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居然不懂经济学?这个笑话刺痛太多专家的心
英国著名政*讽刺喜剧《是,大臣》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银行家Desmond与本剧主角之一Humphrey见面,谈话间被问到“你今天读没读《金融时报》”时,他回答“从来不读”。
Humphrey说:“你是个银行家,肯定要读《金融时报》的啊。”
Desmond:“看不懂,上面全是经济理论。”
Humphrey:“那你为什么买它?”
Desmond:“专业形象的一部分嘛。”

他还说,自己花了三十年时间才搞懂凯恩斯,在之后还把人家大名叫错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会让我联想到,在某个领域行当内的混得风生水起的带头人物,和研究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可能毫无关系。
比如,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他们也许会成为文学评论家、资深学者,但是很难成为一个作家。
记得有一次去听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的译者)的讲座,他抱怨说,自己很想尝试写一部小说,却难以成功。林少华的翻译以丝丝入扣蜚声海内,也因为追求心目中的美而篡改原文饱受非议。

他撰写过各类专栏和文学评论,但他做不了小说家。
再比如,学传播和广告的,未必做得了自媒体。
我上过传播学的课程,也参与过自媒体培训,觉得自媒体的思维,和传播学学者的思维实在是不同。

一个教你怎么把握受众,吸引人来看,里面几乎全部是经验总结,说给你的内容简单粗暴;一个要探索,到底媒介技术、网络会把人类社会引向何方,老师光在课上定义学科就要“浪费”半节课。
所以说,主导某一领域和研究某一领域,完全是两回事。那么,到底有哪些区别?
还记得B站UP主的“成名之作”吗?

在这支视频中,小何提出了一个问题:5G技术能给人带来什么?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了4G刚出来时,新闻媒体对于4G能“干些什么”的预测。
看过之后,他评价道:都有些缺乏想象力。

是的,一个技术刚刚诞生时,人类难以想象它未来会将人类社会重塑成什么模样。正如赫兹提出电磁波理论的时候,有人询问他:“你那玄妙的电磁波理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这个人想象不到的是,100多年之后,无线电带来了电视、对讲机、卫星、移动通话。
在某一领域之中,因为偶然或必然,自然生发出的某种技术,很多人难以猜测它将给人们带来什么。
这些领域的带头人也很难知道,他们只会根据用户的需求,猜测他们需要哪些技术,以及基于这种技术的经济和文化内容,然后用自己的强大资源扶植这项技术的发展。

猜对了人们需求的,就会成功让这种技术在社会中流行;猜错了的,就要承受自己投入的本钱难以收回。
他们往往根据的是自己深厚的经验、多年来形成的思维习惯行事,没有时间像学者一样慢慢研究,因为多犹豫一秒,都有可能损失自己的利益。
而学者则是旁观者,他们要解构,聚合,总结大量的资料(信息),慢慢分析出我们现在的社会某领域的脉络,再之后,预测未来这个领域会是什么样子的,怎么样才能促进这个领域继续发展。

比如某些传媒学术大牛,在某个技术刚刚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把它收入研究智囊中。
不过,现在很少能有学者做到预测未来,因为在这个电能爆发的时代,信息爆炸,各种资料转瞬即逝,难以获取,他们光是要分析社会现在是什么样子,就已经够费心了。
所以,这些学者似乎总以跟屁虫的形象出现,他们只能跟在那些大佬后面,捡着他们丢下来的东西“过活”。
所以,以后还会不会出现更多Desmond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