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玉在椟中求善价正解(从薛宝钗秦可卿看黛玉嫁北静王)

2020-08-01 22:09 作者:元来爱宝钗  | 我要投稿

前面讲了香菱探春湘云和黛玉的线了,今天聊一聊除宝黛二人最为重要,几乎同样重要的薛宝钗和黛玉的联系。有人要说了,怎么那么多人和黛玉有联系,命运相关,这不是胡扯吗?很多人认为红楼梦是宝玉黛玉宝钗三角恋,三个主角,认为是双女主,其实不然,批语说的很明确,书里只有两位主角,一是宝玉,二是黛玉,写其他人其实是为了写他们两个。这些戏份多的女子多是黛玉的影子。薛宝钗和别的人不同,其他人是黛玉的影子,命运是和黛玉相通的,而宝钗是黛玉的阴暗面,命运是和黛玉相对的。

87版没拍坐位子那段

性格突变

很多人都知道黛玉在进贾府的时候很有“心机”,对贾母说读了四书,对宝玉说只是认得几个字,也知道不能坐贾政的位子,那时黛玉才是6或13岁虚岁的孩子(作者有意写错,我认为是暗示黛玉影射两个人,一个崇祯,一个董小宛,董小宛正好比崇祯晚死7年)。可是在薛宝钗进贾府之后,黛玉的“心机”貌似就不见了,变成了爱耍小性吃醋拈酸的人,周瑞家的可是王夫人的陪嫁,一点面子都不给,这还是那个懂得不能坐贾政位子的林黛玉吗?莫非是谈恋爱给他谈傻了?

钗黛合一

因为宝钗就是黛玉“心机颇深”的一面,一人分成两人,影射努尔哈赤本来也是明朝子民,后面揭竿而起,直到最后“钗黛合一”,满清吞并明朝,这也是为什么是“钗黛合一”不是“黛钗合一”的原因。也是两人挤一个判词,一幅画的原因,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后面刘姥姥讲的茗玉的故事又再次提醒作者,茗谐音明,玉又关黛玉,又是17岁死的,穿着红衣,貌似是黛玉,但雪中抱柴,连起来就是“雪抱柴”谐音“薛宝钗”。

椟中玉奁内钗

在第一回贾雨村吟咏了一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有人说这首诗只是表达贾雨村的雄心壮志,我真的是佛了,这是第一回诶,全书最最重要的章回之一,就表示贾雨村的雄心壮志?我的言论你不相信,那脂砚斋你总该信吧,这句后面有句批语【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批语说的很明确了,玉在椟中求善价讲黛玉,钗于奁内待时飞讲宝钗。后面半句呢,周汝昌老先生早就提出了,贾雨村表字时飞,红楼梦除了贾雨村没有任何人把姓名字号全都提到,“奁”是嫁妆的意思,前80回两个人有很多联系,很多人不知道其实87版本来准备拍薛宝钗嫁贾雨村的,可惜金费不足,连王熙凤被休,妙玉遭劫都没拍。还特地给两个人加了场戏,现在版本也能看到。女王泡面完整的讲过薛宝钗嫁贾雨村。“待时飞”一语双关,一是待贾雨村,贾时飞,二是等待时机高飞,“上青云”。黛玉和宝钗本来就是同一个人,命运相对,黛玉也会在嫁宝玉(黛玉嫁宝玉的证据细节我不会讲,请自找资源)之后改嫁北静王。“奁”是暗示宝钗被后面的“时飞”娶,那“椟”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买椟还珠”黛玉同样是“珠”,黛玉就是被北静王买的“珠”,但北静王可不像郑国人一样还回黛玉。“求善价”也是一语双关,善贾是和贾雨村相对,贾雨村是“恶贾”,一求宝玉让自己作为交换,二是求北静王给个好价钱。

绿珠曾经为王昭君写了一首曲叫《明君》(王昭君避讳司马昭,改名王明君),绿珠,王昭君都是五美吟的一员,其中一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我感觉“玉在椟中求善价”用的正是这个典故,这句表达了王昭君远嫁藩王,被糟蹋成为“粪上英”的惋惜,黛玉也会一样,远嫁藩王,成为“粪上英”,所以“玉在椟中求善价”说的必然是黛玉嫁北静王,而且是被买了去做小妾。

秦可卿是主动的,87版是逼迫

淫丧天香

如果说宝钗是黛玉阴暗的一面,那史湘云便是黛玉英气的一面,秦可卿妙玉便是黛玉淫荡的一面。当然这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黛玉宝钗。秦可卿不光“兼美”黛玉宝钗还和香菱像,是重要的中央枢纽。秦可卿表面嫁给了贾蓉,但两个人没有任何感情,秦可卿爱的是贾珍(是秦可卿勾引的贾珍,不知道的上网了解一下,另外宝玉和贾珍都是万历,实是一人)黛玉也是一样,表面嫁给了北静王,但两个人没有任何感情,黛玉爱的是宝玉。而且贾蓉水溶都是戎羌,都是满清,前面“芙蓉线”的时候也讲过了。妙玉后面讲成窑杯的时候再单独讲。



玉在椟中求善价正解(从薛宝钗秦可卿看黛玉嫁北静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