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跨学科工具箱】现代哲学模型:集异璧之大成(学习笔记)

2021-10-29 22:28 作者:王小c的c  | 我要投稿

现代哲学重要模型



工具与价值

  • 工具理性(How) 找到完成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有最优方案;

    • 比如 A点到B点走那条路最近

    • 比如 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如何挣钱;如何投资等

  • 价值理性(Why) 考虑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标准答案;

    • 比如 市场主导or政府主导;效率优先vs公平优先;工作vs生活;自律vs享乐

    • 比如 人与国家;人与世界的关系;社会意义等

    • 比如 神仙,神灵,祖先,天地君亲

  • 例子:

    • 比如两个人打架,研究如何攻击才伤害最大,怎么样才能取胜(工具理性),思考是该不该打架(价值理性)

    • 如何更快更好的完成工作(工具理性),这项工作对社会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价值理性)

    • 比如课外辅导行业,营造出了你输我赢的军备竞赛局面,只关心如何干掉竞争对手,自己能够从竞争中胜出,而忘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为了每个人都更好

  • 启发

    • 当今社会工具理性空前繁荣,但价值理性逐渐缺失

    • “工具理性把现代人借助神明的力量和宏大世界的默认的连接切断了”

    • 现代人大多不信神佛,不信宗教,崇尚科学和理性主义,但也把几千年维护人类共识的力量给切断了,需要一些新的共识,比如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趋向混乱的趋势

    • 为什么国家要提出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看似“假大空”的概念,就是为了达成共识,因为价值理性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要使得整个社会正常运转,就需要有人为的价值标准和强有力的贯彻

    • 这种共识并不一定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也可以是在自由竞争的环境里,通过对抗辩论最终实现妥协,比如西方的议会制,但中国并没有对抗和辩论的传统,所以前者是更好的选择

  • 相关人物:马克思韦伯,涉猎 社会学 宗教 哲学 经济学 政治 历史 音乐

    • “韦伯是唯一能同卡尔马克思相提并论的当代思想家”

    • “历来登上学术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响的一个”

    • “韦伯是最后一批博学者中的一个”

哥德尔定理

  •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每个自洽的数学系统都存在着无法被自证的部分

  •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推论1 可证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证。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普遍相信数学能和真理划上等号,希望从数学中可以证明一切命题的真假,但哥德尔定理粉碎了两千年来数学家们的信念,他说数学甚至都不能证明数学本身的性质。

    • 推论2 任何系统在本质上都是有缺陷的。整个证明的关键在于歌德尔构建了一个【自指】的陈述,自指(谈论自身)是整本书最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许多【悖论】的根源

    • 推论3 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矛盾其实是我们思维的固有性质。我们头脑里无法同时容纳一句话既是真的有是假的这两件事,侯世达猜想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矛盾时是让大脑做一件物理层面上相互冲突的事情,好比你不能让神经元电流既向左走又向右走。

  • 启发

    • 人类意识永远不可能完美认识这个世界

    • 【认知升维】来解决当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 【认知升维】升维认知来解决当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某一个维度上的信息全貌,仅靠同一个维度的认识水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这时候就必须“跳出画外”【画手】

    • 爱因斯坦:同一层面的问题,认知只有在高于他的层面才能解决

    • 这就是为什么 我们需要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需要提升自己的抽象能力,读一些设计基础学科,远离日常生活的书籍

  • 资料:https://zhuanlan.zhihu.com/p/28386154

怪圈与自指

  • 【怪圈】也叫缠结的层次结构,是指你一直往一个方向向上或者向下走,但最后却回到原点,就像埃舍尔的无穷楼梯。而这样的怪圈(缠结的层次结构)其实就是智能的核心所在。

    • 我们【思维】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一个层次中有某些关于思维的规则,在这个规则层次下有修改规则的元规则层次,在元规则层次下有修改元规则的元元规则层次..... 思维是涉及多个层次的复杂活动,不同层次缠结在一起,这就是思维的样子

    • 【大脑】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形式系统。这个系统的最底层是神经元网络,也称大脑的硬件基质,这一层通过无数化学信号的传递汇聚成高层次的活动,高层的活动又汇聚成更高层的活动,一层层最终上升到顶层就是会思考的智能层次。

    • 【计算机】计算机,后者也是从底层硬件到高层软件的层次结构。最低层是硬件的电路活动,往上是一层层组快化程度逐渐提高的计算机程序,你在打的游戏,你听歌软件。往更高层走那应该就是人工智能啦~

  • 【自指】即谈论自己。一个想法,一个句子,一个公式指向自己出现的现象。自指是很多悖论的根源。自指的存在让所有系统都具有不可避免缺陷,任何系统只要有谈论自身的能力,内部就存在不可消除的矛盾,不完全性成了所有系统的固有性质。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指望有系统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鉴别所有句子的真假,因为他们都是不完全的漏洞系统。

    • 著名的【说谎者悖论】:“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就是因为这句话指涉了自身而引起了悖论

    • 墨子驳“言尽悖”: 墨子指出:“真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这句话也有同样的悖论,也是因为它隐含地指涉了自己(这句话自己不就在用语言表达真理吗)

    • 公式G:”我不是一条定理“ 也是因为其自指性而出现了悖论

  • 人生终极命题:我是谁?

    • “自我”是个【怪圈】,怪就怪在它能够自我指涉。

    • “自我”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符号聚集体,所以佛法上说要“破除我执”。但自我并不是不存在的,因为自我有一个性质就是:自我可以意识到”自我“这个概念的存在,所以如果自我是不存在的,那么认识到这点的这个"自我"又是怎么来的。

    • 当我们努力与理解 “自我”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

    • “自我”拥有通用性的表征能力,他人的自我也可以构成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怪圈中在现他人的自我,特别是那些给了我们深刻共鸣的亲人

    • 大脑的台球桌模型: 大脑中只有神经元与突触在活动,就好比台球桌熵小球不停的彼此冲撞,当小球偶然的黏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大球的外观就是“自我”

  • 资料:https://zhuanlan.zhihu.com/p/28386154

  • 书籍:《GEB》


第一性原理

  • 是什么:从问题的源头解决问题;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

    • 认知事物的第一基础——亚里士多德

    • 系统性的怀疑你肯怀疑的一切事物,直到你获得无可置疑的真相——笛卡尔

    • 打破一切知识的藩篱,回归到事物本源去思考基础性的问题,在不参照经验或其它的情况下,从物质/世界的最本源出发思考事物/系统 —— 马斯克

  • 为什么:

    • 马斯克使用该原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而运用第一性原理可能会产生颠覆性的突破

    • 已有的,不一定是最优的,可能只是偶然或当时条件下最优的,想要摆脱这种惯性,就需要从第一性原理思考

  • 怎么用:

    • 【路径依赖】严重的情况不适合使用,一件事情要进行底层重构的时候,才会用到。

    • 善于质疑,常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答案是“之前都是这样做的”,这时候可能需要先抛弃这些习惯,从根源开始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 如何从最基础出发思考?学习更底层的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学,或各科的底层知识。

  • 【路径依赖】:我们以前做的事情,就决定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 例子:美国航天飞机动力引擎的宽度 <—铁路宽度<—电车轨道宽度<—罗马人建造的道路宽度

    • 启发:我们生活中很多默认的习俗和制度,可能并不是最优设计,可能只是路径依赖

    • 但想要改变这种传统的付出的成本很难承受,比如键盘排列如果重构为最优的,便得重新学习打字

实用的哲学

  • 能力驱动成功,但是当能力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网络科学家巴拉巴西

    • 能力驱动成功:运动员,程序员,up主,销售员,自媒体

    • 社会网络驱动成功:投资从业者,艺术家,公务员,演员

    • 启发,没背景就找能力驱动型的领域

  • 初始成功 X 社会适应度 = 未来成功

    • 社会适应度 = 资源吸引力 + 资源密集度

第一次成功很重要;成功是成功之母,没有成功之前,失败都是分母

参考资料:所长林超 跨学科工具箱


【跨学科工具箱】现代哲学模型:集异璧之大成(学习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