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叶谈:船耳放 Singxer SA-1 全平衡甲类耳放、前级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橡叶谈"
感谢关注"橡叶谈"!
"橡叶谈"以录音文件为基础,建议在同类产品的录音中AB对比。
因搭配器材、个人审美观点差异巨大,"橡叶谈"对音质、音色的评价仅供参考。
"槽点"里会指出明显的缺点、"挑骨头"(鸡蛋里挑骨头)环节会指出一些不明显的缺点。
声明:
1:"橡叶谈"器材点评为非盈利性评测,旨在让烧友了解器材特点及优缺点。
2:测试曲目版权归唱片公司所有,网盘文件仅供测试、对比、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自行删除。如喜欢测试曲目,请购买正版唱片。
测试曲原文件及测试录音文件请直接从以下链接下载(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Lvt3n9ys5snWC0AAkrzwQ
提取码:qs8d
本次录音文件:耳放目录内,名字为"SA-1"开头的4个文件
SA-1的参数及详细介绍,请看以下链接(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打开)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636995008339
正在对SA-1进行录音

今天来谈谈Singxer SA-1全平衡甲类耳放:
Singxer(声仕电子),因设计师的网名有个"船"字,所以相关产品被烧友称为"船界面"、"船耳放"等。SA-1是Singxer去年推出的纯耳放,因功率管老化配对很耗时、产量有限,直到近期橡叶才拿到试听机。
SA-1采用真正四路完全独立的全分立甲类放大器电路设计,纯模拟放大电路和纯模拟控制,没有数字控制带来的EMI干扰。放大电路采用Singxer自行研发的Class A架构。差分输入管采用罗姆的超低噪声音频专用管子,大批量采购管子然后采用人工精密配对挑选,保证差分管的一致性。其他管子使用一致性非常优秀的贴片孪生管子,以保证有更好的性能。
末级输出电路采用多级电流放大,类似大功率功放的架构。每声道采用2对安森美驱动电流为4A的中功率管并联输出,保证足够低的内阻和强大的驱动力;大动态的时候也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完善的保护功能:过流、过载、过热、短路、直流保护、开机延时,关机的时候可以即刻切断输出继电器。
SA-1可调节增益、耳机口输出阻抗,便于搭配各种类型的耳塞、耳机;提供4芯平衡、4.4mm平衡、6.35mm单端耳机口各一个,单端、平衡前级输出各一组。
虽然为纯甲类设计,但SA-1并无明显染色,仅微微偏暖(比高登的风格清淡不少,比THR-1暖一点点),高频滚降也不明显;甲类设计更大的意义在于能提供稳定的大电流输出。三频较均衡、衔接非常顺滑。3K多的价位,解析、动态、声场等硬素质达到了5-6K价位产品的水准。同时SA-1作为前级使用也有上佳表现,尤其适合搭配清淡风格的有源箱。
前面板,35cm宽、比较小巧

橡叶最喜欢的纯机械开关:耳放、前级、电源开关,输入选择开关,耳机输出阻抗选择开关

音量旋钮,4芯平衡、4.4mm平衡、6.35mm单端耳机口各一个

背板:XLR、RCA输入,XLR、RCA前级输出,电源插座,总开关

底部独立的四通道增益开关,左为低增益、右为高增益

内部结构,功率管的大型散热鳍位于中部

双变压器,支持100-240V宽电压输入

几种电容做混合滤波

很长的ALPS四通道平衡电位器

四通道全分立甲类放大器电路,功率管紧贴底板安装、上面安装大型散热鳍

输入通道的2颗欧姆龙继电器

平衡耳机口的2颗欧姆龙继电器、旁边还有1颗

前级输出通道的2颗欧姆龙继电器

机箱两侧的散热孔

背板上边缘中部还有一条狭长的散热孔

点赞
1:虽然为纯甲类设计、但无明显染色,三频较均衡、衔接非常顺滑。甲类设计更大的意义在于能提供稳定的大电流输出。3K多的价位,解析、动态、声场等硬素质达到了5-6K价位产品的水准,性价比很高。
2:作为前级使用也有上佳表现,尺寸比较小巧、尤其适合搭配清淡风格的桌面型有源箱。
3:有完善的输出接口:四芯平衡、4.4mm平衡、6.35mm单端,单端、平衡前级输出。增益、输出阻抗可调(仅耳机口,前级输出阻抗固定),可兼顾各类高低阻耳塞耳机。
4:纯模拟控制,没有数字控制带来的EMI干扰,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前面板独立机械开关,可方便的切换耳放、前级模式。前后双电源开关,可在面板方便的开关机器。
5:散热设计的很用心,功率管的散热鳍位于中部、机箱左右、后均有散热孔。只要左右留出正常散热空间,连续长时间工作也不会很热。
槽点(比较明显的缺点)
姑且算是槽点吧,船的生产速度较慢,有时要等1周才能拿到机器,橡叶的等了1年多才拿到试听机。。。主要原因是功率管老化配对需要人工操作、很耗工时。
挑骨头(不太明显的缺点)
1:增益开关在底板,调节稍麻烦。看PCB布局,面板没地方装增益开关了,这也是为了缩小整机宽度的一点妥协。
2:典型的甲类放大器,需要预热十几分钟,等温度上来才好听。
适应范围:几乎适合各种类型的音乐;尤其适合预算有限,耳机、有源箱双修的烧友。
不适合:要求绝对无染色或喜欢非常暖厚风格的烧友。
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以及二维码,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