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界有个“不成文规定”:金银珠宝都可拿,唯有一样东西不能动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类型的职业都会存在,只是有些职业终究不能够作为主流出现在大众视野。
但也不同于那些小众职业仅仅是因为输在了知名度不高,才会一直没有机会让世人了解到职业特性,有些职业似乎从诞生之初便不能见光。

它们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以及承受能力,用近乎于一种猎奇的手段挖掘天地的各处角落,不论这些职业在世人眼中有多么离经叛道。
对于从事这类职业的人而言世俗流言不再重要,但却意外注重着上苍对此而产生的态度,很多人会心生好奇为何不介意流言蜚语中的误解,却对看不到摸不着的老天爷如此敬畏。
这需要联系到封建时代的社会特性,封建社会是典型农耕时代的产物,农业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各领域发展,那个时候人们心中还未能升起科技兴国的理念。

社会生产力相比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所以不能用同一种标准接连评判两个不同时代的情况,庄稼的收成通常会仅仅依附着气候变化。
天灾人祸降临庄稼便会沦为脆弱的象征,大面积的农作物只能暴露在空气下接受风雨洗礼,即便是高高在上的朝廷也是束手无策,百姓们被逼无奈只得祈祷老天爷能高抬贵手。
于是乎祭拜便成为了古人的日常必行活动,不论是哪类行业的从事者都要对上苍怀揣着十分的敬意,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盗墓者们亦不敢违背天意。

曾经有那么一句话这样说,盗墓界有个“不成文规矩”金银珠宝都可拿,唯独有一种东西绝不能拿。
玉养人人养玉 无价之宝
首先便是人们生活中时常提及的玉石,站在封建观念的角度来看待为何不能动墓中的玉,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玉会认主这一条。
纵然这句话无法用科学观点证明,可是在老一辈人心目中此话等同于真理,并且是那种万万不能触碰的真理。

正所谓玉养人而人养玉,当一个人得到玉石后这块石头便会被人们视作为护身符,古时候很是流行用和田玉或是翡翠打造贴身配饰。
后来更是传出玉石会替主人挡灾的传言,直到现在这个结论仍然广为流传,总之玉石是极具灵性的天然石头。
再者玉石并不是平头百姓买得起的东西,上好的玉石只能归属于身份尊贵的上流人士,而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玉石则是帝王的囊中物。

身为天下之主皇帝有资格拥有普天之下的一切珍宝,帝王墓穴中一般都会有传世玉石,皇帝的陪葬品即便跨越千百年也依旧是无价之宝。
从起初的衣饰花纹或是布料颜色,再到官服样式与随身佩戴物品的好坏,印证着人与人之间差距几何的证物越发丰富,玉器也会分为从上到下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