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民日报丨8月热考作文素材&时评摘抄集锦丨速看,建议收藏!

2022-09-11 12:14 作者:大橙子呀0  | 我要投稿

【人民日报】

8月时政热点+时评摘抄集锦

【热点】

网红博主烹食大白鲨


【事件背景】

近日,一名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在视频中烹食自称“人工养殖可食用”的鲨鱼。经网友举报后,当地相关部门确认视频中的鲨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白鲨。

目前相关人员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由此引发的对于怪诞猎奇的不良网络直播、短视频内容的批评不绝于耳。


【时评摘抄】

用猎奇的情节吸引眼球,用浮夸的演技挑拨情绪,试图在争议中赚取流量、在质疑中装满钱包,结果是损害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污染了网络空间的环境生态。如果一味地什么门槛低做什么、什么有流量发什么,而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也不专注于提升内容质量,就很可能落入“唯流量”的窠臼,导致剑走偏锋。

内容是真正的流量密码,特色是真正的吸粉神器。多—些创新创意少一些千篇一律的模板套用,多一些用心打磨的精品少一些跟风猎奇的粗制滥造,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内容生态将更加丰富而美好。

(节选自人民日报《网红博主烹食大白鲨,“变味吃播”何时休?》)




【热点】

“村BA”点燃全网


【事件背景】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盘乡的一项篮球赛事火了。场上赛况激烈,球员攻防有板有眼;场外热情高涨,球迷围得水泄不通。这场当地村民一年一度的篮球赛,经由短视频火爆全网,网友们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称之为“村BA”。

而后,这个“网红球场”迎来重磅赛事——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和决赛。在最后的总决赛上,仅一个直播间里就有超百万网友观看。


【时评摘抄】

“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有人曾如此总结良好文化环境对村风民风的影响。乡村振兴,既要有产业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盛。文化的土层深厚,才能让村民更好地扎根其上,寻回更多“乡恋”与“乡愁”,与故土故园产生更牢固的情感联结。

正如“村BA”所展示的文化图景:村里组成篮球队、村民成为拉拉队、村际打起友谊赛,都是在“乡村时空”中增添了一层“文化时空”,把乡村和村民纳入了一个“文化磁场”之中。

“村BA”也启示我们,农村文化建设、村风民风滋养,绝非朝夕之功,绝非简单输入,而需要在田野上、村庄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这可以是体育,可以是芝术,可以是音乐,可以是舞蹈,可以是文学,可以是一切生长在广袤大地深处的文化的花朵。

(节选自人民日报《“从白天打到黑夜”,山里的“村BA”为什么这么燃? 》)




【热点】

“糖水爷爷”被网暴


【事件背景】

前不久,武汉一位街边卖糖水的老人意外走红。“2元无限续杯,17年如一日”的坚守,令无数人为之感动。

然而,无端的网络暴力搅乱了“糖水爷爷”一家的正常生活。时下,“糖水爷爷”已不再出摊,留下字条表示“想安静地生活”,并打算回到老家。原本是众人点赞的好事,因何成了“人走茶凉”的憾事。


【时评摘抄】

“糖水爷爷”以17年的坚守,为世道人心注入正能量,让更多人荡起“善的涟漪”,正是这一故事的最大价值。

退一步说,即便老人在操作流程上不够规范,网友也不妨多一些共情和理解,或通过求证核实、私下提醒等建设性方式帮助糖水摊经营得更好,共同守护好这份温情。

让“糖水爷爷”吞下网暴苦果,绝非公众所愿,这伤害的是人心,辜负的是善良,难以修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信任。

从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到寻亲男孩刘学州自杀,一次次网络暴力事件为我们敲响警钟:网络空间不是法外空间匿名性更不是对肆意妄为的掩护。

治理网络暴力,需要重拳出击。回到自身,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暴的受害者,也可能在冲动中成为网暴的施暴者。他人的行为,自有道德法律加以约束,而不应该任由自己审判和处置。一旦自持正义超过理性,合理讨论越过界限,就可能伤及无辜。

(节选自人民日报《“糖水爷爷”被网暴,莫让自持正义成为伤人武器》〉




【热点】

乡村短视频博主走红


【事件背景】

最近,一个在新疆直播卖蜂蜜的小伙子火了。短视频里,身后是像油画一样安静的山川河流、碧水蓝天,小伙子黝黑的形象与美丽的景色放在一起,显得格外突兀。

网友们纷纷打趣:“你这背景太假了!”为了“自证清白”,主播使出浑身解数:下河玩起了“打水漂”,找来友情客串的小伙伴当起“工具人”,还牵出了自己的“工具马”.…..


【时评摘抄】

如火如荼的乡村短视频浪潮,让农村更有看头、农民尝到甜头、农业充满盼头。但也要看到,生机勃勃与良莠不齐并存,大量创作者的涌入不可避免会带来内容的同质化,甚至会为博取眼球、骗取流量恶意制造各类伪乡村和猎奇乡村。

“流量就像是一阵风,有风我能轻松点,风过去了我还是会坚持走自己的路,我就希望大家暂时忘掉我,我好继续安心带货。

”面对突然的走红,小伙子的回应十分清醒,也让网线另一头那些害怕假、渴望真的网友们长长地舒了—口气。

数字时代,唯有与时俱进的形态、全面规范的业态,才能拒绝野蛮生长的枝蔓,将乡村短视频博主的个人发展与乡村发展纳入协同进步的路径,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山乡,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一股关键力量。

(节选自人民日报《“背景很假?”不,是乡村太真!》)



【热点】

小众化纪录片多次掀起收视热潮


【事件背景】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近年来,曾一度小众化的纪录片多次掀起收视热潮。或探访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或聚焦稀世文物,诠释工匠精神……

一部部纪录片相继成为网络“爆款”,与纪录片相关的话题也不时冲上热搜。纪录片的艺术魅力来自何处?什么样的纪录片会受到观众欢迎?


【时评摘抄】

我们需要纪录片,既是为了观察世界,更是为了理解自己。记录者的镜头收近一些,就能洞察事物的真相,领略问题的实质;

他们的镜头拉远—些,便可阐释历史的演变,描摹时代的图景。

纪录片带我们穿过时光,跨越山河,看见生老病死,感受喜怒哀乐。

它传递出创作者对“何为真实”这一命题的认识和思考,也鼓励我们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人生的更多可能。

(节选自人民日报《神级纪录片频出,真实何以让人如此“上头”》)




【热点】

野生景区不能成为“夺命的流量”


【事件背景】

四川省彭州市“8-13”突发山洪灾害令人揪心。据当地最新通报,现场搜救排查工作已接近尾声。

截至14日13时,经消防、公安等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后,无新增失联、伤亡人员,灾害目前共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媒体报道,事发地“龙漕沟”被有些网友称为“避暑好去处”“鲜为人知的耍水秘境”。在社交媒体上,它是当地一个著名的“野生网红景点”,吸引不少人前去打卡。


【时评摘抄】

乐而不忘忧,安而不忘危。

旅游是放松身心、愉悦自在的过程,不管是到游乐场还是风景点,不管是露营还是溯溪,都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周全准备、保平安无虞。

更重要的是,旅游安全与旅游文明是系统性工作,需要广大游客、各个景区、各地政府共同打造、—起呵护,该早防的要防好,该排雷的要彻底,该警示的要前置,织好织密安全防护网。

归根结底,游客既要有敬畏之心又要增强自救意识,景区既要完善管理制度又要强化救助能力,社交平台既要注意内容排查也要加强风险警示,主管部门必须做到全过程、全链条管理。

牢记安全、行有所止,防患未然、携手共进,惟有坚持安全第一,才能打造有序的旅游环境,也才能不负一路美景。

(节选自人民日报《“野生网红景点”︰莫让“尝鲜”成“尝险”》)



【热点】

把公园装进“口袋”


【事件背景】

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也是在见缝插针改善城市环境,努力实现城园相融、人城和谐。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里,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新风尚。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提出,在2022年推进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更多方便可达、管理规范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一个个精致、美观的口袋公园,让更多人健身锻炼、亲近自然有了好去处。


【时评摘抄】

让更多人既是发展城市、建设家园的受益者、共享者,也是服务城市、守护家园的参与者、贡献者,才能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之路。

城巿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口袋公园是城市的风景,也是人们身边的小确幸。以顺势而为的设计、与时俱进的改造、多方共建共管的努力,不断扮靓身边的微空间,我们一定能让山水草木更好与城市相融相生,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绿更美。

(节选自人民日报《让更多口袋公园成为幸福乐园》)


人民日报丨8月热考作文素材&时评摘抄集锦丨速看,建议收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