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编程语言要学习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据统计世界上的编程语言大概有600多种,每个都学根本学不过来,因此有些同学在入行时对于选择哪一种语言犯了难,只能根据时下流行什么学什么。
但是流行的风向标瞬息万变,比如: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 AI 、智能驾驶、 量子计算新概念层出不穷,编程语言的势头也是此起彼伏。
很多初学者经常抱怨,学习成本高,压力山大,而且即使在一个领域做了很久,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但是项目换技术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快速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的能力必不可少。
对于已经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的开发者来说,上手一门新语言都特别快,基本上只需要 1~2 周即可让日常编程变得毫无压力,原因就在于他们知道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套路。
那么学习编程语言有哪些套路呢?
第一步:开发环境搭建
开发环境的搭建,涉及:代码编辑器(写代码的工具)、编译器(运行代码的软件),只有让代码运行起来我们才能进入下一步编程语法的学习。
第二步:数据的表达-数据类型
计算机处理的对象是数据,日常中使用的数据多种多样。
比如:
日常生活中的数字,一个班的人数-整数,今天小白菜的价格-小数(浮点数);英文中的字母-字符;一段精彩的演讲-字符串等,你要学会用计算机的语言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数据。
第三步:数据的简单计算-运算符
计算机需要使用运算符对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最终给出用户想要的正确的结果。
比如:
你发工资了,你的银行卡上的钱增加了-加法运算;
疫情期间出门必须健康码显示48小时阴性并且行程码没有去过高风险地区,只有两个需求都满足才能进入小区-逻辑与运算等等。
第四步:程序转弯-控制语句
虽然运算符可以帮你做计算,却不能帮你做决定,做选择,那么面对生活中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则需要控制语句的介入。
比如:
你去银行取钱时,需要先查询余额后,对比你输入的钱数才决定要不要做金额的减法操作,吐钱出来,如果余额充足,才能执行取钱操作,否则会显示余额不足,这样才符合正常的流程。
学到这里,恭喜你,已经可以用编程语言来描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了。
第五步:代码模块化-函数
函数就是使用前面所学的基础内容,将项目开发中重复性的代码封装起来,统一维护和处理,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程序的易维护性。
这就好比:
现在要搬家,我将东西胡乱放在一起运过去,到了之后找东西的时候乱七八糟,也很难统计东西是不是拿齐了。
如果我使用箱子-容器将他们打包起来,算一下有几个箱子,到了之后就可以很快确定箱子有没有丢失,快速定位到我要找的箱子。
第六步:同种类型数据集合-数组(列表)
上面的内容说的都是单个数据与单个数据的处理,遇到集合数据时需要先将他们使用数组或者列表进行存储,然后统一处理。
比如:
统计一个班的平均分,就需要将一个班中的每一个人的分数-浮点数拿过来,然后求和再和人数求商;
统计最高分最低分还是需要用到这个集合进行一一 对比获取结果。
因此数组+循环即可处理这种大规模的同类型数据应用问题。
第七步:不同类型数据集合-结构体(对象、字典)
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将一个个体的信息存储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方便管理与维护,这些信息可能是不同数据类型的。
比如:
一个学生的信息(姓名-字符串,年龄-整数,分数-浮点数),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结构体或者对象、字典等形式。
第八步:文件操作
文件操作处理的是数据的持久化保存问题,前面的程序运行时的数据在运行完后就没有了,下一次运行需要重新准备数据,如果将数据写入文件中则可以通过文件的读写操作获取初始数据以及一些日志等信息。
比如:
打卡机中的记录数据可以保存在IC卡中;
服务器运行时需要保存运行日志,以便在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定位到原因。
至此,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部分便学完了,在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要打好基础,留心知识点应用的注意事项,遇到问题四步走:总结遇到的问题,找出出错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联想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方案之间的优缺点。
当然,还有一部分进阶的内容,比如:
1、面向对象编程-一种组织代码的形式,提高代码的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
2、socket通信-通信协议及实现,计算机之间信息的传输问题,比如:文件上传、邮件短信等的发送问题;
3、线程与进程-解决程序并发以及异步处理问题,比如:邮件的发送需要耗费时间,可以采用异步形式发送邮件,缩短用户等待时间等;
4、数据结构-研究数据的存储结构和算法,缩短程序执行次数和时间,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
学完这些内容后,最好用一个小项目将知识点尽可能的全用上,加深理解,也为面试做好准备。
编程是一项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加油吧!奥里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