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拒绝Stanford热门offer的我,也曾担心失学,申请了二十个多学校

2023-06-07 12:04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背景介绍

上海某高校数学专业

GPA: 3.8+/4.3

TOEFL: 108(S22)

GRE:161+170

科研经历:校内科研一段,海外学期科研一段



Offer:

PhD: ORIE@Cornell, ISyE@Gatech, IEMS@Northwestern, Biostats@Yale

MS: DS@Stanford, Stats@UW



申请前

GPA:

大学里我的GPA一直保持在一个很稳定的水平,不算很高但对于申请来说也足够了。虽然经常听到说如果申请PhD,GPA低可以用科研来弥补,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相对GPA来说,科研的不确定性更大,能否得到合适的科研机会,能否在在有限时间内做出产出,能否拿到牛推与强推,除实力之外往往也存在很多运气因素。但GPA却是实实在在由自己认真努力决定的。即使是在未来规划没确定时,保持高的GPA也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PhD的面试中,老师也会关心你的排名与成绩,GPA对PhD申请绝对不是不重要的!

英语成绩:

我在大二申大三的暑假考了托福,基本是最早的考出成绩也不会过期的时候;大三寒假考了GRE。两个考试都是一次过。我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用整块的时间去准备英语考试,比如寒暑假的一个月,集中背单词刷tpo,然后一次解决。对于PhD的申请来说,有达标成绩即可,在有其他更重要的安排时(比如科研)也不必刻意把时间花在英语成绩的刷分上。

科研:

大学期间我一共只有两段科研经历,还是不同的方向(生统&运筹)。直到大三结束时我定的申请方向都是统计,决定申请运筹是因为大四上的一段学期科研,对这个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有了一些了解与兴趣。海外科研如果做得好对申请的帮助是相当大的。科研部分我觉得自己真的非常幸运,虽然数学相关专业比较难有文章上的产出,但是在有限的几个月内接触到了编程与理论结合的工作,既对领域有了一定的认识,也让我在写PS的时候科研部分更有内容。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老板的推荐信,从申请结果来看,我的海外科研老板应该给了一封相当好的推荐信,让我拿到了很多运筹强校的offer,实在是相当感激与感动。



申请时

选校:

选校是我相当纠结的一个阶段,直到申请季开始我整个人也还十分迷茫与佛系。跟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姐姐meeting讨论过几次以后,结合自己的背景与兴趣,我采取了运筹和统计混申,PhD和Master混申的策略。由于我的科研经历并不多,一度担心失学问题,我申请了大概二十个学校,选校也较为保守。运筹PhD申请了除了Mit/Stanford/Princeton以外的top项目,统计的选校则集中在top15-40之间;然后是几个专排靠前的统计硕士项目。对于自我定位比较清晰、目标明确的同学,当然不建议申请这么多学校hhh,合理的选校无疑会使申请时更加轻松,每个学校的材料也能准备得更精致。

申请季结束后再回看我的选校,选校多也让我能总结出一些经验。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不考虑自身背景一腔热血追求兴趣也是不可取的。这主要体现在我运筹与统计申请结果的巨大差别上,由于最强的推荐信来自运筹,我运筹拿到了包括Cornell、Gatech等相当top的offer,统计即使是在选校相对保守的前提下,最好的offer也是在top 20左右。所以建议大家选方向时一定结合自身背景,把冲刺校放在自己最强的方向,很多系的研究方向是相通的,拿到offer入学后也可以继续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



文书:

我是一个比较拖延的人,但好在有一个很早的ddl,所以文书的准备工作开始得比较早,没有使我12月ddl成堆的时候更加焦头烂额。CV的准备通常开始得很早,在找暑研的时候就该有一个初稿,再根据经历的丰富慢慢补充。PS我写初稿时写得相当啰嗦,直到要提交了才发现很多学校有令人崩溃的字数限制。对于PS的删改还是要多听世毕盟mentor和培训师的意见,当局者迷,自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思路混乱繁冗之处。Mentor在我PS的修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效的修改意见,比如如何在比较短的篇幅内将一段科研讲清楚,看得出motivation,能突出自己的贡献与成果,让PS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世毕盟对文书建议、修改、润色的流程非常完善,往往最后都能改出一份满意的文书。



申请后期

一二月份是各个学校审核材料、约面试的集中时期。大部分PhD的录取是需要面试的,我一共面了4次,刚好电话/skype/zoom/微信电话各一次,也算是体验了各种面试方式与风格。有的面试导师在约你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决定录取了,只是简单聊一聊,了解下英语水平,并不会仔细听完整个research project;也有的导师会在面试时要求学生详细地讲一遍project,会在没听明白的地方问很细节的问题,提问一些可能没有做过的尝试。所以准备面试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放平心态,对于自己的课题一定要非常了解,课题的motivation,每一步的具体想法(为什么要讨论这种情况?是否考虑过其他可能?证明的大致思路是什么?)。面试其实也是一个和教授相互了解的过程,可以在最后了解一下导师现在的研究,看看是否感兴趣。



关于世毕盟(GGU)

我大三才开始认真得考虑出国申请的问题,决定出国不久后就签了GGU。GGU的老师在申请前期的方向选择,联系科研时的文书指导都提供了很多帮助。到了申请季,更是体会到了培训师+mentor组合在申请指导上的优势,培训师能在申请季开始前拉出详细的时间线,列出每个相关材料的ddl,适当催促提醒,可谓是懒癌患者的最大救星;由于我的申请季和海外科研撞到了一起,最初毫无头绪的时候很迷茫压力也很大,培训师也能跟我聊天给我一些宽慰与意见。Mentor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专业的规划、选校和文书建议上,第一次经历申请的同学往往对自己定位不明确,mentor能在了解背景后对选校提出建议,也能在文书的写作上提出相同方向的专业意见。遇到非常紧急的ddl老师和mentor也总能想办法尽可能地为我提供帮助,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没有人可以保证或是代替你提升背景,自己的迷茫与选择最终也还是要自己解决, GGU于我的申请来说,更像是前行路上的陪伴者、困惑时的指导者,它让我的申请季更加从容、更加安心。



总结

我个人的性格非常佛系随缘,好在一直以来都还算是顺利,一度担心的失学没有发生,甚至结果还有些许惊喜。一月中就已经拿到了很满意的offer,后面就是在不断地在两个或是另两个offer中纠结,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可能是我的心态让我申请后期面试时更平静了,也可能是比较早的好结果抚平了我的心态,但总而言之,好的心态或许不会直接地使申请结果更好,但一定会让申请季更加快乐(没有不努力一定很快乐的意思!!)。尽人事之后过多地焦躁也再无意义,相信自己,耐心等待,只要做足准备,总能有适合自己的offer,相信大家都能在自己的申请季取得很好的结果!


拒绝Stanford热门offer的我,也曾担心失学,申请了二十个多学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