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序》

2022-02-07 13:49 作者:--单走一个6  | 我要投稿

  本以为我写完两本书 ,已经包罗万象,健身的一切已被我写尽了,尽管事实确实如此。

前两本就像是树干,是我全部思想的总纲,然而有趣的是,树干搭建好以后,它又以树干为基础,在上面长出各种有趣的枝叶。

  《易经.系词》里有句话叫:“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器可以理解为工具的意思,也就是可以用于实际操作的东西。虽然枝叶无关紧要,并非根源,不能带给你源头活水般的奇效,没什么写的必要,但更与实际生活相关,并且它是由树干长出来的,并且是与我自身的经历不断契合而生长出来的,实在“青翠欲滴,实在漂亮,我的经历在某个瞬间萌生出一个想法,在我脑中盘旋,我惊喜,但又怕它悄悄溜走,倒不如一写为快,用文字把在空中盘旋的、缥缈无根的思绪落在实处,落在纸上。“灵感的火花仅有一刹那,用文字留住他,便为永恒”

    我学过很多知识与理论,但只有在某一天突然与我的经历发生契合,它才真正成为我的东西,因为此时,它才真正进入我的潜意识,成为我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顿悟”。我写的东西皆出自我的亲身实践,卖弄知识、工于词藻的文章我是不屑于写的,只有真正进入我的生命,成为我深信不疑的信念的东西,我才会动笔去写。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与观念,变得同类化、没有个性,然而知识与理论无论怎样正确,始终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在某一天与我们的经历发生契合,他才真正成为你的东西。人要有一点狂性,比如书法,如果一个字写的不符合主流的标准,就会有人抨击,说你误入歧途,但你可以潇洒地说“这就是我的东西,你爱看不看”,因为这才是真正长在你生命里的东西,你的任务只是把它表达出来,而非迎合主流大众。

     我已经写了三本书,到底什么时候才算到头呢?树干很容易写完,古人形容大道,往往只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形容,但枝叶是写不完的,它像是生命的表达,生命是很容易写完的,但表达却是千变万化,写不完的,只要有一天存活于世,表达就不会中断。只不过有些表达不值一提,成为了偶尔闪过的思绪,成为了日常生活中说的一句话,而有的表达独特新颖、独具一格,落在了纸面,成为了文章。所以,每一本书,只是对我在这一个人生阶段里的思想报告。究竟能写几本,不在于我想写几本,而是我的经历是否与我的生命发生契合,长出新的枝叶。我没有资格去创造,我只是被动地接受经历所带给我的新想法,我只是一个被动的陈述者,陈述我的生命,像一个书丹者。而我唯一的权利,只是勇于采取行动,去体验、去经历,就像我们所学的知识一样,理论需要与体验发生契合,才能真正让你顿悟。


《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