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修类稿》 明 郎瑛(一)

2023-07-14 18:52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歲,按《说文》说是木星,因为木星岁行一次,所以称岁,岁字是从步(歲)。因此历书说五星为五步。年呢,按《说文》说,谷熟了,是按谷成熟过程称为年,所以字从禾。   每月都有节气,有中气,如丑是终,寅是开始,称为节,寅的一半称为中。五日为一候,六候为一个月。所以一岁有七十二个候,三节为一气,六气而成时,所以一岁有二十四气。   正月节,戌时,在北斗之杓(指北斗的五、六、七颗星),也是指寅位之初。雨水,正月中气,斗杓 戌时,指寅位之中。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名月建,也名斗建。如果遇有闰月,这个月内没有中气。戌时 斗杓,指两辰之间。   雨,是气升上空中形成云所导致的。雪,雨遇极寒冷天气导致的,如果雨雪相杂而下的,是说云有高有低的缘故,云低的形成雨云高的形成雪。  七十二候,吕不韦记载在《吕氏春秋》中,汉朝儒生又记载在《礼记月令》,和六经一起流传下来。后魏记载在历书中,希望百姓都能了解气候的顺序。但历书所讲的禽兽草木,大多在北方才有,这是因为汉朝之前儒生都是江北人。所以,现在江南一些老儒,也很难都了解其中在说什么。而且陈澔的注解,大多是乱说;康成、颖达的注解,也有很多错谬。于是我广读诸家的说法,再加上《说文》《埤雅》这些书作参考,又四处去询问各地的农民、牧民,自己认为不会有什么大的错误,然后我将我所了解的二十四节气作注释并写成文章,以备后来有博学的人鉴定。  一,立春,正月节。立,月建的开始,五行之气,去的称为过,来的称为续,在这中间春天树木之气始发,所以称为立。立夏、立秋、立冬道理一样。此时吹东风解冻冰,冰冻在冬天,遇春风开始解散,所以不称春称东。《吕氏春秋》说“东方属木,木是火母,火气是温暖的,所以能解冻冰。”蛰虫开始蠢蠢欲动。蛰,是藏的意思。振,是蠢蠢欲动。蛰藏的虫子,因为气至而苏醒开始蠢蠢欲动了。鲍氐说“蠢蠢欲动还未出来,到二月才被惊动而出走。” 鱼陟负冰,陟,浮出水面,冬天时,鱼儿为了避寒,都潜到水底,因为水底比较暖和。此时草木萌芽,天地之气交流而称为泰,所以草木开始萌芽了。 二,雨(去声)水,正月中间,天一生水,春天刚开始是属木,木要生长必然需要水,所以立春之后接着就是雨水。并且东风将冻冰解冻之后,冰便会散为雨水。 獭祭鱼,獭,又名水狗,专门吃鱼的动物。祭鱼,就是捉鱼来祭天,这是豺、獭回报天恩的举动。一年的开始鱼会往上流流去,獭会将第一次捉来鱼用来祭天。徐氏说“獭祭圆铺,圆属水;豺祭方铺,方属金。” 候雁北(出月令,汉书说鸿雁北),雁,能知道时令的鸟,天热时飞往塞北,天寒时飞来江南,沙漠是它们居住的地方。孟春时阳气来了,候雁便从彭蠡(彭蠡湖,有说是潘阳湖)往北方飞去。此时草木发新芽,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所以草木开始发芽。  三,惊蛰,二月的节气。《夏小正》说“正月是藏虫蠢蠢欲动,称为发蛰。万物都被震动,震是雷声的意思,这时藏虫被惊动纷纷离开藏身的地方。” 桃始华(《吕氐春秋》是“桃李华”),桃,果树的名字,花的颜色是红的,到这一个月才开始开花。 仓庚鸣,庚,也称鹒(也称黄莺),就是黄郦鸟。《诗》中所谓的鸣仓庚这是这个意思。《章龟经》说“仓,清的意思,庚,新的意思。因感受到春天阳光清新之气而鸣叫,因而取这个名字。”鹒的名字很多,如《诗》称它为黄鸟。齐人称它为搏黍,又称为黄袍。佛教又称为金衣公子。它的颜色是鵹黑而带黄,又被称为鵹黄。世俗谚语说“黄栗留、黄莺、莺儿”说的都是同样的鸟。 鹰化为鸠,鹰,指鹫鸟,属鹞鹯科;鸠,就是现在所说的布谷。《章龟经》说“仲春时,树林林木茂盛,刚生的鸠,喙还很柔软,不能捕捉小鸟,只能瞪目忍饿,就如白痴一样,所以被称为鸤鸠。”《王制》说“鸠化为鹰。”这是说秋天的事,现在是说鹰化为鸠,说春天的事。因为秋天肃杀气旺盛,所以鸠鸟感此肃杀气化为鹰。孔氐说“化,归回到原来的形态的意思。”所以,鹰化为鸠,鸠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鴽又化为田鼠。或是腐烂的草化为萤火虫。 雉为蜃,爵为蛤,这两个不说化,是因为它们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形态了。   四,春分,二月中间。分,就是半的意思。这是说九十日的一半,所以称为分;秋分的分也是这个意思;为何夏季 冬季就没有分,因为天地间就二种气而已。方氏说“阳生子,终于午,到卯是中分。”所以,春季是阳中,而仲月的节气称为春分,正好阴阳适中,所以昼夜无长短。玄鸟至,玄鸟,指燕子。高诱说“春分来,秋分去。”雷乃发声,雷,是阴阳相薄产生雷。到这时,四阳渐渐旺盛,但犹有残阴,因此二者相薄就发出了声音了。乃,根据《韵会》说“象气体难以排出的意思”注疏说“发,刚出来。”始电,电,阳光的意思。四阳逐渐增长旺盛,在气泄时而生出光来。所以《历解》说“凡是声音,都属阳,所以光也属阳。”《易》说“雷电和合而章。”《公羊传》说“闪电,雷的光芒。”徐氏说“雷属阳,闪电属阴。”这说法不对。为何不对?因为盛夏无雷时,也有闪电,大家都能见到的啊。 五,清明,三月的节气。按照《国语》说“这时有八风”历书单独指出清明的风是三月节气。这风属巽,万物生机勃勃就是巽。事物到这个时候,都清洁整齐而称清明。 桐始华,桐,植物的名称,有三个种类,开花不结子的称白桐。《尔雅》说的荣桐木就是在讲白桐。皮是青色而能结子的称梧桐,又有另一个称呼青桐。《淮南子》说“梧桐断角,生长在山岗。”结子大而能出油的称油桐。《毛诗》说有梧桐不生长在山岗是在讲油桐。现在这个时间开始开花,是说白桐。按照《埤雅》的说法,桐树能知道日月闰年,如果一枝生十二叶的,今年没有闰月,如果一枝生十三叶的,今年有闰月,这说明桐木与天地之气合拍。现在制造琴瑟是用花桐木,就是白桐。 田鼠化为鴽,按照《尔雅》注解说“鼫鼠,形体大小像老鼠,头像兔子,尾巴有毛,颜色是青黄色,专门在田地里吃粟豆,人们称它为田鼠。”《本草》《素问》说“鴽,就是鹑(指鹌鹑),大概有鸽子大小。”现在按《说文》的注解说“鴽,是鴾母(类鹌鹑的鸟),因为青州称酓+鸟鹑为鴾鸟。”鲍氐说“鼠,属阴。鴽,属阳,在阳气盛时,化为鴽,这是因为阴是阳所生的。” 虹始见(去声),虹,就是虹蜺。就是《诗》中所说的䗖蝀,也是俗称的(虫+后),注解书中说“这是阴阳之气交会。”所以先儒认为是因为云薄而把日光漏出,然后日光照射在雨滴上,而生虹。你只要用嘴含水对着日光喷水雾,然后从侧面看水雾,便会有虹产生。朱子说“日头与雨交合,倐然而成这东西,这是因为不应该交合的阴阳卻交合的结果,虹就是天地的淫气所生。”虹是雄,颜色赤白;蜺是䧳,颜色青白。因而两个字从虫旁。《说文》说“好象䗖蝀的外形。”其余的书中说“有人曾经看见虹进入溪中饮水,头长得驴头。”我觉得天地间恐怕真有这东西,但这里讲的虹是气体,借名而已。 六,谷雨(去声),三月中间,雨水过后,土壤湿润松动,如今雨滋润谷。雨要读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这是因为在这时该播种了,说雨是自上而下。所以《说文》说“雨本来就是去声”如今风雨的雨是上声,下雨的雨应读去声。 萍始生,萍,指水草,到浮在水面与水平,所以称为萍,又称漂。《历解》说“萍,是阴物,因为平静才得以承受阳光。” 鸣鸠拂其羽,鸠,就是鹰所化的布谷鸟;拂,过击的意思。《本草》说“因为双翼过击拍打,这是它身上的本能让它如此,因为在三月时,鸠会互相追逐而鸣叫,鼓起翅膀直刺上飞,催促农民布谷。所以,称为布谷。” 戴胜降于桑,戴胜,又名戴鵀。《尔雅》注解说“头上有胜毛,这个时候徘徊在桑林中,因为蚕要生了。”说降,是因为重,就如从天上下来的意思,这也是它的本能让它如此。

《七修类稿》 明 郎瑛(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