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家乡阿里河

2022-05-04 05:26 作者:老喻驱车徒步路上行  | 我要投稿

            我的家乡阿里河

                   收音机

         五六十年代,除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外,还有一大件,那就是收音机,老人们叫它“戏匣子”。

         那个年代家家还都是有线广播,每家屋内挂一个小喇叭(扬声器),定十字路口一个高音喇叭,定时定点地播放重要指示。

        小喇叭的纸盆一按住,就呜呜呜的哑巴了。手摸到后面的电线上麻酥酥的,电人。

        用电线接一个小灯泡就亮。

         广播、电影院、报纸,这就是当时全部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是单一枯燥的:样板戏,最高指示,以及过万斤的:“过黄河”,“跨长江”的天文亩产。

         收音机是少之又少的。

         值得庆幸的是我家却有一台。

     上海产的“凯歌牌”电子管收音机。

      是我赶牛车挣来的。

       当时暑假,正好盖第三粮店,现在林业供电所附近的“军粮供应站”。负责的是发小朋友唱润来的父亲。叔叔说:小富、玉山放假了,你们家都有牛车,闲着不如挣点钱,去拉沙子吧!

          回家跟爸妈一说,爸爸说:去吧,挣来的钱你愿意买啥就买啥!

         于是我们俩个赶牛车拉了一个月的沙子,建三粮店所用的沙子全是我俩赶牛车拉去的。

       我挣到85元,小富兄挣到90元。

       我选则买收音机了。

       小富兄没买,他家条件比我家好多了,但一直没有收音机。

       我都佩服我自己当时选择买了收音机,来知识投资!

      三个波段:短波、中波、长波。只有夜深人静时才能收听到长波。有美国之音,奥州之声,还有上海广播电台的节目。

      上海广播电台一次播音说:美国黑人举行摆工示威游行,抗议种族歧视,只能靠吃“三明治”维持生活。

        我就在想:那得是多难吃的东西啊!

        上海市人民冒着零下四度的“严寒”,游行庆祝……

        零下四度还是“寒”?!这儿平平常常零下二三十度,也没称上严寒,开玩笑!

       从此听到了大山外面的声音,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电子管收音机,早已消失。各种电子、电器设备数不胜数。 这次铜庐户外,手机、无人机、Gopro等一些电子设备摄影,很先进也很好玩。有的也是现代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但都没有那时的收音机,在我的心中地位重,对我产生的影响大。

      它就如同沙漠中的甘泉,雪夜的篝火;滋润沙漠中干渴的心田,温暖照亮着雪夜人!

        读书十年无一字,

        雷雨荒山走魑魅。


我的家乡阿里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