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 建立经济学思维方式 (高效能必备)

对员工:
找工作待遇前提一样,更倾向于公众口碑好的企业
结论
公众形象好
有社会责任
用比较低的成本获得员工
帮助员工找到高水平员工:在意公众形象与不在意公众形象
自我提升
奉献精神
团队合作
斤斤计较
比较抠门
不善于合作
以上说明:
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和企业的利润之间的最大化不存在冲突
另一个角度:
食品安全
矿泉水为例
A:每卖一瓶水捐一分钱
B、:只买水
A发送信号给消费者:我愿意花一笔客观的费用去做善事,我注重我的口碑-----降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同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社会行为
发送信号:📶我是一个诚信的企业
向银行发送📶:企业有社会责任感,有诚信。银行
高考制度改革
背景:
一切唯分数论
一些偏才进不了大学
一考定终生
措施:
自主招生改革-校长实名推荐制
思考🤔:
这种制度优势与劣势
优势:
劣势:
校长对学生不了解
出现暗箱操作的风险
班主任之间出现竞争
班主任不一定会从自主招生上面考虑
最后还是落到分数上面
解决方法:
所有实名推荐的考生家庭背景要公开
被推荐学生进入大学成绩跟踪
弊端:
被推荐学生在学校不一定能发挥出来,大学教育偏大众
思考:
大学教育制度可能需要改革?
偏才怪才一定要上大学吗?可否能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
但是国内环境不好,也难实现她的价值
反思
国内教育需要改革,多元化
栗子:上海某些大学在教育上多元化,培养多样性人才
28.股东与经理的目标冲突
❓如何控制经理的道德风险行为
1.股东可以通过激励机制设置,使得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
❗前提:越是努力工作的经理企业业绩会更好
🌰1: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如何定制
太高:导致国有资产就是
太低或人为定制:对企业重要去限制反而适得其反
❗两难
业绩好与不好一定是跟高管有关吗?小的企业私有化,民营化
国企央企处于垄断行为,获得很多利润
对于国有企业,不得不承担一些政府任务:就业目标。偏离了利润最大化
🌰2:技术入股
煤矿:让一些官员以这种形式进行分红,走后门
客观上:起到了激励效果,利润最大化
🌰3,前面内容说到的,工龄与工资
上述都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手段
企业外部手段:
1.市场,隐性激励
努力工作→能力强→在职业经理市场,身价高→也能实现收益
2.银行:提供大量贷款,如果企业经营不善,银行会进行干预
3.策略投资者→来自资本市场的接管威胁
观察哪个企业经营不好→股票低→买入股票→替换能力不足的经理→业绩改善→股票上升→卖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