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十二岁的李老太,有个二十七岁的小丈夫

2021-06-04 19:10 作者:林朵讲故事  | 我要投稿

《李老太的小丈夫》

七十二岁的李老太,有个二十七岁的小丈夫。

这话说出去别人都不信,李老太自己也不敢信,早上迷迷糊糊刚睡醒时,还想着这事儿太荒唐了,她就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太太,怎么会有个比自己年轻了四十五岁的小丈夫呢?

简直是在做梦。

但等李老太从睡梦的昏沉里醒来,听见从厨房传来的锅碗瓢盆声,又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事儿啊,还真由不得她不信。

比她孙子年长不了几岁的小丈夫,年轻人小刘,确实存在,此刻就在厨房里准备早餐,正等着她起床来吃呢。

李老太很清楚,过不了几分钟,小刘就会进到里屋来,伺候她起床,穿衣,洗脸,再让她坐在饭桌边,端上热腾腾的玉米棒、白鸡蛋和黑豆浆。

正式吃早餐前,小刘会仔仔细细排出一把药片,按照饭前饭后服用顺序替李老太归置好。

哦,对了,还有糖尿病病人餐前需要注射的胰岛素,小刘也从来不会疏漏,会熟练地替李老太注射,手上动作又稳又轻,半点儿也不比医院的护士差。

真是难为这个小伙子了。李老太接过小刘递来的筷子,心里默默想着。要成天照顾我这么个病恹恹的老太太,现在的年轻人哪儿受得了这个。

但小刘看起来一点儿也没有不耐烦,还笑眯眯地剥好了鸡蛋,放进李老太碗里。

“你今天看起来精神好多了。”他似乎挺高兴。“那就多吃点。”

李老太应了一声,咬了口鸡蛋。

蛋黄有点结块,堵在她喉咙好一会儿,又干又哽,很不是滋味。

***

吃过早餐,天色还早,但外面的阳光看着不错,小刘提议出去走走。

“老憋在家里对身体不好,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李老太本来不想出门的。

可看小刘主动替自己拿来了外套,还蹲下来给她换鞋,拒绝的话又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两人并排走在楼道里,大概今天是周末的缘故,楼里的住户们还没这么早起,从楼道到小区门口,一路上都没见着什么人,冷冷清清的。

李老太松了口气。

说实话,她一点儿也不乐意有人瞧见她和小刘走在一起,他们之间足足差了四十五岁啊,四十五岁!李老太知道如今社会风气开放了,不比从前那么多条条框框,可再开放,她也还是知道自己和小刘这摊子事儿太过了,落在邻居眼里是要挨笑话的。

更何况这个小区是她住了三十年的老小区,许多邻居当年都是和她一个厂子退休的老职工,互相熟得不能再熟了,就算当面不挤兑她,背后指不定还得怎么添油加醋地传闲话呢。

这可不是李老太胡思乱想,上次,就是小刘过年时领着她出门逛庙会那次,两人在小区楼下遇到了住隔壁的刘大爷和王大妈,两人看她和小刘的眼神那叫一个不对劲,走过去后还遮遮掩掩地说什么“唉,她怎么变成了这样……”,李老太其实都听到了。

李老太这辈子都挺要强,一想到这些就难受。

所以她现在很不愿意跟小刘一起出门,有时候会提自己出去走走就好,小刘不必跟着。

然而小刘不同意,每次出门一定要陪着她。

“咱们是两口子嘛,就该一块儿走。”他说这话时,神色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仿佛完全不为两人之间离奇的年龄差距而犯愁。“分开走,容易走散了。”

***

小区旁边就是个公园,面积不算大,景色倒是像模像样的,有湖有坡,空气也很清新。

李老太年轻时在工厂里干过不少需要下力气的重活儿,又拉扯大了三个孩子和两个孙辈,这孩子抱着抱着,膝盖就不行了,上不了坡下不了坎,小刘只能陪她在湖边平坦的草坪上慢慢走。

年轻人没有走这么慢的。李老太看着周围晨跑的年轻男女,一个个从他们身边超了过去,动作可利索着呢,又觉得自己是个拖累,走三步歇两步,怕是小刘要烦的。

她这一急,步子便着急慌得快了起来,没走两步,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还好有小刘扶着她。

“哎呀,你急什么。”小刘轻声道,“不着急啊,路那么长,咱们慢慢走啊。”

李老太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大庭广众地被小刘这么扶着,一步一步挪得那么不稳当,别人更该觉得她是个不中用的病婆子了。

可转念一想,现实不就是这样吗?自己本来就是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家伙,不比身边的小刘,还那么有精神头儿,不仅脸上光生得半点褶子都找不着,连眼睛里都是有光在的。

这才叫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吧。

但也恰好是这么个年轻人,现下居然像个老头子似的絮絮叨叨地一路念她,让她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生害怕她会出点啥纰漏,听得李老太哭笑不得。

论岁数,明明小刘才是个孩子,可听这嘱咐的语气,他却像是把自己当做个孩子看一样。

哎,这都算什么事儿啊。

李老太太扶住小刘的胳膊,继续慢悠悠地往前走,满头银丝被春风微微拂乱了。

虽然已是春末,这风里仍然带了点凉意。

***

等两人绕着人工湖走完一圈,公园里也渐渐嘈杂起来。

李老太的心又开始揪着了,哪怕周围都是不认识她的陌生人,那些偶尔投来的目光也让她有些不自在,心里不自觉地又开始多想。

她赶紧推开小刘扶着自己的手,说行了,逛够了,咱们回去吧。

小刘说好,领着她从离得最近的出口离开了公园。

这出口是前阵子新修的,两人没走过,出来以后才发现外面原来那排老棚户区也拆没了,换成了一条崭新的步行街,各式各样的店铺都有,人气还挺旺。

那些花花绿绿的店面和招牌,李老太以前见都没见过,什么奶茶啊,炸鸡啊,蛋挞啊,烤串儿啊,净是些年轻人才中意的东西,对她而言很陌生。

混在闹腾的人群里走,再看小刘左瞅右瞅很感兴趣的模样,李老太忽然感觉腿上一阵发软,走得有些畏畏缩缩了。

小刘关切地搀着她,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李老太说没有,反问小刘饿不饿,早饭都没见他吃多少,就在这街上买点吃的垫吧垫吧也行。

小刘摇头,说这些东西糖多油大,不健康,咱们都要少吃。

李老太知道小刘说这话是在安慰她这个老人家呢,看那些店铺前面扎堆的小情侣一对对的,只管好吃过瘾就行,哪儿会顾虑什么健不健康,年轻的肠胃经得住折腾。

不像她和小刘,连吃饭都吃不到一块儿去,总得一方迁就另一方,麻烦得很。

李老太正想得出神,两人已经走到一家花店前,小刘停住脚步,问门口的店员买了一小束花,送给李老太。

“难得逛个街,你看这花多好看,喜不喜欢?”小刘说这话时,眉眼都笑得很舒展,目光里还有种特别淳良的期待。

李老太心一软,把花接了过来。

这种时候,她心情是很复杂的,甜的苦的都多多少少掺了些。

这花很好看,她这辈子都没收过什么花,自然是欢喜的,只是……

李老太想,年轻姑娘才跟这样的鲜花最般配,像她这样干瘪驼背的老太太,唉,说句不好听的,对这水灵灵的花儿真是有点糟践。

***

两人继续往前走,到了街口小广场。

小广场上聚着一堆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不知道是在干什么。

李老太难得好奇地抬头瞅了一眼,结果就把一个年轻姑娘给招来了,问她和小刘愿不愿意参加他们正在举行的摄影活动,主题是“有关爱的一千个瞬间”。

李老太还没反应过来呢,小刘先替她答应了。

他说,我们好久没拍过合照了,今天天气也好,拍照片正合适。

就这样,李老太有些发懵地被请到了小广场中央,她僵硬地抱着花束跟小刘靠在一起,被几个摄影师围着一通拍摄,此起彼伏的闪光灯弄得她更懵了。

完事儿后还是那个年轻女孩走过来,拿了张用拍立得拍出来的照片递给小刘,说谢谢你们配合,拍出来的照片都很有爱。

她笑嘻嘻地对李老太说:“奶奶,像你们这样的夫妻好少见好难得啊,我好羡慕呢。”

李老太脑袋里“轰”的一声,有根弦绷断了。

她慌慌张张地想,这小姑娘怎么看出来我和小刘是两口子的?不是因为误会我们两个是祖孙俩才来找我们拍的吗?她说我们这样的两口子少见是不是在笑话我?还是认真的?不,不,不可能……

各种念头乱糟糟地挤在心头,个个都生出了大尖刺,扎得李老太很不安生。她望向正站在小广场中央拍照的一老一少,那才是真正的祖孙俩,孙子的笑脸贴在老人家笑脸旁边,场面特别温情亲密,再回头看看同样年轻的小刘,她却笑不出来。

连小刘想拿刚才年轻姑娘送的拍立得照片给她看,她也直接推开,坚决不看。

一眼都不想看。

***

两人回去的这一路走得很沉默。

李老太只想尽快回家,不再被什么人瞧见她和小刘走在一块儿,结果好巧不巧在刚进小区大门时,遇到了邻居家的周阿姨,还是迎面碰上,想躲都没地儿躲。

李老太本来想强撑着精神给她打个招呼,可周阿姨却热情得过了分,抢先大嗓门儿地问李老太最近身体好些了呀?都有精神出门遛弯儿去啦?

末了她还加了句:“你能有你们家那口子知冷知热地陪着,那可真是运气好,享好大的福哦。”

李老太本来心头就不痛快,听周阿姨这么一说,更觉得刺耳。

周阿姨这摆明了就是在嘲讽她,老妻少夫。

于是她故意没搭理周阿姨,黑着脸就从她旁侧走过去了,小刘还在后面跟周阿姨道歉,周阿姨则继续扯着大嗓门儿对小刘说着狠扎李老太心窝子的话:“哎哟,她以前那么好一人,现在脾气怎么变这么怪,这可辛苦你了,造孽哦……”

李老太胸口一阵发闷。

她头也不回地往家门走了。

***

中午小刘做了两个口味清淡的菜,一盘木须肉,一盘蘑菇炒青菜,都是李老太喜欢吃的。

但李老太今天没什么胃口,潦草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兀自坐沙发上发愣。

小刘也不勉强,监督着李老太吃完该吃的药片,自己收拾了桌子去洗碗。李老太坐在沙发上盯了一会儿,困顿劲儿涌了上来,脑子开始有点犯迷糊。

半梦半醒间,她看见小刘收拾完后,也坐在饭桌边吃药,心头有些疑虑。

他在吃什么药呢?是生病了吗?还是在瞒着我什么?

只是还没来得及开口问,浓厚的倦意便淹过了李老太,她偏头靠在沙发上,陷入了睡梦。

***

李老太醒来时,房间里光线昏昏沉沉,家具物件都埋在一片黯淡之中,让她一时间有点搞不清是不是天黑了。

但很快窗外的雨声提醒了她,哦,不是天黑,是外面在下雨。

明明上午还是艳阳天,下午就下这样大的雨,这天气就跟人的命数似的,说变就变啊。李老太这么想着,拢了拢盖在自己身上的薄毯子,侧身一看,小刘也靠在沙发边上睡着了。

年轻人仰着头,嘴巴微微张开,眉头也皱着,仿佛有些糟心事不方便在清醒时明明白白摆出来,只有在睡梦中才敢喘口气,稍微泄点底。

其实李老太明白他在愁什么。

一个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成天跟个脾气怪身体差的老太婆绑在一起,工作做不了,日子不好过,换谁谁不愁呢?

想着他其实不比自己大儿子家的孙子大几岁,却要忙活这个忙活那个,带她看病取药,给她做饭打扫,有时她状况不好去住医院,还得小刘成宿成宿地守着,终日干着普通看护都不乐意干的脏活儿累活儿,李老太不禁一阵心疼。

如果她还有力气,肯定会像当年尽心尽力照顾家里人那样,好生照料他,不叫这个年轻人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可是如今她老了病了,不中用了,就像一根快燃尽的老蜡烛,只剩最后一点薄底子摊在那儿,火光忽明忽暗的随时会灭,就是再有想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就是个负累。

偏偏一时半会儿又拖着死不掉,还需要人从早到晚地细心看顾,只能这样苦苦捱着,大家都活受罪,唉。

***

李老太的叹气声惊醒了小刘。

他总是睡得很浅,家里稍微有什么动静就会醒,而且每次一醒,第一时间就会看向李老太,似乎是很担心万一自己没看顾好,李老太又出了什么事。

这次也不例外,小刘先问李老太怎么了,李老太摇摇头说没怎么,就是干坐着有点闷得慌。

于是小刘替她打开了电视解闷,还去里屋把毛毛抱出来放沙发上,让它陪着李老太。

毛毛是李老太养的猫。

最早它并不是她的猫,是二女儿家的外孙女想要养的,但是养了一阵后二女婿对猫毛过敏,家里养不了,李老太才接过来养着。

然后这一养就养了十来年,毛毛也从小猫变成了老猫。

如今它就跟李老太一样,身子也不利索了,脑子也不灵光了,浑身上下积了一堆毛病,时常有气无力地趴窗台上晒太阳,一趴就是一整天,都不怎么动弹。

李老太老早以前就没力气照看毛毛了,多亏小刘照顾得周到,毛毛才有安生日子好过。

今天毛毛看起来状态还行,乖乖贴在李老太怀里,脑袋靠她胳膊上蹭了蹭。

李老太也亲热地摸摸它,顺口跟小刘说,毛毛以前从来不爱搭理外人的,只跟家里几个人亲,但你一来,它就跟你很亲近,看来是有缘。

小刘没有回答。

因为他又靠在沙发靠垫上睡着了,连电视的声音都没有吵醒他。

***

李老太觉得小刘可能是最近太累了。

要同时照顾一个病老太和一只病老猫,得亏小刘年轻才扛得住。

不,不是,他也未必扛得住。李老太突然想起午睡前见到小刘在吃药,断片儿的记忆陆陆续续浮起来一点儿。

哎呦,瞧她这破记性,怎么忘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见小刘吃药了呢。

她好早以前就见过,还不止一次两次,是经常。李老太问过小刘这是怎么回事,小刘也不说,只说自己有点乏,补充点维生素。

是啊,一个好端端的年轻人,平白无故哪会生什么病,只可能是对她看护得太过上心,把自己活活累出了病。

可是,小刘这么上心,究竟是图什么呢?李老太始终想不通。

为什么他会跟我结婚呢?

***

李老太正纳闷儿着,电视上开始播一档普法教育栏目。

今天的普法主题是反诈骗,特别是骗子们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节目里摆出来些具体案例,是说有些年轻骗子会特意装成保姆啊、推销员啊、保健师啊去跟老人们套近乎,博取信任之后再花言巧语把老人们攒了一辈子的家底全骗走。

这其中借着与老人结婚的名头转移财产的,也不少呢。

李老太越看越心惊。

因为节目里提到的骗子和小刘太像了,都是那么的热情,那么的贴心。

其实李老太一开始就觉得奇怪,小刘和她相熟的年轻人都不一样,从来不对她叨叨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旧事不耐烦,要换成她的孙子和外孙女,早就一脸厌烦地躲远了。

可小刘从来没有。

他很乐意陪她看些老掉牙的电视剧,翻那些泛了黄的老相册,听她叨叨几十年的老过往时,居然还能时不时接上话,把李老太哄得挺乐呵的。

要不是跟电视里的骗子一样为了行骗而做足功课,哪个年轻人会对老家人的好恶把握得这么清楚呢?

更何况人总是有直觉在的,李老太一直隐隐约约有种感觉,小刘平时对自己没全说实话。

他确实是有什么事瞒着她。

***

最初的心惊过后,李老太反而平静下来。

她坦坦荡荡了一辈子,从来不爱贪别人便宜,一旦欠了点什么就总想着要赶快还清,不然心里过意不去。

可小刘平日里对她的好,实在是太沉了,压得她简直快要喘不过气。

李老太知道小刘的这份好,自己这辈子怕是都还不上的,要是对方真是个存心来骗她的骗子,那她反而心里踏实了,不慌了。

就当是还他这份情,李老太也认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她就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太太,究竟有什么值得好骗的?

这辈子为了多赚点钱把家撑起来、将三个孩子拉扯着送进大学,还有后来帮衬着照料两个孙辈,李老太太浑身的时间、健康、钱财都被耗得干干净净,每个月的退休金全花在了生活费和医药费上,连现在住的这套老房子也早拿去做了公证,以后要卖了平分给三个子女的。

那她现在到底还剩下什么,值得小刘那么费尽心机地去骗呢?

***

这个问题翻来覆去想都没有答案。

李老太想着想着就钻了牛角尖儿,一会儿怪自己怎么能干出一把年纪了还嫁个小丈夫这种出格事儿,一会儿又怪自己真是脑子坏了,居然盼着被骗子来骗,总之是越想越烦闷,只能抱着毛毛反复地摸来摸去。

到最后毛毛都被搞得不愿意了,难得主动地从她怀里钻出去,跳下沙发溜远了。

小刘此时却没有顾得上她的坏情绪,从午睡醒过来之后,他就今天第三次钻进了厨房,开始忙活准备晚饭。

他这么早就准备是有原因的,这顿晚饭要有一条清蒸鱼和一只黄焖鸡,还要煲一锅莲藕排骨汤,比平时丰盛许多,准备起来自然也就加更麻烦。

而晚餐丰盛的原因,是李老太的小女儿今晚上会过来吃晚饭。

李老太对此既高兴又心烦。

高兴的是,小女儿平时工作太忙,还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地出差,两三个月也抽不出空来见她一回,好不容易能见面吃顿饭,李老太心头当然是高兴。

心烦的是,小女儿最近刚离了婚,心情肯定不大舒坦,来了又要和比她小许多的小刘碰面,硬凑着一桌吃饭,到时候场面怕是尴尬得很。

***

李老太预料得一点不差。

小女儿最近过得确实不怎么如意,疲态都写在脸上,人来了也不大爱讲话,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是心里存着事儿,正烦着呢。

因此这顿饭吃得气氛颇为惨淡,席间只有零星的几句交谈,大部分时间,饭桌上的三个人都刻意避开互相的目光,假模假样地专心吃饭,不愿多谈。

李老太拿不准这种沉默寡言的局面是不是还算好的了。

至少大家还维持着表面的客气,并没有当场发作撕破脸皮是吧。

但这样的平和很不踏实,李老太已经发现小女儿对着小刘好几次面色古怪地欲言又止,看得李老太那是心惊胆战。她猜得到小女儿想要对小刘说什么,绝对不会是什么好听的话,毕竟小女儿对小刘的存在很不满意,不可能给什么好脸色。

这不怨小女儿向来性子急直脾气,都怨她自己,谁家儿女会对这种离谱的婚事满意呢?

这让李老太原本想问问小女儿离婚的事都不敢问了,更不敢劝她眼下也是快奔四的人了,又没孩子,身边没个伴儿,孤零零的一个人过活,总归是让当妈的不放心,等这阵子忙过了,还是该想法子找个合意的伴儿才好。

上面这些话她实在是说不出口啊。

毕竟李老太自己在小刘这件事上都那么胡来了,哪儿来的老脸劝小女儿要安安分分的呢。

那对小女儿的担忧就只能压在心头,干着急。

***

万万没想到,这时候竟然是小刘先替她开口问了。

问李老太的小女儿最近怎么样,对以后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他语气温和地对李老太的小女儿说:“跟你妈妈讲讲吧,也不是说要催你什么,就是想知道你能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你妈妈也能放心了。”

一听这话,李老太吓得脸色都变了,心想这怎么回事?小刘不是不会看眼色的人啊,这些话再怎么样也不该他来说,小女儿今天本来心里就憋着火,再听小刘这么一问,怕是要坏事。

果不其然,李老太的小女儿对小刘的问话十分抵触,用力放下手里的碗,硬邦邦地甩了一句:“我的事,你别管。”

语气很冲,像是要把最近这阵子憋的所有火气都一气儿发出来似的。

之后小刘想帮她盛汤,也被拒绝了。

她的气该是还没消,态度生硬地说:“不用,我自己来。”

这让李老太看不下去了,女儿这些举动,在她看来都是在阴阳怪气地挤兑小刘是外人,做什么说什么都是多管闲事,虽说小刘在女儿面前身份尴尬,可女儿这么没礼貌也不对。

她替小刘委屈,得帮小刘说两句。

琢磨了半天,李老太朝女儿开口了:“三丫头,有话好好说嘛,小刘也只是关心你,他平时对我都照顾得挺好的,可辛苦着呢。妈知道你最近过得不容易,可你就算心里有气也不该朝他撒,小刘现在跟我们算是一家人了,论年纪他比你还小了快十岁,你就让让他吧。”

女儿盛汤的手僵住了。

震惊的神色深深刻在她脸上,连带着声音也有些发颤:“妈,你都在胡说什么呀?什么小刘跟我们是一家人?你这么说,你……你难道又忘了我爸了?”

李老太懵了。

她想,什么孩子她爸?哦,对了,我小刘结了婚,那我三个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我家的老头子去哪儿了?小刘再好,他也不是跟我过了五十年的老头子啊,那个跟我一起撑起这个家,风风雨雨都一起熬的老头子,我怎么能把他给忘了!

李老太心急火燎地站起来,过往的记忆就像她手里的碗一样摔碎了掉散了,四分五裂乱糟糟的,怎么都拼不起来。

这让李老太越来越慌,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问我的老头子去哪儿了?不是说好了要跟我过一辈子的吗,怎么现在不见人了,老头子,你在哪儿啊!你别抛下我不管,我想你啊!你到底去哪儿啦?

没人回答她。

家里一片安静,只有陈旧的挂钟还在滴答作响,秒针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迈。

巨大的恐慌涌上心头,堵得李老太完全喘不过气来,胸口越来越痛,剧痛又化作了浑浊的眼泪,从李老太的眼眶里大颗大颗地往外涌,根本止不住。

这个没有老头子陪伴的世界太孤单太可怕了,她再多一秒都撑不下去。

最后她两眼一黑,直直地倒了下去。

***

医院病房之外,李老太的小女儿接过纸巾,擦了擦红肿的眼眶。

“别太担心,医生说送得及时,这次心脏病发作没有生命危险,休养一阵儿就好了。”递纸巾的老人轻声安慰道。“你大哥和二姐怎么说?”

“我跟他们打电话商量好了,这段时间我们三个会轮流排班来医院陪着妈。”

“行,我也在,你们要临时有啥着急的事儿可以先去忙。”老人点点头,“对了,待会儿记得跟你大哥二姐说一声,上次医生特意嘱托了,你妈犯糊涂的时候,尽量少刺激她,她要是有啥误会的事儿,顺着她说就好,你今天是不是又忘了这事了?”

“对不住,我错了,我也是一时着急才……唉,你最近身体也不好,别太辛苦,多歇着吧。”

李老太的小女儿回头望向病房里面,此时李老太正躺在病床上,仍然是泪流不止,嘴里还迷迷糊糊地念叨着:“老头子你在哪儿?我找不到你了!你回来啊,你回来啊!老头子!别丢下我一个人啊!”

见到母亲痛苦又迷茫的神色,这女儿刚刚止住的眼泪又要往下落。

“妈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上次见到不都还好吗?她怎么……她怎么连你都忘了呢,爸?”

“之前不也忘过么?就是这两天状态特别不好。唉,老年痴呆就是这样,时好时坏的,什么都容易搞混记不清,三丫头,你也看开点,照顾好自己,现在还不是情况最坏的时候。”

说完这话,老人苦笑一声,眉眼间依稀有些“小刘”的影子,温和而平静。

他从裤兜里摸出一张拍立得的照片,照片上是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亲亲密密地依偎在一起,老太太怀里还抱着花,笑容里有些拘谨,也有高兴。

“至少她还记得我年轻时的样子,那就不算完全忘了我,我也能好好陪她走到底。”

END


七十二岁的李老太,有个二十七岁的小丈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