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星成长】关系即约束

哈喽,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吗?
我记得之前有一期不是说到情感关系了么,这期我们来聊聊原生家庭中的情感关系。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牢记一句话:世上只有妈妈好。而后又听到了另一句话: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是父亲。在我还没有开始自我疗愈的那些年里,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两句话就是屁!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只能无奈一笑。
我是一个情感需求很重的人,又很高敏感,虽然算不上脆弱,但反而容易因此陷入执着而扭曲,所以我曾因为没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所需的情感回应而生出相应的“恨”意。但其实儿时的我不知道,他们也是情感匮乏者,并且他们在没意识到的情况下,已经适应了被环境和规训塑造的生活,甚至还因此度过了比较平稳的半生。
所以回过头来看,发生在我身上的所谓原生家庭的问题,其实是我儿时对情感关系的依赖形成了一种执念,越是得不到就越是渴望,于是在期望与失望中无限循环自我内耗。从不相信他们,变成怀疑自己,进而自卑到放弃拥有幸福的权利。
本质上讲就是自我内心的极致拉扯、矛盾和纠结。
这其中没有人是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和无奈,每个人都无辜但也都有错。错付、自卑、一厢情愿、不会沟通、缺乏同理心、自我中心、死要面子、三观不合等等一些列堵塞自身情感流动和和谐互动的能量在我和父母,我们三个人之间不停缠绕。
我们仨就像三个演员,分别扮演“父亲”、“母亲”和“女儿”,但谁也不知道其他两个人在想什么,也不在乎,我们都只在乎自己,在乎自己的得失,而非内心真实的感受。
但我因执着于情感回应所产生的痛苦,自己是能感受得到的,因为不愿意施加在别人身上,于是只好自己来承受,直到陷入很深的抑郁情绪当中,我并不知道那段时间是不是患病了,因为于我而言郁闷情绪从小就有,只不过那段时间过分浓烈而已。也是那段时间,我经历了精神涅槃和灵性觉醒,这是后话。
所谓当局者迷,当现在的我跳出过去的视角回顾过往时,是能比较理性地分析总结经验的,所以我不是冷血,而是我已经能够在自由转换视角的同时配置相应的情感浓度了。
于是我暂时得出了一个结论:有时候我们在情感关系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全是情感问题,还有可能是认知、社交等更外化的技术类问题,甚至也有可能是心智不成熟导致的自我拉扯问题。
另外我还意识到,情感是情感,关系是关系,关系是来约束人之言行的,为其背书的是道德,而为情感背书的是心,当然感情骗子那是另外一回事。
当我明白这两点以后,在这三年中逐渐剥离了心中对原生家庭、对父母的“恨”意,和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我不认为自己的经历可以代表任何个人和群体,正如我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每个原生家庭的问题都不能只用几个结论就完全概括,所以我只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我对原生家庭的看法。
我更想说的是,要想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最重要的课题是面对过去的执念,所有痛苦的累积都来自于被过去拖拽着的现在,你的当下不断被过去烙下相同的烙印,未来就不会有起色。
世间的一切都是在有节奏地流淌着的,是接连不断永不停歇的,没有刀切式的停止,没有无中生有的改变。内心的污浊要一点点清洗、一片片剥落,过程的艰难程度因人而异,关键在你的决心,我觉得这就是成长,也是生命至美之处。
此外关于“关系”,现阶段我的理解是,情感关系之所以容易变得很抓马,可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于用感情去匹配关系,即在关系建立的前提下再谈感情,或者用建立关系来作为情感证明。但其实关系是一种社会属性,情感关系也不例外,只不过它相较于职场、商业等领域的关系多了些个人情感而已。关系存在的意义在于约束个人行为,以及建立契约,这个契约是关系体和社会的契约。
所以本质上,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是关系双方与社会道德及法律签订的契约,保证关系双方会以此来约束行为,它并不会因为谁付出的感情更多而偏袒哪一方,也因此无论在关系内外之中谁和谁是真爱,只要是破坏关系者就是契约的破坏者,因而更容易遭到谴责。
那亲子关系呢?我认为本质上是婚姻双方与社会的抚养契约,但因为加入了血源和亲情,而变得似乎很个人化,但有些原生家庭的问题就出在它的社会性质要远大于个人情感。就像我从小觉得自己是外星人,生来是要寻找故乡的,因为我深深地感受到,我的家庭就是大型家家酒,大家都在扮演角色,若非如此这个家早就散了,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想好父母离婚后我要怎么办,甚至一度很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所以现在的我更看重灵魂伴侣,至于建立关系,无论是恋爱关系还是婚姻关系,都是在感情基础上有需要才会去推进的,即我需要一个人长期的陪伴才会去建立恋爱关系,我需要养育孩子才会去建立婚姻关系。与此同时,我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需求而去打破已建立的情感关系,因为情感是情感,关系是关系,我可以爱你,我也可以用关系约束行为,两者不冲突。只有当你贪心地想要让关系捆绑住你所期望的情感时,你才会去想要不管不顾地破坏已有关系来满足自己。
但话说回来,你想要满足的是真实的情感需求还是匮乏感?之后我们就来聊聊情感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