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自苏联的半履带步战车Object19,简单的事情被复杂化了

2020-09-19 00:03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半履带车的鼎盛阶段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二战后期6轮、8轮重型装甲车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优势,不过在那之后半履带车并没有彻底消失,苏联战后研制步战车时就曾考虑过类似结构。

在50年代后期,苏联为了配合本国的军事建设,开始研制一系列新式装甲武器,其中就有具有两栖行驶能力的步战车项目。

Object 19步战车


在1958年至1965年期间,莫斯科的国家技术大学装甲兵军事学院进行了一种名为Object 19的装甲车辆项目,与其他同类型项目不同,Object 19注重提升车辆的通过性。

Object 19的车体底盘和BRDM-2两栖侦察车非常相似,不仅都采用相似的焊接结构,就连外形等也都很相似,不过在2对车轮的中部增加了带有液压控制升降的短履带结构。

Object 19步战车


这短履带有3对负重轮,与PT-76的空心负重轮相同,尾部有一只主动轮,公路行驶时驾驶员通过液压结构升起短履带,越野机动的时候将其放下并且接通动力传递,以此获得和半履带车一样的越野机动性。在水上行驶时,车辆通过车尾的2具喷水器前进。

动力为30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公路上依靠4轮机动,最大行驶速度可达80千米每小时,水上喷水最大行驶速度1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

Object 19步战车


装甲防护上采用焊接钢装甲,正面可以抵挡20毫米机炮的攻击,车首有可翻转的防浪板,驾驶员和车长各有一面防弹玻璃观察窗,还有可翻转的装甲盖板,侧面装甲只能抵挡轻武器攻击,炮塔与BMP-1步战车相似,防御力应该也差不多,都只能抵挡小口径弹药。

火力方面比较强,主炮为2A28式73毫米低压滑膛炮,配以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内部主炮备弹40发,机枪弹2000发,这些都和BMP-1的炮塔一样,不同的是在火炮上方增加了一具反坦克导弹发射滑轨,弹药为苏联第一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赛格”,车内总共备弹4发,该弹有效射程500~3000米,破甲深度约400毫米。

Object 19步战车


标准车组成员3人,驾驶员在车体左前方,车长位于右前方,两人上方均有出入口,炮塔内一名炮手,负责控制火炮机枪等武器;车体乘员舱内可以乘坐7名士兵,他们通过顶部的出入口进出。

整体来看Object 19的性能还算不错,作为早期步战车做到了攻防兼备,是主战坦克的得力助手,战术得当的情况下甚至能重创敌方坦克;它的问题就在于履带设计,可升降式的履带在增加结构复杂程度、占用内部空间的同时,对战车机动性的提升并没有太多帮助,反不如单纯的轮式或者履带式结构。


在设计竞标中,BMP-1步战车虽然研制稍晚,但是整体水平与之相当,全履带底盘虽然最大公路速度只有65千米每小时,但没有了液压升降结构和动力转换结构反倒更加简易流畅,易于生产加工,因此它在竞标中后来居上获得了军方的认可。


来自苏联的半履带步战车Object19,简单的事情被复杂化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