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抵制活动效果显著?星巴克在华营收暴跌31%,是时候该放下身段了

2023-03-15 23:21 作者:啊鸡儿喂  | 我要投稿

“为什么国内喝星巴克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一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原因是“贵且难喝”,这一评论获得许多网友的认同。

但在部分网友看来,星巴克有今天的下场,完全是可以预见,甚至可以说是咎由自取的。据星巴克发布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星巴克今年第一财季的数据并不好看,在华营收仅为6.217亿美元,同比暴跌31%。而在去年年底,由于受到门店关闭、客流量持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星巴克去年12月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更是暴跌42%。毫无疑问,最近几个月,星巴克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虽然很多人认为星巴克业绩下滑是因为疫情期间市场营运环境不佳,但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星巴克中国的竞争对手却在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因此,很多人认为,星巴克的“陨落”是因为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咖啡人”抛弃。

曾经的星巴克在中国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时刻,它不仅是国际咖啡巨头,还是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磨咖啡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而在星巴克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中国人对咖啡的概念还停留在袋装速溶咖啡上。

直到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开了内地的第一家门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占领了国内现磨咖啡的市场,并用了十几年时间,在内地开了超过2000家门店。

在迅速扩张的同时,星巴克还进行了大量的市场推广营销,让许多趋之若鹜,成为精英商务人士的标配。在没有竞争对手的中国市场,星巴克可谓是度过了一个“躺赢时代”。

而在2019年末到2022年9月这段时间里,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更是从4292家扩张到突破6000家。虽然星巴克的扩张步伐没有停止,但消费者却越来越不买账了。有人认为,星巴克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第一,丑闻缠身。

近年来,星巴克多次被骂上热搜。比如去年,有四名民警在星巴克店外吃盒饭,星巴克店员以所谓的“影响品牌形象”为由,要求他们立即离开,去别的地方吃。此事被传到网上后,舆论迅速发酵,许多人质问星巴克“到底要什么水平的公安才能配得上这么‘高大上’的星巴克”。此事导致星巴克形象大跌,还有不少网友表示要“抵制星巴克”

这并不是星巴克首次陷入舆论风波,2020年,星巴克也因为“不收硬币”引发骂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硬币在市场上的流通合理合法,但星巴克对想用硬币结账的消费者却态度强硬,直接拒收,毫无商量的余地,此举已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此外,星巴克还曾卷入使用过期食材,篡改食物保质期等丑闻,星巴克在食物过期前进行人为“延保”,继续上架销售一周。此外,用擦垃圾桶的毛巾擦咖啡机的情况也曾被曝光。

第二,危机公关不真诚

在出现丑闻后,星巴克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发个道歉声明,就不再回应,有时声明的措辞态度傲慢,更是显得火上浇油,不把中国消费者当回事。然而反观星巴克在美国市场的公关表现却截然相反。星巴克在美国陷入“驱赶民警”、“种族歧视”等丑闻时,不仅郑重发声明道歉,还严肃处理门店管理层。星巴克CEO更是亲自现身,公开向美国消费者道歉,表示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第三,价格双标。

除了公关表现的双标,星巴克的价格也很双标。2013年,央视曾曝光星巴克的价格差异。比如同样规格的拿铁咖啡,在印度买只要14.6元,在伦敦买只需要24.25元,在芝加哥买只需要19.98元,而在中国,则需要27元。更重要的是,一杯拿铁咖啡的物料成本只需要4.6元。根据当时星巴克的财报显示,星巴克在中国的利润率为36.2%,但在美国,其利润率则只有22.3%。

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星巴克在中国不仅是价格最高的,还是赚得最多的。价格贵,又态度傲慢,和国外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双标才是引起消费者对星巴克强烈不满情绪的原因。

第四,国产咖啡品牌迅速崛起。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不少国产咖啡品牌携带大量资金下场,疯狂补贴,大肆扩张。这些品牌一般价格低廉,配送速度快,口味丰富,因此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迅速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而星巴克一如既往地保持其傲慢态度,没有在第一时间抓住互联网的风口,改变相应策略,从而失去了先机,甚至被势头强劲的国产咖啡品牌反超。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星巴克在华营收下滑几乎是注定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在中国的消费潜力面前,在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面前,如果星巴克还不放下身段,以更真诚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消费者,或许会继续摔个更大的跟头。


抵制活动效果显著?星巴克在华营收暴跌31%,是时候该放下身段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