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种田文】如若阮籍行济世 第十七章

2021-08-12 22:03 作者:馥存song  | 我要投稿

司马懿最令人心怀畏惧的不是掌在手上的权力,而是在旁人看来无所不能的能力。王戎心中定论。

“现任度支尚书司马孚大人文帝时初为给事常侍常伴宫中,以备问答,参与朝政,后为骑都尉,掌羽林骑,护卫宫禁,从明帝时便领度支尚书职,一直管理国库,就算是曹爽有意想要动手脚将司马孚调离,依照司马孚谨慎的性子,总归是找不到把柄,所以到现在,司马孚还是稳稳地坐在度支尚书的位置上。而司马八达中齿序第四的司马馗,在兖州的鲁郡任鲁相,位同郡守。司马五达司马恂为鸿胪寺丞。”山涛想了一下补充:“鸿胪寺主管朝会,祭祀礼仪诸事,看起来管的是不起眼的,其实是门下省之外消息最灵通的地方了,风平浪静的时候不觉得什么,朝中一有什么动作,朝堂站位,礼仪制度非要知晓内部消息揣摩明白才行,当然若要传递什么不好明面上说的信息,礼仪进退是最不显山露水的提醒。”

所以一个家族在朝中如果没人在门下任职,也是不敢担鸿胪寺的大任的。

“司马昭为议郎,参与朝政,管着一部分宫内外的传达事务。五叔司马恂为鸿胪寺丞,礼仪调整流露的消息动向也能查缺补漏,知己知彼。这样一来,太傅虽卧病在家,宫中动向也瞒不住他。……这些还只是亲戚之间的直接传递,可还有姻亲故旧呢。”

“还有司马度支,站在度支尚书的位置上,银钱动向把持在手,曹大将军做起事来恐怕是束手束脚不得自由的。”王戎心里想想司马孚卡在曹爽一脉的中间直挺挺的立着,就能察觉到曹爽心里究竟有多恼火。

“司马八达中的后三位,司马进,司马敏分别在徐州城阳郡,冀州安平郡任郡守,司马通则任抚军中郎将,管理荆州的后勤事务。”

王戎默默想,京畿所在司州,河内郡对司马家来说是根基所在,司州势力稳固不需多言;关中雍州司马家深耕多年不用忧心,从北至南,幽,冀,兖,豫,扬五州,幽州经过公孙渊之役对太傅凶恶屠夫之名恐有忌惮,冀州兖州各有司马家人为州中郡守,州内消息来往无碍。豫州,扬州倒是没有涉及……,曹氏和夏侯氏是豫州谯郡出身,豫州是宗亲地盘。至于扬州,扬州在司空王凌治下,不过王凌与太傅共事多年,且司马家与太原王氏相交甚密,这样想来也算是故交关系不需防范。其余几州,青徐之交有司马进,荆州由征东将军王昶管制,王昶是太原王氏子弟,又是太傅亲手提拔,再有司马通在,军中安稳了,凉州现在与雍州一起都在夏侯玄治下,雍州不用多说,凉州早年由曹真管制,现在如何详情不知。

这……

司马八达,还真是四通八达……

“司马家的任官散在各方零零落落,不细想便不能知晓其中的妙思。”

“司马氏之强势确实超出之前的想象,只是……”

面对王戎的疑问,山涛微笑道:“但说无妨。”

“司马氏可以在各地安插势力,但是曹氏坐拥天下。司马氏拉拢得到的名门世家,都是曹魏的下臣。”

山涛听到这话暗叹了一口气道:“……太傅辅政,历经三代,二十余年。文帝时放权理政,明帝时征战四方,如今到了新帝,陛下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大将军年轻浮躁不能调服众臣……,文帝屡次兴兵伐吴,明帝大兴土木,新帝贪图享乐,都不是国祚长久之相。而太傅辅政二十年明智踏实确是众人都看在眼里的……,如今的朝中重臣都是在太傅的威势下长起来的啊!”

国君治国未能长久,太傅大人理政却是积威已深……

两相比较之下,陛下昏庸反而不可托付。

王戎抬眼看了看周围的风平浪静,再想着与山涛的对话心中莫名生出一些荒谬之感:“宗室那得羸弱至此?”

“宗室?”山涛似乎情绪立马低落下来,终于想起身边有酒,倒了一杯,拿手托到嘴边,也不知道喝没喝。

山涛不说话,王戎越发烦躁起来:“山公!你倒是说啊!”

山涛呐呐的张了张嘴,又泄了气,沉吟了半刻才说:“……文帝,先有陈思王王位相争,后有任城王趁机夺位,文帝恨恶宗室直削得诸王侯非囚似囚,无权无势,与圈养的猪狗无异,如若社稷有难,宗室们无兵无臣,无可援助矣。”

打开了话匣子后面就好说了:“明帝无子,帝脉凋零,就是这间的因果。时移世易,曹氏宗亲圈在封地已久,后生子嗣不复得当初武帝飞扬锐气,若此时国家危难,也只有武帝亲子白马王曹彪还有一搏之血性。”

“白马王?”王戎甚少听到白马王之名。

“曹氏三子名声显赫,文帝丕,陈思植,任城彰,却少有人知晓,排在第四的:白马彪。其实还有第五的中山王曹衮。”

“白马王才德兼备,兼有文帝,陈思,任城之能,只因前三者皆长于一处,便显得白马王趋于平庸,但比较明帝与新帝就绰绰有余了。……可惜中间隔了明帝与新帝,天子之位没有缘分啊,不过也是幸事。”

山涛还在感叹,王戎却明白他之前的失落了。

宗室凋敝,魏国兴衰还是要看臣下。

“如今看来,大将军虽然不及太傅,但朝中重要位置全是他亲近之人,欲联络聚集曹家旧势共抗太傅。武帝养子何晏,姻亲夏侯氏,谯国桓范任大司农,颍川陈泰任尚书,颍川钟毓为御史中丞……,看来还是有一搏之力。”

山涛听得王戎的话,苦笑道:“这也是我辞官的缘由之一,曹氏与司马氏所看重的家族人物,重重叠叠,难解难分,已经分不清那个是曹氏的人,那个是司马氏的了。”夏侯氏,颍川三姓与司马氏同是姻亲故旧,谁又是谁呢。

是以双方若起冲突便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这恐怕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但是,曹爽执意打压司马氏,太傅假病伺机,刀已经拔出来了。

一旦明白缘由,王戎的脸色就煞白了,这事儿比他想象的不知严重多少倍。

‘最坏会怎样……’

‘最坏?四分五裂,战火连天,群雄逐鹿中原。’

曹氏与司马氏手上拿着同样的筹码,看的就是谁算的精巧,这样看来……

“曹氏果然势微了……”

听到王戎重复他之前说的话,知道他已经明了了时局,不知应该喜还是该悲,干干的笑了两声,重新倒上一杯酒,双手举杯,朝天施礼一敬,仰头喝了。

王戎见此却无心敬天,拿手把玩着青盏,摇着杯中的半杯酒,木然失神。

山涛倾身拍了拍王戎的肩膀安慰道:“这与你又有什么干系?不论结果如何,朝廷终是要依靠颍川势力的,你们琅琊王氏一直与颍川交好,这祸事就引不到你家去。”

这话稍稍让王戎回过神,下意识的饮了口酒缓了缓。

“若两方打起来,局势当如何变化。”

山涛闻言抬起头来。

王戎起身折下一根细细的竹枝,在一旁的地上画了个小圆点,指着这圆点道:“可推演一二。”

这下山涛蒙了,哭笑道:“这可如何推演,这天下大势可以窥得一二,却还有细末出其不意的天意,人物,那得就能算准。可还有蜀汉和孙吴。”

王戎听了也哑口无言,却闷着一口气说:“按之前所说,雍州,司州与司马氏固若金汤,曹氏有豫州可以依靠,剩下诸州不知情势。”

山涛摇头:“成败只在洛阳。”

王戎恍然大悟:“不错了。”

“调动周边来势太慢,双方都在京中,便要一剑扼喉,落定胜负。”王戎道。

山涛点头:“东吴蜀汉虎狼在侧,我大魏大动干戈不是上策,局面围小,动作要快,不等周边反应局势已然明朗。”

山涛说完这句一愣,还未待深思王戎已经接话:“但是京畿防务掌握在曹爽和曹曦手上,司马师所掌削弱不少,论人数不可抗衡,若要在宫中动手司马昭不是唯一的议郎,手下官兵并非私兵不可调动,曹爽身边常有护卫,在宫中生擒曹爽也不可行,倒是曹爽要对司马家动手轻而易举……”

“太傅假病时日不久这件事就是司马家唯一的优势了……”这便是司马家的唯一胜机。

“那如果将太傅装病的事情告知曹爽,司马家就满盘皆输了。”

王戎说完,两人浑身一震,双双陷入沉默。

那事情会怎么发展?

王戎心里默默推演,如果此事告知曹爽,曹爽必然心生疑虑未必全信,再找人刺探,太傅还会蒙混过关吗?

……到现在为止也没人肯定过太傅装病……

太傅如果被确定装病,最好的局面是司马家说服对方替他隐瞒,最坏……

……最坏京中立即人仰马翻……

而如果太傅糊弄过去了……

告密者必定落马以平息司马家的怒火……

然后司马家潜伏伺机……

伺什么机呢?

王戎略想了想,实在没有头绪,收神回到告密这件事上。

……这事事关家族存亡,是死是活就在此役。

王戎比对了双方的才思智敏,不得不承认,自己偏向太傅能混过去多一些……

对面山涛看着王戎眼珠乱转,沉吟了一下,开口轻声道:“……嗣宗还在太傅府上。”

 


【种田文】如若阮籍行济世 第十七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