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笔记·陈子昂(4)《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杂言古歌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标题】
标题中的“幽州台”别名“燕台”,现在北京的大兴区,战国时期属于燕国地界。当时的燕国被齐国侵略,国势日益衰落,国土日益减少。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燕昭王决定招揽天下贤能之人。而且为了招揽贤士,他不仅建了一个高台还奖赏很贵重的黄金,所以这个台也称作“黄金台”;因为是燕王所筑,且地点在蓟北,即古代幽州所在的地方,所以又叫“燕台”、“蓟北楼”、“幽州台”。
【背景】
陈子昂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然而像武攸宜这等不学无术的贪生怕死之人,走到蓟北虽离契丹还很远却犹豫不敢再前了。而且这个人不但自己没有勇气,对手下的态度也十分恶劣,当时陈子昂屡次向他进言都不被采纳。郁郁不得志的陈子昂在经过蓟北时,游访古燕都遗迹,登上幽州台,感慨于历史上燕昭王招纳贤士的往事和自己不得重用的现实,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内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你回头向前看,看不到古代的豪杰圣贤;你向以后的历史看,你也看不到未来的圣贤豪杰。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你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越是这些真正伟大的诗人,越有这种千秋寂寞的悲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前面两句的延伸。茫茫的天地宇宙,人只不过是一个渺小的生命,尽管有那么多美好的理想与才智,但回首过往自己又完成了些什么呢?当人一旦消失,美好的生命也就白白落空了。以前没有你,以后也不会有你,你就在这个长久的时间与广远的空间中永远地消失了。而同样是写悲哀,陈子昂用一“怆”字,给人一种广阔苍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