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顶盖之后……

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之前用封口箫的时候,箫头位置太靠下了。
很多人习惯把下唇外沿(嘴唇红色部分的外沿)对准吹口两顶点连线来放置下颌,这样的方法对嘴唇很薄的人也许是可行的,但不能对所有人都合适(每个人生理特点不同),尤其是嘴唇较厚的人,这样的放置方法往往会让箫头的位置过于靠下,其结果是气簧(风门到吹口边棱的气柱,称为气簧)过长,总有发音不灵敏、振动不充分的感觉,且为了减小气簧以弱奏或演奏高音,就会不自觉地用箫顶下巴,造成紧张甚至留痕。这样的下颌放置方法,到了吹通口箫的时候,其弊端会更加明显,前述所有问题都继续存在,且有可能因为怕下颌堵不住管口而漏气,让箫头抵下巴的力量变得更大!此时,通口箫本来可以给予下颌的额外灵活度不但不能实现,演奏者反而会变得更加紧张和不自由,当然,也就不能把通口箫吹好,也不会喜欢通口箫了。
正确的吹口放置方法,是在自然闭唇的情况下,头不动,举起箫,让吹口两顶点的连线与上下唇的中线平行贴合,箫头不动,双手让箫向下转动至平时演奏角度,即得到正确的下颌放置位置。(相关内容在《音色提升连载之二:风门》中讲得很详细完整,可参考)
采用正确吹口放置方法去吹封口箫、通口箫,还是南箫、尺八,都是可行的。
学箫请看 → 根宁说箫视频教程1-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