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空战二战分房 常用弹种分析

伤害机制
空战武器的伤害有6种,如图

在陆战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机制是通用的(空战没有HESH、HEAT等等机制,这里略过)
1。深蓝色,玩家发射的炮弹,沿着路径伤害所有路径上的配件
2。紫色,如果这个炮弹有装药,装药在第一个接触面上炸开,根据装药量,以接触点为圆心,以爆炸半径爆炸。
(与此同时这颗炮弹的装药归0,炮弹弹头不消失,继续往前飞行)
3。粉红色,如果这个炮弹有装药,装药在第一个接触面上炸开,根据装药量,以接触点为圆心,随机(无规律的分布)向360度喷射破片。
(与此同时这颗炮弹的装药归0,炮弹弹头不消失,继续往前飞行)
4。红色,通常是高爆类弹药特征,在撞击满足触发引信灵敏度的接触面后,炮弹会飞行“延迟引信长度”米,然后在这点为圆心,以爆炸半径爆炸。
如果炮弹飞行“延迟引信长度”这个过程失败(最常见是穿深不够),整类伤害=0,失效。
(这时候炮弹弹头会消失)
5。棕色,通常是高爆类弹药特征,在撞击满足触发引信灵敏度的接触面后,炮弹会飞行“延迟引信长度”米,然后在这点为圆心,随机(无规律的分布)向360度喷射破片。
如果炮弹飞行“延迟引信长度”这个过程失败(最常见是穿深不够),整类伤害=0,失效。
(炸开后炮弹弹头会消失)
6。浅蓝色,“动能二次破片”,(绝大部分)20mm以上的、AP类的弹药,在击穿目标后,在击穿位置的后方以“圆锥”式分布,喷射破片。
(这是机炮动能伤害里最重要的一环,提供了大部分的后效,有需要再详细)

6种伤害独立计算,不互相干扰。
伤害机制2
大部分弹药击中后,敌人机身都会有闪一下的动画(火花)
任何弹种都会跳弹,包括高爆弹

机枪,15mm及以下,的所有弹种(包括那些“高爆”机枪弹),都按照图中的“AP”跳弹。
即入射角0度,也就是垂直入射,跳弹率为0%。
而入射角60度,跳弹率60%,玩家打出、且命中目标的弹药里头,平均只有40%是有效的,60%的跳弹了。
机炮,20mm和以上,的绝大部分弹种,根据弹药类型,按“AP”或“HE”跳弹。
即高爆弹也会跳弹,入射角81度,100%跳弹。入射角80度,50%跳弹。
伤害机制3
跳弹的弹药对接触面有少量(对飞机通常是30%)弹头动能伤害,没有其他类型的伤害
因为高爆伤害为主的弹,她们绝大多数的动能伤害本来就极低,如果跳弹,高爆部分的伤害也没了,那等于几乎无伤害
大部分的飞机是铝质蒙皮,材质是“dural”,蒙皮过滤70%的伤害。
大部分飞机的副翼、升降舵、垂直尾翼、襟翼、方向舵、安定面,材质是“c_dural3”,略。比dural硬。
大部分飞机的控制钢索、尾部、机翼,材质是“c_dural7”,略。比c_dural3硬。
大部分飞机的机梁,材质是“dural40”,比“c_dural7”硬,略。是飞机最坚固的部分。
蒙皮有固定HP,可以被摧毁,失去作用。
“致命"判定(切断、爆炸、着火、失能等等)通常是单个伤害超过10,20,30,50,70,分别有不同的概率
部件HP=0以后,有更高的概率致命(包括小于10的伤害)
附:2019年8月末一次陆战的改动,使空军所有动能弹都加强了斜穿。
主表
(图看不到可以拖出来放大)

因为图已经很挤了,就不把初速、穿深等列上去了。
MG151/20很长一段时间、至今都是二战房版本最强势的20mm机炮,HEI薄壳弹的装药爆炸伤害有70.9,是20炮里最强的。70.9的高伤害,意味着她在被过滤掉70%伤害以后(见伤害机制),仍然有70.9*30%=21的高伤,可以触发很多需要>20伤的“秒杀”判定。
蒙皮被摧毁后,没有这70%的过滤,能够触发>30、>50、>70的高概率杀伤判定。
HEI的穿深也是20炮里最好的,4mm/10m;3mm/100m;2mm/500m;1mm/1000m。更有利触发4类/5类延迟引信伤害。4类/5类延迟引信伤害也非常高。
推荐也是主流的对空/匿踪弹链。
对空API+HEI*4+I-T,66%比例的薄壳弹。
匿踪HEI*3+APHE+API,60%比例的薄壳弹。

ANM2和3的弹是完全一样的,两者区别是射速。HEFI穿深2mm/100m;1.5mm/500m;1mm/1000m;0.5m/1450m;0mm/1500m。
HEFI有46.0的装药爆炸伤害,被过滤70%后,46*30%=13.8,可以触发>10伤的判定。
例:遭到伤害>20,方向舵40%几率切断。遭到伤害>10,方向舵10%几率切断。
>10就比>20差很多了。
ANM2/3的AP-T穿深很高,所以打穿甲弹也行,打高爆弹也行。对空弹链相对最稳定。

西斯帕诺2和5初速有极小差别,所以动能弹有极小差别,高爆弹是一样的。
西炮的HEFI是个猴版ANM2/3的HEFI,比MG151/20差远了。33.2的伤害,被过滤后,33.2*30%=9.9,刚好小于各类判定需要的最低10伤害。HEFI总体上还行。
"HEF-SAPI半穿甲高爆燃烧弹破片"SAPI是被削得最惨的20炮炮弹。
SAPI确实有动能弹的一面,她的弹头伤害和AP弹是一样的。
安东专门给SAPI做了一个弹种类型,让SAPI没有动能二次破片,让SAPI的动能后效完全报废。
为了显示SAPI高爆弹的一面,SAPI的穿深被削到连MG151/20的薄壳弹都不如。在飞行1000米后,SAPI的穿深是0mm。
SAPI虽然穿深很差,但是给了她一个1米的延迟引信长度,没走完引信4类/5类就是=0。
SAPI除了这个弹头,就只有第4类/5类伤害,即使这发炮弹能够走完1米的延迟引信,4类/5类比同20炮级别的其他高爆弹要差。
西炮是散布最差的20炮。
这让人怀疑西炮是否仇英平衡师再设计的。
西炮的AP也是个猴版ANM2/3的AP-T。在很久以前的削弱里,500米和1000米穿深分别被削了10mm。目前推荐打对地弹链或匿踪弹链。
对地弹链里每5发有1发废弹“T”,3发AP和1发HEFI,80%的弹药有效,AP比较要求射击角度。
匿踪弹链每4发有1发废弹“SAPI”,2发HEFI和1发AP,75%的弹药有效,对射击角度要求更少,但没有指示弹,废弹比例高一点。

斯瓦克、B-20M相同,B-20S仅改了射速。是散布最好的20炮。
斯瓦克的API点火能力很好,也是类似猴版ANM2/3的AP-T。
斯瓦克的三种高爆弹在2019年初被大砍一刀(原因其实是砍苏系陆战弹药时误伤了苏空),(22.2,21.3,26.6)20多的伤害即使摧毁了蒙皮也只能触发>20的判定。
三种高爆弹没有质的差距(HEF最差),看玩家喜欢穿甲弹还是高爆弹而选弹链。个人更倾向选择穿甲弹链。
理论上(包括战雷WIKI的说法)斯瓦克是靠“更多的破片”为优势来杀伤敌机的。可以看到,斯瓦克没有“破片优势”。各类型伤害都处于中下水平。
默认 FI-T+API 50%的高爆
通用 FI-T*2+HEF+API 75%的高爆,25%是不好的HEF
对地 FI-T+HEF+API 66.6%的高爆,33.3%是不好的HEF
曳光 FI-T*3 100%的高爆
穿甲 FI-T+API*3 25%的高爆
匿踪 HEF*2+API+FI 75%的高爆,50%是不好的HEF,25%是更好的FI

99式的HEF毁伤和西炮HEFI差不多,33.3。其他类型的高爆弹都远逊于HEF(20.0、21.8)。尽可能多用HEF。
推荐匿踪弹链,HEF比例最高(60%)
如果需要指示弹,推荐通用(50%的HEF)

99-2的HEF比99-1的HEF强多了,42.9,42.9*30%=12.9>10,接近ANM2/3。虽然继承了名字,如果使用HEF,实际上是两种效率相差很大的炮。
同理
推荐匿踪弹链,HEF比例最高(60%)
如果需要指示弹,推荐通用(50%的HEF)

HO-5,猴版斯瓦克,AP-T穿深很差衰减过快导致不可靠,个人推荐打高爆类
通用 HEFI*2+AP-T 66%的高爆
匿踪 HEFI*3+P 75%的高爆和1个废弹

勃朗宁机枪属于机枪,所有弹种的跳弹率都遵循上面的“AP”跳弹图,
I M1和I M23属于机枪里的“高爆弹”,主要攻击敌机机体表层,伤害不稳定(穿深过低、破片的分布角度随机)
API-T M20和API M8已经足够全面,
推荐曳光弹链。
避免指示弹太多吓到敌机可以选择对地。
匿踪如需要更隐蔽的射击可选,但50%是I M23不可靠。
默认 API-T+AP*2+I M1
通用 API*2+API-T+I M23*2
对地 API-T+I M23+AP*2+API*2
曳光 API-T
匿踪 API*2+I M23*2
勃朗宁M3和M2的弹通用,弹链选择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