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制丨视角】多个“O”,有啥不一样?——从LCD到OLCD
初原载于 爱学习的 青春材制
2022-03-11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近各大手机厂商都发布了2022年的新机,OLCD屏幕因为其在色彩显示上的惊艳表现一举成为了各大厂商手机宣传的热点。
为什么OLCD屏幕画质更好?

我们都知道LCD屏能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其实它内部发光源有只有一种,那就是白光。那么如何让这一种光变换成千万种颜色呢?人们采用了一种叫做液晶的材料。


LCD 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液晶可以控制电压的大小,去控制透光的多少,让LCD的背光层透过液晶,我们就能控制透光的多少了。
LCD就是液晶显示屏的首字母缩写,但这并不能构成我们看到的彩色图像。所以在加入液晶层的同时,还需要给他加入带颜色的透光膜,这样就能显示不同的红色。一般可以显示256种红色,通过控制每一块儿液晶面板,然后再加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光薄膜,这样就构成了屏幕上的一个像素,每一种颜色有256种亮度,三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就能显示1600万色。



LCD屏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不能显示纯净的黑色,因为背光层是全部点亮的,不能控制某一个像素上的背光层儿,液晶层又不能完全关闭,所以在显示黑色的时候会有漏光。
它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屏闪,因为它是通过电压大小调节亮度的,变化比较缓和,没有突变,所以长时间盯着LCD也没有眼睛不舒服的现象。

什么是OLCD呢?
OLCD则是以柔性低温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底板技术为基础,通过目前采用TAC和PET等低成本塑料底层的TFT LCD生产线生产出来。与非晶硅相比,OTFT底板的电气性能更加出色,这让塑料LCD能够具有与玻璃LCD相同的显示质量和可靠性,还拥有着较好的延展性,同时更加纤薄、轻巧,并且防碎,能够适应各种表面。在大中小尺寸面板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比LCD,OLED屏幕原理要简单很多,它的颜色是由单个LED灯直接控制的。不需要借助夜间和透光薄膜,所以它可以做的更薄,厚度可以做到LCD屏幕的1/3,还具有弯曲的特性。OLCD是利用塑料基板实现高性能柔性显示屏和传感器,这一技术的核心应用就是有机LCD(OLCD),它们不仅轻巧、纤薄、防碎,还可进行弯曲(高达10mm)、贴合和塑形。

由于每一个LED都是可以单独开关的,在显示黑色的时候可以直接关LED,这样就能显示纯净的黑色了,可以看一下再显示纯黑的时候两种屏幕的不同表现。

这时,暗黑模式就发挥出了OLED的优势。如果我们想要显示时间,OLED屏只需要点亮某一区域,而LCD屏的背光板则需要全部点亮,由于OLED不需要液晶层,而是直接发光,所以OLED在显示上会更加绚丽,相比LCD,OLED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一点相较LCD是短板,也就是OLED的调光方式使开关调节,它通过频繁的开关LED灯去调节亮度,每秒钟开关次数可以达到几百次。人眼虽然注意不到这个变化,但时间长了,有的人的眼睛会非常难受。
此外,OLCD是成本最低的柔性显示屏技术。通过使用合格的材料和工艺,OLCD可以扩展到大尺寸,同时具有高亮度和长寿命的特点。

我国屏幕现状如何?
如前面所说,OLED屏,早已悄悄成为大屏之争的技术高地和产业趋势。2017年中,韩国产业部突然叫停LG在广州设厂生产OLED屏的项目,公开原因是担心“技术泄露”。今年年初韩媒又报道,韩国政府将限制OLED生产设备的出口,计划将其指定为“国家核心技术”。
故而,当制造业迈入工业4.0的智能时代,软硬兼备,技术自立,在每个环节上做到极致,才能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屏幕之见证
90年代,人们围着彩电看四大天王和小虎队,兴奋不已,激起追星热潮;60余年的中国电视史,见证了国人奋斗不息、创造不止的历程。
80年代初,《霍元甲》等第一批国产电视剧首播时,掀起追剧狂潮,一句“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唱得多少人心潮澎湃;当四大名著被搬上荧幕,一代代中国人有了百看不厌的经典和国民共同回忆,而春晚第一次听那首普通话不标准的《我的中国心》时,感动落泪。
进入21世纪,从05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到08年奥运直播,举国上下在电视机前的激情澎湃;从非典时期的隔离,到汶川大地震,每一次的时事报道,都牵动国人的心……
每一个历历在目的时刻,都让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融入宏大的历史洪流。
宏大,是休戚与共的命运,携手并进的使命。细微,是每天回家窝在沙发、床上看电视的小幸福;或是每年跨越山河,奔向终点那头的至亲至爱,守在电视前看春晚的小小仪式。
屏幕在变,共同分享的时刻却不变;体验在变,瞬间翻涌的激情却不变。

参考文献:
1.知乎 《爱上半导体 LCD与OLCD区别》
2.百度百科 《LCD OLCD》
3.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撰 稿 人:科技协会科创部 童致卿 王海杨 刘鑫禹
执行编辑:科技协会组宣部 姜颖奇 李嘉宇
责任编辑:科技协会执行主席 马浩然
总 编 辑: 李晓萌
投稿请发送至:fmmsa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