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实主义:悲观而明智的抑郁症患者

2021-06-21 18:03 作者:思睿明精神心理  | 我要投稿

正常人往往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受欢迎程度,抑郁症患者却不是。

正常人常常会在回忆过去时加上玫瑰色的光环,不自觉地美化实际情况,而抑郁症患者(除了重度抑郁症患者)在回忆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时会更加客观。

正常人大多对自己持正性的评价,抑郁症患者既会描述自己正性的品质,也会描述负性的品质。

正常人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别人;而抑郁症患者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将原因归结为自己。

正常人通常会夸大自己对于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控制能力,抑郁症患者就不太会有这种错觉。

正常人不现实地认为,未来会赐予他们很多美好的东西,而糟糕的事情会很少;抑郁症患者则对未来有更现实的认识。

事实上,与正常人相比,抑郁症患者从未表现出过分的利己、控制错觉以及对未来的不现实预期。“悲观而明智”确实很适用于抑郁症患者。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抑郁症患者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他们透过自己的黑色眼镜来看待生活,自动过滤掉正面信息。

对于那些严重抑郁的人(感到没有价值、浑浑噩噩、对朋友和家庭不感兴趣、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的人)来说,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往往会进一步恶化他们的处境。

他们极度消极的观点放大了痛苦的体验,忽略了美好的体验。他们将那些“想想你收到的祝福”或“向积极的一面看”等建议视为不切实际。

一名患抑郁症的年轻女性曾这样说:“真实的我毫无价值,不能照顾自己。我变得冷漠和多疑,这让我在工作上无法取得进步”。

扭曲事实还是现实主义


是否所有抑郁症患者都不切实际地消极悲观呢?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研究者把轻度抑郁和正常的大学生作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是否所有抑郁症患者都不切实际地消极悲观呢?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研究者以轻度抑郁和正常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他们让这些大学生按键,并观察此键是否能控制随后的灯亮。结果让人惊讶:那些抑郁的大学生能相当准确地预测他们的控制程度,然而那些正常的大学生的判断却是有偏差的,他们夸大了自己的控制程度。

这表明,尽管轻度抑郁的大学生倾向于自我关注,但是他们也更容易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

这种令人惊讶的抑郁现实主义,又被称为“悲观而明智效应”。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方式取决于他们对责任的归因模式。

试想一下:如果你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责备自己,你可能会将原因归结为你自己不够聪明或者太懒惰,因此会觉得很郁闷。

如果你将原因归结为考试不公平或其他不能由你控制的环境因素,那么你更可能会觉得很气愤。

有研究者们做过 100 多项研究,涉及对象超过 15000 名,得出的结论是: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更多地表现出消极的解释风格。

这种消极的、过度泛化的和自我责备的思维,其结果,就是—种令人沮丧的绝望感。

积极的错觉


有研究者为了研究严重压力事件的适应性,对一些得过癌症的病人进行了访谈。

她惊奇地发现,对于一些病人来说,得癌症的经历虽然带来了痛苦,但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好病情,认为自己一定能好起来。

那么,为什么人们面对最差的境况,依旧能给出积极的解释呢?

这种“积极的错觉”从何而来?

经过研究,他们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要好于一般人,认为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程度高于真实水平,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比实际可能的更好。

这种错觉并非是一种不适应环境的信号,而恰恰相反,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正是建立在这种能把事情看得比实际更好一些,并能在最为暗淡的情形里看到光明的能力之上。


现实主义:悲观而明智的抑郁症患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