多所努力的,就是去不断缩小,乃至弥合这种鸿沟。

2021年,导演贾樟柯推出乡村文学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影片中,有大量的劳动者朗读诗歌的镜头片段。

某次活动中有人问贾樟柯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他们都不懂自己在读什么呀,你不觉得尴尬吗?”

现场一片哄笑。

事实是,这些乡民不但没有演,而是真的被那些诗句所触动,点燃。

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多多读书月的一次次努力,正是在为搬开这座山贡献出自己的平台力量。

活动最后,贾樟柯讲了一个拍摄过程中的小故事。

他们拍了一个水泥厂的卡车司机,事先根本不认识这个人,只是觉得外形不错,于是想让他读一首诗。

卡车司机拒绝了导演组准备好的一切句子,说:“我有自己喜欢的句子。”

他喜欢王维,他朗诵了一首王维的诗。

然后,他用古音唱了这首诗。



县城乡镇不懂诗歌?拼多多不这么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