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博替尼的PFS\OS数据【医游记】
莫博替尼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药物已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附条件批准上市,但尚未获得长期临床终点数据的确证。
莫博替尼的主要临床试验是一项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的二期研究(TAK-788-1003),招募了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且携带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成人患者。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即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比例,由独立放射学审查委员会(IRC)根据 RECIST 1.1 标准评估。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进展无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等。
该研究共纳入了 114 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 99 例为亚洲人,15 例为非亚洲人。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61 岁,男性占 54%,吸烟者占 18%。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至少一线的含铂化疗,中位接受过的治疗线数为 2(范围:1-5)。患者每日口服莫博替尼 160 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
根据最新的数据更新,该研究的主要终点已经达到。莫博替尼治疗后,患者的 IRC 确认 ORR 为 28%(95% CI:20-38),其中完全缓解率为 0.9%,部分缓解率为 27%。患者的 IRC 确认 DCR 为 78%(95% CI:69-86),其中稳定病率为 50%。患者的 IRC 确认中位 DOR 为 17.5 个月(95% CI:7.4-未达到)。患者的 IRC 确认中位 PFS 为 7.3 个月(95% CI:5.5-10.9)。患者的中位 OS 尚未达到(95% CI:14.8-未达到)。
莫博替尼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至中度,可通过剂量调整或对症治疗进行管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异常为腹泻、皮疹、贫血、血肌酐升高、淋巴细胞下降、恶心、口腔黏膜炎、淀粉酶升高、食欲减退、脂肪酶升高、呕吐、甲沟炎、皮肤干燥、疲乏、低镁血症、低钾血症、血小板计数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和低钠血症等。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2%)为腹泻、呕吐、急性肾损伤、食欲减退、心力衰竭、脱水、间质性肺病和恶心等。有 12% 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永久停用莫博替尼,最常见的原因为腹泻和间质性肺病。
莫博替尼是一种有效和耐受的治疗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 NSCLC 的药物,可作为该亚型患者的一线或二线治疗选择。该药物已经在中国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但仍需进一步收集长期临床终点数据,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转载医游记www.1y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