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直横不是问题 正手才是核心
尹霄点评2004奥运会男乒
历届奥运会男单冠军得主中,刘南奎、刘国梁和柳承敏都是非常凶狠、搏杀较多的直板,老瓦、孔令辉都是相当全面、稳健的横板,这其中是否有某种必然性?
横板选手 ,如果技术不全面、打法过于凶狠、稳定性不是很好 ,尤其是正手不好的, 很难登顶。所以,横板还是需要技术全面、稳中带凶、正手比较强。可以说 ,无论直板横板,如果正手能力不强,登顶的可能性相当小,直板尤其明显 ,三位直板奥运男单冠军的正手都是相当好的。并且,除了刘南奎的反手偏弱,到了刘国梁的年代 ,直板反手的攻防 已有所加强 ,他以变化为灵魂 ,反手既加了背面横打 ,推挡的加减力变化也不错。金择洙 为什么没能拿奥运冠军 ,因为他正好是处于刘南奎、柳承敏之间的过渡人物 ,他的正手很 强,但反手有漏洞,推挡比较弱,虽然加了一板反手攻,但又不是太扎实,属于搏杀技术, 所 以也没有登顶。而柳承敏比他的韩国前辈又有一定进步 ,他的反手能在攻防转换中为正 手创造机会,推挡中有了加力。虽然不像蒋澎龙那样带弹击,但这种加力的力量也已够用, 何况他还继承了反手攻。应该说,他这次拿冠军并非偶然 ,确实是掌握了一些新东西,比 如发球旋转差别较大,正手的能力——无论是前三板的发抢、相持中的对拉还是被动中的 反拉——都明显高人一筹,这样,他既在正手形成了自己明显的得分手段,又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了反手的弱点。要想登顶,敢拼敢搏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他的技术体系是否很完 整,如果不具备技术的物质基础 ,仅有斗志是不够的。从这届奥运会来看 ,直板的生命力 还 在 延 续 , 并 不 是 那 么 危 急 , 相 反 , 欧 洲 横 板 目 前 停 滞 不 前 甚 至 在 倒 退 , 不 像 上 个 世 纪 80 年 代 末 90年 代 初 发 展 得 那 么 快 , 不 像 如 今 的 直 板 有 些 突 破 性 的 东 西 。 所 以 , 我 想 , 不 能 单 纯地评判直板与横板孰优孰劣。
五届奥运会男单冠军中,日式直板单面拉已经 占了两个 ,而中式直 板反胶 却一个 都没有 ,并且 自 1985年 以 来 , 也 没 有 中 国 直 板 反 胶 选 手 获 得 世 乒 赛 男单 冠军 ,这 是否说 明我们 对这种打 法的培 养有些 问题 或者说 我们 的训练体 系还是 没有走 出传统直板正 胶的影 子?
是有关系。我们的直板反胶有两个问题 :要么还是基本沿着直板正胶的路,强调速度 、变化、细 腻 ,突出前三板 ,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相持段的 正手杀伤力;要么是注意了反手 ,而正手不是太 强 ,显得不够完整。
以马林为例,由于速度快一 尽管力量未必突 出——他的正手在前三板中有一定杀伤力,但是离台 以后的对拉能力不是太强。所以,总是在前三板呈做 文章,摆短、控制,不敢让对方拉,无形中自己的球 路就窄了,不容易打开局面。如果短的、长的都敢 用 ,敢于搓出去、推出去,敢于发长球,敢让对方 拉,自己的正手中台能力足够强,球路就宽了,战术 运用的弹性也增强了。我的看法是,这与器材也有一 定关系,国产胶皮海绵的近台性能出色,但中远台杀 伤力不及进El套胶,马林、王皓正手用的都是国产胶 皮海绵,而韩国选手用的是日本套胶,这不是靠我们 队员天天练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另外,国产的海绵 偏硬,胶皮黏性强,所以防守方面有些问题,比如直 板 推 挡 时球 不 太 往 前 跑 , 不像 进 口 套 胶 ,只 要 加 些 力 ,推出去的球同横板反手的弹打差不多。
王皓属于另一种情况,他的力量不小,但正手 的连续能力不够强 ,两三板过后容易自己失误 ,因 为站位都是偏重反手 ,所 以正手受到了一定的制 约。为什么我在前面说,无论直板、横板,正手不 好的人难以登顶?因为反手的动作永远会受到身体 的 局 限 ,而 正 手 进 攻 的 空 间 却 很 自 由 ,反 手 练 得 再 强也 比不过正手 ,即使登了顶也可以说带有偶然 性。当然 ,在世界杯 、总决赛 中还是可能拿冠军 的,但毕竟这种比赛的级别低些,对手准备的程度 也不一样,这是我个人的观点。王皓还是需要做一 些调整,不能过于依赖反手 ,反手能练到与横板对 峙,只不过是解决了反手原来难以进攻的问题 ,但 如果正手出现问题 ,产生的影响就比较大了。这次 没能拿下冠军,与心理压力确实有一定关系,但我 觉得技术上或许还是有些问题,不管人家以前是否 赢过你 ,但这次确实是抓住了你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