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特德·姜的《双面真相》
《黑镜》第一季的第三集应该是借鉴了《双面真相》,小说讲的是在一个记忆可以被完全记录并且在视网膜上重现的世界观下发生的故事。
与《黑镜》不同的是,小说讲了两条故事线,一件事发生在未来世界,一件事发生在一个没有文字的部落,两件事交替叙述,结尾时表达的感情也与电视剧不同。
小说的后记里,作者讲了《双面真相》的灵感来源,在一次报告会上,他听到了有关用硬盘完美记录记忆的可能性,虽然技术上还差得很远,但科幻作家只需要顺着一个假设往下去想就可以了,于是他又借鉴了文字的产生是如何影响文明的,来思考影像记录会如何影响文字文明。
这里的影像记录不是现在的这种媒体,而是人可以随时随地在视网膜上提取曾经的视觉信息,更进一步,辅助系统会根据你当前的想法自动调取相关的记忆,用这个叫做“会忆”的系统来代替人“回忆”的过程,于是使用“会忆”的人相当于全都拥有了完美记忆,可以丝毫不差的“回想”起曾经发生过的事。
两条故事线都表达出了一个思想,就是更先进的记录方式会淡化人们更专注于“当下”的能力,《黑镜》也是采用了这个中心思想,人们可以通过“遗忘”来减少过去不好的记忆带来的影响,而且过分的追求“真相”,也许只会更加让你受伤,小说里未来线在表达这个观点时,用的是一对夫妻争吵的例子,他们利用完美的记忆来嘲讽对方曾经说错的话,以及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但未来线在最后表达出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意思,我们需要完美的记忆,但它不是来帮助我们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是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错误的。
其实看到小说前一半的时候,我觉得这多少有点无病呻吟的意思,完美的记忆明明很方便啊,如果一个设备已经植入了人体,那么它就应该被当做你器官的一部分,如果你担心设备会损坏,使得没了依赖人的人直接“失忆”,那为什么不担心你的脑子意外坏掉了然后就真的失忆了呢。如果你觉得人不应该时时刻刻的可以完美的回想起不好的记忆,那完全可以把这种记录变成主动式的,我们只可以“会忆”起那些被我们标定为美好的记忆,或者可以手动从“会忆”的搜索空间里删掉不想要的部分,但原始记忆依旧是保留的,这样也不会影响依赖完美记忆的司法程序。
所以直到看到上面那句话之前我的态度还是有点不屑的,但是就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很多想法,以至于想要水一篇专栏。
完美的回忆并不应该用作证明自己同时攻击别人的武器,而是应该作为反思自己改善自己的工具,但这个问题本身是“会忆”这个技术带来的吗?如果真的有这样一种技术,我的感觉也是大多数人会拿它当做武器而不是工具,我们理智上知道这是不对的,但这就是刻在DNA里的天性,“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这个念头是上亿年进化中形成的,虽然教育可以减小它作用于性格的影响,但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完美的克制自己,至少我觉得自己在知道这是不对的前提下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我有了“会忆”肯定是希望把所有东西都记住以此证明自己的。
所以就像我在做视频的时候说的,技术不是邪恶的,它只是放大了人们本身的邪恶而已。
在小说的部落线故事里,即使是从口头文明迈向文字文明,作者也描述了一个文字记录起了负面作用的例子,在他的观点里,口头文明中的“历史”其实更多的是反应当下群体的需求,如果你记录的太明确了,历史与当前的潮流产生冲突的时候,反而是损害了部落的利益,会带来更多的矛盾罢了。类似的我就想到,就像人们常说现代人“冷漠”“快餐化”“碎片化”等等,就好像几十年前,互联网没出现的那个时代的人们,在相处中就是会更加真诚更加简单一样。暂且不讨论这里面有没有被不牢靠的记忆美化的成分,如果确实可以说现代人的隔阂比上世纪更大了,那人们拥有了“会忆”之后是不是同样的会产生更大的隔阂,因为“证明自己正确”的这把武器用起来太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是会忍不住放大这种冲动?可是不论是文字还是“会忆”,它们的确能够解决很多社会问题,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文明”。
难道说,整体的文明化就必然在微观上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
也许真就像《机器人帝国》里说的,在遥远的未来,一个星球上就平均的分布几千人,大家老死不相往来就是最好的。(老子似乎也是这么想的?)
最后yy一下关于“会忆”技术的可行性。
如果一个设备真的能植入人体的话,使用的应该是人体本身的生物电吧,虽说附带一个核能电池也是可以的,但如果靠生物电的供应跟不上的话,电池应该是必然会产生高于人体温度的热量的,不然就只能是外设了,跟今天的AR眼镜差不多?如果这样的话就必须要考虑设备损坏或者丢失之后人的正常生活问题了。
如果真的光靠生物电供给,就可以实现记忆的全纪录甚至实时搜索,那么这里的计算量能耗比简直低到惊人,比现在的技术水平得低好几个数量级,这种社会估计在出现这种植入技术之前就已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所以科幻里写的我觉得还是不大靠谱的。
目前比较合理的方案还是云计算,存储和计算都在云中心进行,用户这边只需要交互信息就行了,能耗和计算量都会低非常多,至少是个有生之年能达成的程度。
至于对于记忆的记录,个人感觉记忆和录像的区别还是蛮大的,即使系统真的帮你搜索出了你需要的视频记录,那你想“回忆”起这件事不还得看一遍视频吗,但我们通常感觉到的回忆都是即时的,因为“回忆”更偏向于概念而不是影像,就像一个用于语音识别的神经网络里并不存在完整的句子甚至单词,但它就是能“理解”并给出反馈,因为外界的事物在这个高维模型中是以“概念”的方式存在的,与准确的记录完全不同。所以究竟能否通过小说里的方式实现“完美记忆”,这样的完美记忆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用,我感觉也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