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学小贴士(二十一) 消费者剩余(三)

2020-06-07 21:35 作者:大桥_流水  | 我要投稿

需求效率最后一章,接下来,我们就要继续深入咯!

社徽镇楼

低价格如何增加消费者剩余

由于买者总想着少付一点钱,因此价格降低使某种物品买者状况变好。但买者的福利会由于价格降低而增加多少呢来让我们用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来看看。

下图表示一条了标准的需求曲线。不难看出,这条曲线逐渐向右下方倾斜而不是像前两个图中那种阶梯式的。在一个有许多买者的市场上,每一个买者退出的阶梯如此之小,以至于他们实际上形成了一条平滑的曲线。(物理课上,老师应该提到过:微分的思想)尽管这条曲线于需求曲线的形状不太相同,但我们刚刚提出的思想仍是适用的:消费者剩余是价格以上和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

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在(a)幅中,价格为P1,需求量为Q1,消费者剩余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当价格从P1下降到P2时,正如(b)幅所示,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 ,消费者剩余增加到三角形ADF的面积。消费者剩余的增加(BCFD面积)部分是因为原来的消费者现在支付的少了(BCED面积),部分是因为为在低价格时新消费者进入市场(CEF面积)。

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  图源: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消费者剩余衡量什么

我们提出消费者剩余概念的目的是对市场结果的合意性作出规范性判断。现在你可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果不知道那就再读一遍吧。明白之后,我们就来看看,这是不是经济福利的好的衡量指标。

设想你是一个决策者,正努力设计一种好的经济制度。你考虑到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了吗?消费者剩余,即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付出的量减他们实际付出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收益。因此,如果决策者想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是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在某些情况下,决策者可能选择不关心消费者剩余,因为他们不尊重驱动买者行为的偏好。例如,大桥君的小迷弟们支付高价格获得更多的豆沙面包。但我们并不认为,他们可以从低价购买更多的豆沙面包中得到巨大收益(尽管他们会这样认为)。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下的支付意愿并不是买者收益的好的衡量指标,消费者剩余也不是经济福利的好的衡量指标,因为小迷弟们并不追求自己的最大收益,而是自己吃豆沙面包的满足感。

但是,在大多数市场上,消费者剩余反映了经济福利。经济学家通常假设,当买者作出决策时,他们是理性的,而且, 他们的偏好应该得到尊重。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是他们从自己购买的物品中得到了多少收益的最好的判断者。

需求效率   完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



 


经济学小贴士(二十一) 消费者剩余(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