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后,我终于明白了《老人与海》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每每读到这句话,脑海里总会出现苍茫大海上的一叶小船,船上的老人用力挥起船桨,向身后撕扯鱼肉的鲨鱼打去。说到底,老人与海讲的就是一个老头去打鱼,结果费力打到的打鱼被鲨鱼吃掉的故事。老头最后怎么了呢,天黑回家,吃了点东西倒头就睡了,船边巨大的骨头令人议论纷纷。自小学四五年级读完之后,多少年我都没有去思考,嘈杂声中,为什么只有圣地亚哥一如往常。
一晃十多年过去,没心没肺的少年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才懂得圣地亚哥那一如既往中蕴藏着的勇气。
我是个考研二战人,准确地说是二战落榜人。一战时考得不算突出却也还不错,没有进一志愿也调剂到了不错的大学。只是心中的211/985情结过于浓重,对环境的认识也过于乐观,头铁办了退学手续,凭依着“一战打基础,二战985”的乐天精神报了一所足够顶尖的大学。不曾想,分数过于滑铁卢,甚至没有碰到今年的二区线,让两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现在的我是什么状态呢?勉强找到了工作,却离家远事情多报酬又低,身材因为长久缺乏运动达到了历史巅峰,肝和胆囊也出了些问题,缺乏社交也导致了交际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个人又因为二战准备不足吃足了心里的苦头。现在的我,没有积蓄,没有出色学历,没有身高和颜值,没有铁打的能力,没有健康的身体和精神,而且似乎有延续下去的趋势。不止一次地反省,究竟自己是缺了多少努力,才让现在过得这么费力,常常就陷入了忧愁情绪之中。
前几天陪着一位好友练习口语,聊着聊着就谈到了喜欢的书,谈到了海明威和老人与海,谈到了这句名言。我突然意识到,能够继续生活就是一种莫大的勇气。
光明而顺利的生活谁都愿意过,而生活一旦有不如意,人便下意识地想要逃离,当这不如意加深变稠,裹着你喘不过气,又是否有勇气带着平静的心态将生活继续下去?
圣地亚哥就可以。他花费了几天才钓上一条大家伙,本以为可以顺顺利利回家,赚足名声和钞票,过上一段快乐的日子,却被附近的鲨鱼发现,把努力和未来连同鱼肉一起啃了个精光,留下白白的鱼骨架嘲笑着他的白费力气。
他和鲨鱼奋力搏斗,招数用尽骂了鲨鱼几句,最后也只好接受现实。若是浪漫的作家来写,恐怕老人要脚踏船舷,在月光和水面的风暴之间大声吟诵自己的悲惨,命运的不公,厄运的可恶,在鲨鱼的嘲笑中与大海融为一体。可他只是安静地在夜晚回到港湾,回到他的小屋翻身睡去。他不会如热血的主人公那般眼含热泪,他只将此当做一次长一些的出海打渔,现在打鱼回来该休息了。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那巨大的苦难来了,带来了创伤,走了,可受难之人却继续这一如既往的生活。将心里五味杂陈的深渊填平,这是怎样一种勇气。这算得了什么吗?算不了,因为地球仍在转动,万事万物仍在运行,似乎并无差别。算不了什么吗?当然算,在情绪的重负中挣脱出来,对个人而言是件莫大的难事,经受打击而能保持着日常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了。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作家,这本出版于1951年的小短篇,展现出了平凡而伟大的硬汉形象。一个强大的人,一个硬汉,不一定要像史泰龙那样挺着机枪,一个硬汉完全可以是平常的你我,在经历苦痛之后选择继续平凡的人生。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可以是豪情壮志的宣言,也可以是平凡生活的苟延残喘——只要是经历了磨难却还有生活的勇气,站着还是趴着都不丢人。
难道圣地亚哥就没有后悔过吗?他一定有过,如此一条宝贵的鱼类眼睁睁在自己面前被吃干抹净,换做谁也不想见到。老人或许也想过,如果自己运气能好一点,如果有更趁手的工具,如果自己的速度能再快一些……幻想在现实面前破碎,最终要面对的还是这白森森的骨架。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平常地接受,把这不平凡的经历串进人生的项链中,然后如往常一般投入生活。
一战求而不得的痛苦,二战滑铁卢的痛苦,身体失去健康的痛苦,精神压抑的痛苦,这些痛苦拧成一股绳,在路上狠狠地绊了我一跤,让这两年打了水漂。但坚强的人,除了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外,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千千万万个我,是每一个掸掉灰尘继续日常的平凡人,是每一个受伤之后仍有勇气继续下去的英雄。这份勇气,才是圣地亚哥真正带回来的,藏在坚硬鱼骨里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