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篇:治安警察特殊战斗部队

特殊战斗部队(Spezialkampfeinheit),缩写为SKE,是共和历96年的六月暴动期间由殖民地当局组织的精锐军警队伍。
简介
SKE的指挥权归治安警察总局所有,不过其人员来自参与镇暴的各军警单位,并不是全部来自治安警察。SKE的任务主要是清剿携带致命武器,主要是火器的匪军成员,以及在镇暴前线观察,并为防暴警察提供战术指导,并于行动后作出报告及提议。

SKE的成员均穿着原本单位的制服,通过右侧大臂佩戴的一个蓝色袖套表明身份,袖套上带有白色的“SKE”字样。与六月暴动中的宪补袖套一样,由有关部门统一发放,样式方面比宪补的袖套要小一圈。可能是考虑到绝大多数人都惯用右手操作武器,佩戴在右手的标识不宜太过累赘。有说法认为,SKE的袖套之所以佩戴在右侧,是因为SKE队伍中有来自宪补的成员,而宪补本身就在左臂佩戴表示宪补身份的袖套,因为左边的位置被占了,所以就挪到右边。而在实际情况下,来自宪补的SKE成员也确实会在左右两侧都佩戴相应的袖套。

与宪补类似,SKE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并不装备防暴警械,而是杀伤性武器。但他们使用的是在当时还是试验型武器的后装击针枪。根据官方消息,殖民地当局从本土的国防军武器研制厂商中获得了一批数量大约在一百余支的后装击针枪。有外界人士推测,亚罗格尔殖民地的这次暴动以及随后的大规模叛乱,为国防军提供了绝佳的武器试验场地。
前湾中心枪战事件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巷战的概念就是街垒的争夺,双方的大队人马围绕街垒反复拉锯。但是在六月暴动前后的一系列恐袭以及交火事件中,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因为匪军分子大多化整为零进行破坏活动,极少正面与军警交手。逐屋逐房逃窜的匪军为军警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前湾中心枪战事件。
在整个事件中,军警的战术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从那一小股逃窜的匪军被陆军宪兵的巡逻队发现,双方交火那一刻开始,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就有一千余名军警集结到现场。但是现场军警对逃窜进旅馆大楼的匪军束手无策,考虑到楼内有平民逗留,并且过于庞大的人数在狭窄的楼道内施展不开,加上现场指挥官的犹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仅有最先发现匪军分子以及最早赶到增援的几个小队的巡逻警察和陆军宪兵巡逻队在楼内孤军奋战,在弹药耗尽后均撤出大楼。
尽管最后这股匪军分子被全部击毙,且无人在行动中殉职,但二十余人受伤的代价依旧算得上十分惨重。这一事件也使得当局决心要组建一支灵活的作战队伍,这便是SKE最初的创建思路。
战例及影响
在六月暴动前后,SKE执行共约二百次作战任务,其中多次与持械破坏分子直接交火。根据事后报告,SKE装备的后装击针枪对敌方形成了绝对的火力优势,其后膛装填的方式使得武器射速提升到传统火器的数倍,因而能瞬间压制对方的火力,而不需要像传统火器一样,使用密集队列射击以保证火力。整个暴动期间,SKE无一人殉职。
SKE的实践是一次对步兵战术的突破性尝试。普诺森国防军开始系统性地研究班排甚至单兵的野战及巷战战术,是在军事改革领域走出的重要一步。而SKE使用的后膛火器,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国防军全军范围内全面取代传统的前膛武器,这将是一次划时代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