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执业医师备考-外科-总论-外科休克

2023-05-18 06:46 作者:佛系老干部2021  | 我要投稿

外科休克

分类: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病征,共同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血量、不包括停留在毛细血管床、肝脾血窦内的血液);

按照机制分为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

病因:

失血失液:

血容量减少

创伤:

疼痛-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管床扩大

失血-血容量减少

烧伤:

疼痛-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管床扩大

血浆减少-血容量减少

感染-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管床扩大

感染:

导致血管舒张收缩紊乱-血管床容积增大

过敏:

组胺和缓激肽释放-导致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床扩大、血量减少;

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心排血量与静脉回流明显减少,心输出量严重降低,心源性休克;

病理生理:

微循环改变:

休克早期-微循环血量锐减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选择性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配,移缓救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微循环前紧后松,组织间液回流;外周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增加;

休克中期-酸性代谢产物导致微循环前松后紧,大量血液淤积在微循环内、血液外渗、浓缩,回心血量、CO减少,心脑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

休克后期-微循环血液停滞+血液浓缩+酸性环境,导致血栓形成甚至发生DIC,此时发生细胞器的损害,单纯改善血流、供氧已经不能逆转;

代谢改变:

无氧代谢为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AG增加的代谢性酸中毒;

细胞各种膜的屏障功能受到影响;

 

 

 

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

肺:

缺氧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增高、导致肺间质水肿,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导致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肺泡塌陷、局限性肺不张;表现为ARDS;

肾:

血流减少、血流重新分布(主要流向髓质),长久缺血可发生ATN;

心:

除心源性休克外,一般休克早期心功能正常;休克后期心率过快,导致冠脉灌注时间不足,心肌受损;

脑:

休克后期动脉压进行性降低,导致脑灌注不足,缺氧和酸中毒导致血管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消化道:

首先被牺牲的部分,血管长期收缩导致粘膜缺血糜烂、形成溃疡;肠道粘膜屏障破坏后肠道细菌移位,是MODS发生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

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

机体代偿机制启动,导致CNS兴奋性提高、交感-肾上腺轴兴奋,表现为烦躁不安、兴奋、紧张;周围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尿量减少、脉压降低、心率增快;

休克抑制期(休克期):

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皮肤发绀、冷汗、血压降低、脉搏细速、少尿无尿;

休克的监测:

一般监测:

意识状态-脑组织灌注正常时可由于代偿出现兴奋、烦躁,脑供血不足后出现意识改变;

皮肤-反映体表血液灌注,四肢温暖、皮肤干燥、毛细血管充盈好提示末梢循环功能正常;

脉率-脉率增快比血压降低更敏感,可用脉率/血压(mmHg),<0.5无休克、1-1.5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血压-休克时变化不敏感,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提示存在休克;

尿量-尿量<25ml/h、比重增加者提示存在血容量不足、肾血管收缩,尿量>30ml/h提示休克已经纠正,如血压正常、尿量少、低比重,提示ATN可能;

特殊监测:

中心静脉压CVP:

测定胸腔内上下腔静脉接近右心房入口处的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右心室对回心血量的排出能力;

正常5-12cmH2O,多次测量观察其变化更有意义;血容量不足导致CVP降低心功能减低、肺循环压力升高、静脉血管张力提高、胸内压增加、静脉回流量增加可导致CVP升高;

CVP不高时补液和输血是安全的,在一定范围内CVP升高、CO也升高,超过一定限度后随CVP升高CO会降低;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漂浮导管颈外周静脉-上/下腔静脉-右房-右室-肺动脉主干-肺小动脉,可以测定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肺小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右房压近似左室舒张期末压,PCWP只比右房压高1-2mmHg,所以PCWP可用来评价左心室前负荷;

患者左心功能不全时CVP不能反映左心功能,应监测PCWP,PCWP正常值5-12mmHg,>20-24mmHg提示左心功能不良,AMI时PCWP与肺水肿密切相关;

可同时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排出量和心指数:

CO-正常4-6L/min,CI-正常2.5-3.5L/min/m2;

除感染性休克外,一般休克时CO降低;

氧供应和氧消耗:

DO2和VO2需要通过公式计算,如果VO2随DO2的增加而增加,提示此时的DO2还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当VO2不随DO2的增加而增加时,即使CO不足,氧的供应也是足够的;

动脉血乳酸测定:

正常值1-1.5mmol/L,危重病人允许到2mmol/L,乳酸值越高、预后越差;

治疗:

原发病治疗:

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后及时对原发病行手术处理;

补液:

休克越重需要补液越多,由于不但要补充丢失的容量还要填充扩张的血管床,补液量比估计的要多;

晶体液扩容只能维持1h、胶体最多维持6h,Hct<30%可输入浓缩红细胞;

纠酸:

轻者在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后可自行缓解,严重者需使用5%碳酸氢钠;

血管活性药物:

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否则不能发挥作用;

肾上腺素-可以兴奋α、β受体,强烈收缩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扩张冠脉、支气管、骨骼肌血管,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哮喘、鼻粘膜牙龈出血;

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兴奋α、β受体,主要作用是兴奋α受体,作用时间短,最常用的血管收缩药物;

间羟胺(阿拉明)-作用同去甲肾上腺素,但作用缓慢、持久;

异丙肾上腺素-只能兴奋β受体,对心肌有强大的收缩作用、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不用于心源性休克者;

多巴胺-<10ug/min/kg时表现为强心、扩张内脏和肾小血管的作用,>15ug/kg/min时主要兴奋α受体,提高外周阻力,休克时用小剂量;

多巴酚丁胺-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比多巴胺强,对血管作用小;

酚妥拉明-a受体阻滞剂,可解除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

酚苄明-作用同酚妥拉明,但作用较弱、缓慢;

山莨菪碱(6-542)-对抗乙酰胆碱的平滑肌痉挛作用,舒张血管;

激素:

    大剂量短期使用;


执业医师备考-外科-总论-外科休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