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窝:钱去哪了?这事得从价值创造与价格创造的区别说起

钱去哪了?最近困扰了不少人。我们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简单做个解析。
这里需要抓住两个基本概念:
1. 劳动创造价值
2.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以房子为例。
房子的价值:材料成本+劳动成本
假设按每平方米5千元的成本计算,当一套1百平方米的房子建好后,即通过劳动创造了50万的社会价值。
房子的价格:市场信用
当市场的房价炒到每平方米5万元时,500万为这套房子的价格。通过价格创造的资产为500万,超过价值部分的450万为泡沫。
价值创造的50万与价格创造的500万,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其背后的等价担保物。价值创造的50万,等价担保物是材料、劳动,实的;价格创造的500万等价担保物是市场信用,虚的。
当市场信用未来看空时,价格创造所增加的450万便失去了等价砝码,500万的价格体系便崩塌了,由价格创造的资产泡沫破灭。
我们通常提到买房保值,保的是房子的价值,即材料成本+劳动成本。

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多出的部分为泡沫(当价格低于价值时,少了的部分为倒贴)。因其并未通过劳动创造社会价值,而是将未来信用放到天平一端做了等价变现。当未来信用崩塌,天平失衡,泡沫便破灭,多出的“钱”也就消失了,天平重新回归价值平衡。
按照价值创造与价格创造的逻辑关系,我们便可以解读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体系。首先,我们通过它的材料成本和劳动成本,确定其价值;然后,通过其市场信用判断该价格的合理性;最后,评估该价格对自身利益关系来决定是否值得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