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考研-小卫智库 | 关于新冠肺炎的流行过程,2021公卫考研会考些什么?
传染病综合分析题来啦~
新冠肺炎的流程过程是怎样的呢?
和小卫一起来看看吧~

相关背景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冠状病毒新毒株的一种,也引发了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可揭示其传播特征,对新冠疫情流行过程的解读能为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护提供指导。
01
新冠肺炎是不是新发传染病,依据是什么?
▪ 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
▪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是:由新出现的病原体,或者是经过变异而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已知病原体,所引起的人或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 依据: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原来未出现过的病原体,所以其所引起的传染病为新发传染病。
02
简介新冠病毒的病原体特点以及传染力、致病力、毒力。
▪ 病原体特点: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内部有由核衣壳蛋白(N)包裹的单链正链RNA基因组和颗粒,颗粒成圆形或者椭圆形,多成多型性。外三个跨膜蛋白被整入病毒脂质包膜:刺突蛋白(S)和两个较小的蛋白,即膜蛋白(M)和包膜蛋白(E)。
▪ 传染力:与SARS相比,传染力相对较强,且已有不同种类的变异。
▪ 致病力:目前,该病毒存在变异,一般而言从病毒变异的角度出发,有可能会出现两种趋势。第一种是病毒致病力越来越强,对于病毒而言要么与宿主一同毁灭,要么人们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去控制传播,病毒会也在人群传播层面被消灭掉。第二种情况是变异导致病毒的致病性越来越弱,甚至出现无症状感染者,那么病毒的传播就有可能更为广泛。
▪ 毒力:与SARS相比,毒力弱于SARS病毒,其病死率在中国为2.1%。
03
新冠肺炎的传染源包括哪些?
▪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等。
▪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人际间传播能力,人群普通易感,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其中包括无症状感染者。
04
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基本繁殖数大约为多少,其在防控时的意义。
▪ 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的这一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1-14天,多见于3-7天。
▪ 潜伏期的长短有助于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也决定了密切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
▪ 意义:一般情况下,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与其潜伏期长短有关,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流行来势猛,病例集中出现,往往呈现暴发现象,如果防控措施有效,则平息也快;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趋势缓慢,病例稀疏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潜伏期还可用来评估传染病预防措施的效果。
▪ 基本繁殖数(R0):R0表示在发病初期,当所有人均为易感者时,一个病人在其平均患病期内所传染的人数。
▪ 新冠肺炎的基本繁殖数若以丁香园发布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数据为基准,估计基本繁殖数在2.8—3.3之间,以国外同行预测的感染人数为基准,基本繁殖数在3.2—3.9之间。
▪ 意义:R0值越大,说明病例的增长速度越快,且呈现指数级增长。
05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 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不排除气溶胶等传播。有资料显示,患者粪便和尿液中也可分离到病原体。
(1)飞沫传播: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传染源呼吸、打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 距离大约1m,易感者直接吸入飞沫后引起感染。飞沫传播主要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在没有外部条件帮助下,飞沫喷射到2m以外的可能性很小。这种传播在一些拥挤且通风较差的公共场所如会议室、餐馆、车站、公共交通工具、电梯、临时工棚等较易发生。同时,也是引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重要场所。
(2)接触传播:接触传播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新冠肺炎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很容易污染其周围或接触过的各种物品(如桌椅、扶把手、碗筷等),易感者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而受到感染。2019-nCoV 主要经间接接触传播,但不排除直接接触传播风险。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在患者居住房间门把手上检测出2019-nCoV核酸。
(3)气溶胶传播:尚待进一步证实。气溶胶是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的一种胶体,粒子直径在 0.001~100 μm 之间。
06
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从目前流行的情况看,人群普遍易感,没有发现年龄、性别、种族等易感差异。
07
影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包括季节因素和气候因素。
①季节因素:冬季是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的高发季节。
②气候因素:气候通过对病原体的生存、传染源的活动、传播途径的物理状况、易感人群的行为等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疾病流行过程。如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常导致关窗闭门、室内通风不畅,人群室内活动增多等,都是促进传染病流行的有利因素。
(2)社会因素包括生产和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等。
①人口流动:飞速发展的航空、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促使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这不但加快了疾病传播的速度,也扩大了疾病传播的范围。
②人口聚集:在全民易感的条件下,人口聚集是传染病暴发的导火线。
参考文献:
[1]鹿振辉,张顺先.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和流行特征[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05):416-419.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我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信息公布[EB/OL].(2020-01-25)[2020-02-12].
[3]杨海燕,段广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有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06):608-613.
**注:本文仅供考研学子学习交流,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哥哥姐姐们考试加油!
一战成硕!

END

合作作者
小悦老师
山东大学 公共卫生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