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55 理性认识

2023-01-13 09:3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5、理性认识


  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认识。人们开始得到的是感性认识。教员说:“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1]概念、判断、推理等是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间接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一方面必须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十分丰富[2]和合乎实际[3]的感性材料,这样,才能充分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为了使实践中得到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还必须经过头脑这个加工厂的思考加工,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去粗取精,如同沙里淘金;去伪存真,就是对材料鉴别,分清真假;由此及彼,就是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就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这种改造制作功夫,才能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理性认识在认识中有着重要作用。认识的真正任务,是由感觉到达思维,由感性到达理性,由现象进到本质。感性认识只是属于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东西;理性认识则推进了一步,到达了能够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的联系,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理性认识比之感性认识,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理性认识是对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这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抽象,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它在实践中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因此,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从人们整个认识运动来说,到了理性认识阶段,认识运动并没有完结,而只是完成了非十分重要的一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这一个飞跃。这是由于理性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是否可靠,它本身是不能证明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加以检验。从认识的目的来说,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拿了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认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或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认为它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指导实践,这都是违背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是错误的。


注:

[1]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2] 不是零碎不全。

[3] 不是错觉。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55 理性认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