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复读生翻倍上涨,碾压应届生?普通考生上985到底有多难?

有人说,如今的高考竞争越来越大。而有了复读生大军的存在,高考似乎竞争也更加激烈了。
而今天小车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高分复读生是如何变得数量庞大,从而直接地影响到了应届生,以及高分复读生的存在对于当下高中各年级考生的启示有哪些。快跟着小车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为何近年来高分复读生越来越多
1重视最高学历
此前有专家分析:在全国多省本科录取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分复读考生人数大幅上涨,这不仅和越来越多的考生对最高学历的高度重视有关,也和社会对于高考本身的性质认识密切相关。
高考是目前最公平、最严格的考试,高考整个流程的严格,超过我国其他任何考试,这点已是社会共识。因此决定高考选拔所带来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这种性质所带来的高含金量,从而导致高考时所考上的院校即“最高学历”的院校具有特别价值。
2竞争没有考研和考公大
从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硕士研究生考试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日趋激烈。据此前中国教育在线公布的《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来看,受到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变大的影响,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增加36万,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要知道,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才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而到了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飙升至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

反观高考,2021年全国各省录取人数和录取率都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从目前小车统计的各省2021年高考录取率来看,除了广东、山东、广西之外,其余省份的高考总录取率都在80%以上,而浙江、内蒙古、重庆、福建、天津等省市更是超过90%。也就是说,在这些省份的考生,大约每10个人里面就有8-9个人是参加高考就有机会上大学的,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录取难度相对来说是在变小的。

而国考(即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更不必多说。一方面,招录人数并不多;另一方面,报考人数逐年上涨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因此,与国考极低的报录比相比较,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是相当具有含金量的考试,并且对于考生来说更像是全民皆可参与并且成功概率大得多的选拔性考试。
因此,复读也就顺理成章成了许多高分考生继续向顶级大学发起再一次冲击的理想途径。
3复读成本相对较低
2012 年的 《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在 2020 年时达到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40% 的目标。但是,由于高校逐年扩招以及报考人数的缓慢增长,这个目标实现的预期时间提前了不少。
此后,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从各省近年的高考录取率来看,基本上只要能参加高考就有较大的机会可以上大学。当“有学上” 的底层需求满足之后,自然是要向上 “好大学” 的目标迈进。
众所周知,目前除了普通高考之外,还有多种途径可以进入高水平大学,如竞赛、保送、特殊类型招生等。而为了能够更加自如地利用这些途径,不少有条件的家庭开始在各类补习班、兴趣班、竞赛留学,各显神通等途径加大投入,但能够成功的终究也只是少数。因此,高考如果失败了,那么仅剩的机会基本上是有两条路:复读和留学。
从经济成本来说,复读学校的学费即使再高,也基本上还没法与留学相比,其差距在某些地域更是天壤之别。无论经济水平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复读毫无疑问成了最优选项。
值得一提的是,复读在当下社会并没有受到过多限制,在次数上更是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近年来关于“高考钉子户由于对结果不满意屡败屡战”的相关消息更是不绝于耳。所以,每个人理论上可以复读参加高考的次数为无限次。
4复读机构衍生
有人说:复读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车票。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每个人理论上可以复读参加高考的次数上不封顶。此外,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基数在变大,每年落榜的人数自然也不在少数。
以广东为例: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在此前公布的2021年高考录取情况来看,今年有60.8万名考生参加夏季高考,本、专科共录取46.05万人,总录取率超过了75%。也就是说,2021年广东高考仍有约14.75万名考生是没有在夏季高考被录取,这样的落榜数量相对来说还是不少的。

落榜的人并不意味着高考分数低。相反,有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为了实现名牌大学梦而选择不填报志愿或者不去录取院校报到,主动选择复读。
久而久之,高分复读生在复读整个群体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的机构也借此契机迅速扩张,复读的业务也越做越大。慢慢地,教育机构的复读培训也成了十分常见且渗透率高的业务。据了解,在部分地区,复读费用已经达到了一年数万的水平。
有供应自然也就有需求。因此,相关复读培训机构的增加也为高分复读生“回炉再造”创造了有利条件。水平尚可的师资加上不错的软硬件资源的补充,足以让犹豫不决的高分考生坚定复读再战一年的决心。
复读生与应届生一起参加高考,占用教育资源?
每年高考,关于复读生的话题一直都受到热议。有人认为:为了梦想大学而选择复读再战一年,其精神十分值得肯定,也应该予以支持;但也有人认为:复读生违背了高考的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占用了教育资源,且凭借经验对应届考生形成了降维打击。
小车从多个平台整理了关于“怎么看待复读生与应届生一起参加高考?是否占用了教育资源?”相关话题的评论,下面一起来看看:
@奇奇很奇怪a:不觉得,反而觉得选择复读的都是很有勇气的。
@G-FORCE007:不觉得,各凭本事。
@玺欢你咩11:不觉得啊,为什么会这样想?都是公平竞争的,名额就那么多,凭实力取得。
@小丸快到姐姐怀里来:复读没什么可耻的,但对于复读生多的省份(比如河南),应届生确实很可怜。
@猫猫爱rua兔:看地区吧,上上届浙江复读考生原选课成绩还保留,根本比应届生少学好几门课,复读就是享受政策,到我们这一届刚好取消甚至出了新政策。
@卡卡星昕:并不觉得,谁有本事谁考啊,不就是这个道理吗?难道以后出了职场还要按年龄算成绩吗?
@是格子哦:每个人都有复读的资格,就不能说是挤占资源。
@HRME2630:一个县就三四所高中,感觉是有点的占用(个人感觉)因为我们县就是这样的。
@笑晰晰小狐崽:复读的人也不是随便能考上的,大家都是通过努力公平竞争。
@要喝奶的木瓜LXX: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不过分吧,可以的话,没人想当复读生。
@往高处飞:省状元好像也都是应届生吧?
@快乐的星星点点:不觉得,个人选择而已。
@论我为什么不玩朋友圈:这算是高中生第一次感受社会的毒打吗?
@絮落:应届生现在不要看不起复读生,因为你也很有可能成为复读生。
@南朴云:挤占什么资源了?有哪条规定大学是专门给应届生办的吗?
@心如死水啊哒啊:只要你允许社会考生参加高考,那么复读生就完全有资格参加高考!高考是机会均等的考试,与其担心占用问题,不如早点做好自己!
@·夏至未末·:实力不行,就算没有复读生,你也未必能考上大学。
@特立独行的冰露:全和非全都同一起跑线,这件事有什么好侵占教育资源的,想再深造一下专业知识都要再过一遍读书时候的基础……
@海星星星星儿:我觉得复读的孩子们真的很有勇气,但是这个数量在河南省真的好大了,125万考生有三分之二都是复读生。
@AKB老大傅小芸:人人都有权利选择复读,但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和毅力复读,国家需要人才,如果足够优秀,又害怕什么占用资源呢?你是金子总能发光,而不是自己不够优秀又在怪优秀的人占用资源。
总的来说,支持复读生的声音不在少数,但也还是会有部分声音认为:复读生与应届生一起参加高考是占用了教育资源。
大家都知道,教育公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相关部门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性,同时也为了更加有效地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及时出台了相关规定。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不再允许公立的高中学校,招收高考复读生,如果想要复读只能去私立的高中。而这一规定目前也已经在贵州、云南、重庆等多个省市正式落地实施。
规定出台后也迅速获得了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欢迎并且普遍认为:如此一来,学校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备考上,而复读生也不用持续地受到一些排挤或者非议,顺利地转向民办中学复读。这样的规定和结果,多少也还算理想。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复读生也并非占尽各种主观或者客观上的便利。除了逐渐地不能在公办高中复读之外,复读生在高校招生录取方面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大多数高校招生时,对待复读生和应届生是没有区别的,也并不歧视复读生。但是以下几类院校是明确了不招收复读生的,主要为:
1军事类院校
军校类招生堪称是最严招生院校,不仅看考生高考成绩,而且要看考生身体素质、身高、体重、性别等,并且还需要“政审”,当然招生对象要求是高中应届毕业生,招生非常苛刻。
比如有“军中清华”美誉的国防科技大学,每年在全国各地招生1500人左右,女生人数在100人左右,虽说招生严格,可考上被录取就有“军籍”编制,堪称是“铁饭碗”,值得考生报考。
2公安警官类院校
公安警官类院校也是国内比较特殊的院校,主要为国家培养公安类、警官类人才,院校毕业生基本上通过“联考”进入“体制”内工作,堪称是“铁饭碗”,非常受考生喜欢,比如2020年高考,河北有位理科生高考629分报考了专科院校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令人佩服。
公安警官类院校与军校类院校招生相差不大,招生对象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其次对身体素材、性格、身高等有一定要求。
实力比较强、比较出名的公安警官类院校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四川警察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东警官学院、江苏警官学院等,而且由于公安警官类院校比较特殊,好考公务员,专科类院校也备受考生青睐,不过院校数量比较少,招生条件严,考生不容易考上。
3其他
除了以上两大类院校不招生复读生外,一些大学的专业也要求不招生复读生,比如医学类8年制本硕博连读、保送生等等。
高三打基础,高四985?
1新高三应该怎么做?
毫无疑问,随着复读生尤其是高分复读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想必有不少新高三的同学正变得焦虑不安。既有对高分复读生本身有着丰富应试经验的忌惮,也有对自身成绩与知识储备尚未达到最佳状态的担忧。
对此,小车认为:无论复读生的数量有多少,或者复读生的经验有多么丰富,作为新高三的考生都应该认识到:丰富的经验从来都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拥有的,而是凭借备考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及日复一日的“知识摄入-练习-检验-总结-下一次摄入”等多个环节所形成的。
因此,在这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中,要做好十足的准备。这其中既包括生理上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无论如何,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才能够抵御备考过程中来自外界的任何不确定性。
另外,千万不要妄想做到“高三打基础,高四985”。新高三考生还是务必要做到把握最宝贵的备考时间,打好基础,让自己从容地应对2022年高考。
2对高一、高二同学的启示
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二的同学,都要注重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这两件事。
时间管理:即对自己日常娱乐和学习作出平衡。假如学习远大于娱乐,那就容易让自己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会让自己的个人状态受到极大的影响,体现在成绩上可能也会出现一定的起伏;假如娱乐远大于学习,那就容易让自己迷失奋斗的方向,或者过度沉溺于与学习无关的状态,这也是不可取的。
目标管理:即对自己当下以及未来的学习节奏要有所规划。作为一名高中生,每当你起床之后对自己当天需要做哪些事情感到迷茫,那一定是有问题的。善于进行目标管理的高中生,一定是会提前把自己即将需要做的事情进行规划,细化到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中。
因此,如果现在正处于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能够做好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这两件事,那么到了高三自然也就能够更游刃有余地去面对更高强度的备考,自然也就无惧高分复读生的“降维打击”。
3复读生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主观因素:
如果复读生本身属于心理素质一般甚至不太好的类型,那么很有可能遭受来自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打击。
大家都知道,高三一年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非常多,即使是学霸级别的考生,也总会有考得不理想的时候。心理素质差的应届考生会因此变得萎靡不振,而复读生很有可能会更甚于此。
客观因素:
复读生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能帮助自己在与应届毕业生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略胜一筹。但是,高三备考这一年往往瞬息万变,你很难保证应届生是否更加努力以及在考试中的发挥更加出彩。因此,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多了一年经验的复读生就变得有恃无恐,栽跟头这件事往往都会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形式或者时机出现。
普通考生考上知名高校的难度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高考是我国中学生考大学的主要途径。但其实除了高考,还有多种特殊途径可以升入理想大学:
1综合评价录取
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高考招生录取的重要模式,目前在部分高校试行。高校在录取新生的时候,会综合考量考生的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指标,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专项计划
专项计划主要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招生,目前专项计划主要有三大类: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每个专项计划面向的考生群体都不太一样,但是考生的成绩一般都要在一本线上。
3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而且招生的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范围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4保送生
保送生,无需参加高考,经学校推荐,即可进入大学就读!以清北为例,2021年清北的新生数据统计中,清华大学保送生录取人数共有178人,占比5.09%;北京大学保送生共193人,占6.58%。
5艺术类
艺术类专业招生主要指高校艺术类专业经过省级招生机构组织的专业测试(即省统考)和(或)学校的专业测试(即校考),结合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为艺术类专业选拔人才的一种招生方式。
当然,除了这几类,还有飞行学员班招生、港澳台侨招生、国际学生招生、文体特长生、定向生等途径,但是部分高校招生途径不一,最终能报考的途径以各校实际为准。
那普通考生想裸分考上重点大学到底有多难?此前小车已经给大家盘点过多所知名高考今年的录取情况,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