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的玫瑰-剧评1
《凡尔赛的玫瑰》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实打实的浪漫主义,从里面能看到雨果的影子,尤其是动画版今宵一夜后不到24小时,安德烈就牺牲了。也不知是安慰观众还是更虐观众,奥斯卡即便不在攻陷巴士底狱时倒下,她也在动画里被拉森努医生判了6个月的死缓,肺结核。漫画里奥斯卡也是咳血,但没有看医生,也没有明确是肺结核。安德烈也是几近失明,这点和漫画里一致。只是漫画里的奥斯卡并不知道安德烈失明的事,一直被安德烈隐瞒到最后中枪时。不管是哪个版本(反例是宝冢舞台剧,从91年以后的版本奥斯卡并无病痛,只有91月组奥斯卡篇凉风真世体现了奥斯卡重病的剧情),奥斯卡和安德烈即便不在战场上牺牲,也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而且任何一人倒下,另外一人都难以独自撑下去。奥斯卡的生命必然要终结,安德烈于乱世失明,若痛失爱人,又有极度矛盾尴尬的身份(平民身份的贵族随从),在大革命后的恐怖时期,只怕难以熬过。
因此在战场上倒下是奥斯卡和安德烈最有尊严的退场方式。作者没有陷入三俗,让两人共同赴死,而是安德烈先倒下。对于奥斯卡,无疑是一道催命符了,但是反而能在生命最后的光景里因大悲转为大爱,燃烧最后的火花,奋起指挥攻陷巴士底狱。就像是很多虚构作品主人公最后要立起来,还是要痛失他/她的引路人、保护人,让他/她孤独地面对惨烈的真实(如sailor moon终章)。

现在想来,奥斯卡形象是难得的正面人物、纯粹人物,所谓张爱玲所讲“彻底的”人物,却又只让人敬佩、热爱,丝毫不招人厌烦的主角。其他漫画作品的主角能做到高大全又让人喜爱的太少了,像我小时候常看的《圣斗士星矢》,大家都是星矢一生黑,反倒是配角出彩。《美少女战士》月野兔/sailor moon的圣母品质也招到了颇多吐槽。奥斯卡形象的魅力倒是一点都没有被玛丽王妃和菲尔逊夺去。
其实奥斯卡的形象玛丽苏的部分也不是没有,甚至颇为明显,庞大的“后宫团”有罗莎莉、罗莎莉同母异父的妹妹夏洛蒂、安德烈、杰罗德、阿兰、阿兰的妹妹蒂安奴、菲尔逊的妹妹索菲娅,爱她的除了父母、奶娘、姐姐们以及外甥女露露,玛丽王后对奥斯卡也是没得说。男性人物里能对奥斯卡免疫的,恐怕也就是菲尔逊、贝尔纳鲁、罗伯斯庇尔了。但是奥斯卡这个人物丝毫没有玛丽苏的感觉——只觉得她受到如此爱戴,是应得的。从外貌到内心,奥斯卡都是值得深爱的人物。
另一方面,奥斯卡也不是“高大全”,她的缺点我们看得到:对玛丽王后难免纵容、容易感情用事、后期痛苦时酗酒、经常觉得自己无用无能难以自立。这些弱点由于逻辑自洽,反而让她更加可爱可亲,活灵活现:纵容玛丽王后不仅因为玛丽听不进去谏言,更因为奥斯卡同情她的无爱婚姻,同时内心深处羡慕玛丽王后可以以女性身份生活;感情用事,恰恰说明奥斯卡有一腔热血,有很强的共情力和同情心;酗酒,痛苦无处排解,社会变革进入倒计时,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她却无能为力,卡在身份和使命的空隙里,又卡在与菲尔逊、玛丽王后的三角恋情里,还卡在自身命运未来如何走向的迷茫情绪中,像极了我们进退维谷的时候;觉得自己无用无能,难以自立,一方面是因为她确实过着贵族生活,只怕离开随从确实没有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奥斯卡对自己的质疑,非常像女性职业者遭受的imposture syndrome,明明能力很强,却觉得自己只是机缘巧合恰好做到,并不是硬实力强大。只能说作者非常精确地捕捉了职业女性心理的投射。奥斯卡自审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无能,真正需要冲锋在前时,却从未有丝毫犹豫质疑。另外,恰恰也是因为奥斯卡内心需要支撑,安德烈的价值才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