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翠翠》-李翰祥《三十年细说从头》摘抄 - 为严俊代笔《导演者言》

2020-11-29 19:40 作者:比格特里bigtree  | 我要投稿

在《翠翠》演出的特刊上,我曾替严俊捉刀写了一篇《导演者言》:

《翠翠》是根据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所改编的。我喜爱这新的工作,正像我喜爱沈先生的作品一样。他用朴实而清秀的文笔,刻画出湘西人诚实、憨直的生活,写出他们的爱憎与哀乐。所以这该是地方色彩非常浓厚的戏。但为了地理环境的限制,我不得不把这地方扩展为“中国”的,一切风俗习惯也普及为“中国人”的,而不是中国的湘西人,这是我对观众抱歉,更对原著者抱歉的地方。据此,我们没有用《边城》做片名,而采用了《翠翠》。

“翠翠”是片中女主人的名字,聪敏、明慧的小姑娘, 一个摇渡船老头儿——张横的外孙女儿。在原著者的另一本《湘行散记》里也曾见到过这名字,那是在《老伴》一段里卖绒线的女孩子,沈先生也曾注释这角色是脱胎于此的。

当李祖永先生指定这角色由林黛小姐饰演的时候,我的确曾经为她担心过。这是她第一次在银幕上和观众见面,当然谈不到戏剧经验,以一个都市小姐来饰演乡下姑娘,更谈不到生活经验;但当我知道她偷偷地跑到香港仔,在太阳底下,光着脚学习摇渡船的时候,我暗自替她高兴,直到她安安稳稳地拍完第一个镜头,才知道过去的替她担心是多余的。以后,希望她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一直保持下去。

在拍摄的过程里,遇到种种天不时地不利的困难,合作的朋友们都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是我最应该感谢的。尤其是负责录音的石剑鸣先生,本在别一组工作的,几次大场面的时候,也过来帮忙。所以如果《翠翠》有好一点点成就,也该是大家的,而不是我个人的。

在本片中,除了导演工作外,我还担任了两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角色。在我从事影剧以来,这是最繁重的一次工作。我曾以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表演上的困难,希望观众对我还不致过分失望。最后我诚挚地期待观众们不客气的批评与指导。

(十二月十六日写于永华)

如今看看着实好笑,其实真是谎话连篇。严二爷对沈先生的作品实在并没有喜欢过,甚至连《边城》也只是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地翻了一遍;至于林黛练摇船的事,更是我编造出来的。老实讲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真希望她能练练摇船,如果她自己会摇了,就不用场务肥仔泡浸在海水里推船了;无奈戏拍完了林黛也不会摇,根本没学过嘛,怎么会?

其实“摇”船已经错了,原著者对那条摆渡船交待得清清楚楚:(原文关于渡船的描写)。

你看人家写得多清楚,明明是“牵”船,无奈李隽青先生写了一首“摇”船的姑娘你真美,曲作好了,六十人的大乐队也把歌收好了,不“摇”怎么成!如此这般削足适履,《翠翠》电影和《边城》原著可就越离越远了。


《翠翠》-李翰祥《三十年细说从头》摘抄 - 为严俊代笔《导演者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