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视频制作笔记】从Daylight逐渐意识到的纯剪要点

2022-05-04 05:16 作者:AircraftDesigner  | 我要投稿

最近忙于各种各样的作业、论文和考试,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做视频。趁着各种各样零碎的时间,看了很多MAD,也很认真拉片看了几个大神的MAD。所以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收获。尤其是以前的一个综漫纯剪,有幸获得了两位大神的点评。所以想记录一下那个AMV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大神的点评,我意识到的综漫纯剪的一些要点。

如果有时间,我还想写一个专栏。关于为什么堂堂w的读者,我认为它是去年国内最伟大的动画系MAD。经过和朋友小张同学和沧浪的分享,也有幸问到了堂堂神几个问题,我现在对于《读者》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64y1B79f/

【情绪流·AMV】Daylight | 译作希望【多素材】是去年为了支持朋友暴躁姐妹的活动,所制作的综漫。是我第一次有意识地,有一种大概的好综漫应该是什么样的的感觉,所做的纯剪。在当时,我认为自己的制作相当完美。因为我确实注意了很多东西,包括视觉动线、情绪的渲染等等。

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看了那么多大神的作品,也真正向MAD大神求教过后,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个作品依然存在大量的不足。以及为什么它的观感存在很多奇怪的地方。我原来是说不上来它哪里不好的,但我现在确实深刻地看出了它存在的问题。

先说两点体会吧。

纯剪真的是最看审美的MAD创作。不论是动画系还是静止系,纯剪在比赛中想要做好是最难的,因为它纯粹比的就是审美。MAD比赛并不会歧视纯剪,我们觉得比赛中纯剪作品少,只是因为纯剪想做到天花板是最难的。

审美确实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但确实是有高低之分的。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观感体会的不同,情绪体会的不同,但随着经验的增加,阅历的增加,理解的增加,我们对于美丑的感知会更加细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做的视频越来越多,越看不下去以前的视频。也越来越理解为什么大神的作品是好作品。以及好作品里哪些不那么好,哪些更好。

首先要说的一点。是选曲。随着每次听音乐都抱着目的性地去听,去选择,我确实发现当时选择的歌太难听了一些。其实有的是更棒的音乐的选择。

  • 统一调色,并且针对部分镜头具体去调色,往往可以更好地满足情绪的表达。

调色一直是我的硬伤。准确地说,番剧作为已经成型的动画作品,往往单个镜头是不怎么需要调色的。并不像真实拍摄的素材那样需要进一步地处理。但是,当综漫结合起各种各样的番剧素材的时候,将它们的色调进行统一,可以提升整体的观感。

其次就是针对不同的镜头,针对不同的情绪,如果可以应用不同的调色,可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叙事的需要。具体怎么调色,一定要掌握好基本功,尤其是如何使用Lumetri颜色、LUTs,以及如何看懂Lumetri颜色提供的那个图(12神在直播中建议要会看它的RGB的模式,利用它来调色会事半功倍)。

  • 统一的世界观可以减少跳戏的感觉。

Daylight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它杂糅了太多的世界观。本身《战翼的希格德莉法》就是个半科幻半玄幻的复杂世界观,还要杂糅偶像剧。在一个综漫里,就显得意义不明了。

  • 镜头的选择一定要避免大头转场。

也是12神在直播里提到的一个问题。新人常见的问题是,喜欢大头贴转场。总是使用太多面部特写的镜头。实际上这些镜头的存在,我现在看来也确实是觉得比较鸡肋。往往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也让画面会丰富很多。要更多地学会使用中远景。

  • 从Aa-Bb-Cc改成ABCabc。

相同字母表示相同番剧的镜头。目前我个人习惯在剪低潮的时候,把相同的番剧的镜头堆在一起,但实际上这也会有跳戏的感觉。如果可以杂糅起来,效果大概会更好。

  • 滥用情绪爆发的镜头会削弱他们的感染力。

类似拥抱、痛哭的镜头,往往是情绪的爆发。如果在综漫里过度地堆砌这些情绪爆发的镜头,太多的情绪爆点反而显得情绪波动不强。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把情绪顶了上去,而是削弱了这些镜头本身拥有的感染力。

实际上表达情绪有很多更高级的表达方式。比如一定要表达伤心的话,除了哭也可以有更多别的方法。手部特写摘玫瑰,或者一些空镜头,都可以表现出更细致的不同的悲伤感。没有必要用很多很直白的画面。

  • 将主情绪贯彻到底。

在剪辑之前根据歌的观感,要定好一个一以贯之的主情绪,要有一个表达的主要核心。在短短几分钟的MAD里想要表达太多的情绪是不现实的。可以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但是在一首歌里,最好还是可以维持一个情绪的大方向不变,再随着音乐把它给做出来,感染观众。

如果穿插了太多的情绪,比如Daylight最后的一些镜头,实际上我是剪得特别意义不明的。

  • 善于利用空镜头来渲染情绪。

其实这一点应该是跟着大头贴那一段写的。并不是所有的镜头都一定要有角色。善用一些空镜头,实际上也可以很好地渲染情绪。

  • 转场一定一定要少用叠化。

叠化,或者说交叉淡化类型的转场,实际上会让那几帧的画面显得比较奇怪,或者说?显得比较脏?实际上通过视觉动线等等技巧,硬切也是可以很好看的。叠化在必要的情况下当然没有说不能用,但是整个MAD看下来都是叠化确实会感觉怪怪的。

以我的Daylight为例,第1分21秒的叠化就很丑。

  • 人物的动作没有必要太复杂,同样一些柔的音乐节奏点不用硬卡,但如果有张嘴说话的镜头,就一定要配上台词或者音效,不然会很奇怪。

这里就是具体要说Daylight的一些问题了。第10秒处有一个幅度非常非常大的推镜。前奏舒缓的音乐和它配在一起就很奇怪。

不要选择动作太复杂的镜头。比如第35秒左右有一个放下眼镜再戴起来的镜头。在那么快的时间里做这样一个往复,看上去会很不舒服。但是也不能说动作太复杂就不能用,至少我个人觉得第21秒前后,卡上了点的嘴部动作看着还是比较舒服的。

尤其是像Daylight这个曲子,前奏比较舒缓,柔的点真的全部都硬卡上也是很奇怪的。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适当使用升格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包括第32到33秒在内,我做的Daylight里头实际上存在不少角色张嘴说话的镜头。这些镜头其实都应该配上台词。或者配上一些音效。我个人的理解是,要么要做出说者角度,要么做出听者角度来。因为如果只是一个人张嘴,却什么都听不到,什么也感受不到,其实是很败坏观众的体验感的。因为太清晰地感觉到画面里的世界与他们无关,没有沉浸感。

其实本质上就是音乐和画面的适配是一个学问。画面不能太出彩,让音乐显得拉跨;画面也必须跟紧音乐,不能让人觉得歌比画面好看,那样没意思。

  • 动接动,静接静。

动态的镜头最好跟动态的镜头,静态的镜头尽可能跟静态的镜头。如果在动态和静态之间反复横跳,给人的观感是不舒服的。

  • 明显的强的鼓点,镜头一定要配有足够的力度感。

实际上整个Daylight的曲子是有很多明显的强鼓点的,但整个AMV看下来,几乎只有一处的力度是足够的。就是第1分22秒到23秒的,东海帝王蹬出去的镜头。这一点完美地卡上了整个音乐起来的高潮。可惜整个副歌部分,其他的卡点基本都缺了些意思。这其实也是一种画面和BGM的脱节。

  • 镜头提纯,当然是自己做适合自己风格的镜头提纯,其实还是很重要的。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节省时间。更快地,或者不容易错过地找到,适合自己要用的镜头。

其实很多时候做纯剪确实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或者感觉。以上我从自己的思考和向大佬们的请教中总结出来的点,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但是还是在做的时候,尽可能要有这些方面的意识。剩下的就是提高审美和多做练习了,才能做出好作品来。






【视频制作笔记】从Daylight逐渐意识到的纯剪要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